01.20 父亲软禁,婆婆咬断脚筋,丈夫打耳光:这些民国娜拉经历了什么?

父亲软禁,婆婆咬断脚筋,丈夫打耳光:这些民国娜拉经历了什么?


01


鲁迅在他的《伤逝》中写过一个悲伤的故事,一对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男女,涓生和子君,自由恋爱,不顾家庭的阻拦,生活在一起。他们并没有过上想象中的幸福生活,涓生忙忙碌碌为衣食谋,子君每日里生炉子、煮饭,成了个寻常家庭主妇。没几个爱理想爱自由的男性能够接受一个平庸的伴侣,涓生的爱情耗尽。子君被她的父亲接走,不久在人们的冷眼中死去。

我们无须谴责涓生的渣,鲁迅本意,不过是想说,离开物质的支持,爱情是不能持久的。

关于这点,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说过:

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

。”

这也太直白了,触目惊心地真实,不给浪漫留一丝余地。

在社会没有给女性自由之前,一个觉悟的女性,即使走出家门,能怎样生活?如果她不能有一个可以养活自己的饭碗,她要么灰溜溜回家,要么以仅有的资本——身体养活自己。如果她有志气,两条路都不肯走,那就只能等着饿死。

早年家道中落,看尽世态炎凉的鲁迅,是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深知物质对于人的重要性,没有衣食住行,哪有风花雪月。


02


父亲软禁,婆婆咬断脚筋,丈夫打耳光:这些民国娜拉经历了什么?


如果不是鲁迅写《伤逝》时,萧红还是个小姑娘,我几乎怀疑,他是以萧红为原型写的子君。

萧红就是个出走的娜拉。

黑龙江的小城呼兰,萧红父亲是个比较开明的绅士,然而,他还是按照惯例,给正在上中学的萧红订了婚。萧红刚开始也满意,后来发现未婚夫挺俗气,萧红不想早结婚,她想到北京上学。萧红跟着一个远房表兄跑到北京,刚开始,其乐融融,很快就陷入窘境,家人断了供给,怎么生活成了问题。

萧红只好回去,虽然未婚夫不嫌弃她,未婚夫的大哥却嫌弃她名声不雅,替弟弟退了婚。萧红打官司,没打赢。她父亲把萧红带到阿城老家软禁起来。

萧红在小婶帮助下逃到哈尔滨,像个乞丐似的在街头踉跄而行。为了度过严冬,她只好投向未婚夫汪恩甲的怀抱。

汪恩甲也没生活来源,两人住在旅馆里,欠了一屁股债。汪恩甲说出去弄钱,一去不回,萧红挺着大肚子,被老板软禁在旅馆尽头一间小屋子里,吃点残羹剩饭勉强维生。

旅馆老板扬言,萧红再交不上钱,就把她卖进妓院。萧趁着哈尔滨水灾逃出去,扑向萧军的怀抱。

萧军是个穷编辑,连个住处没有,寄居在报社主编家里,惹得主编一家怨声载道,两人只好搬出去。缺衣少食,饥饿,成了常态。萧军性情暴躁,对萧红非常不尊重。萧红虽然很爱萧军,也只好离他而去。

萧红离开萧军,与端木蕻良结婚。艰苦艰苦生活,让萧红一身病,二十多岁就早生华发。在萧红需要人照料时,端木消失不见,让萧红十分失望。

1942年,萧红在纷飞战火里病逝在香港,年仅31岁。萧红生过两个孩子,因无力养活,一个送人,一个夭折。萧红因逃避冷漠的父亲而离家出走,她自己却成了一个比她的父亲还不如的无情母亲。


03


父亲软禁,婆婆咬断脚筋,丈夫打耳光:这些民国娜拉经历了什么?


民国女作家之中,白薇是比萧红更早的“娜拉”。

白薇的婚姻来得非常马虎。七岁时,她母亲去看戏,有人介绍邻村何寡妇的儿子。她母亲也没多想,就答应下来。

白薇16岁结婚,婚后像掉进地狱里。白薇的未婚夫是个遗腹子,粗俗没文化,婆婆何氏是个泼妇,丈夫和婆婆对她非打即骂,婆婆竟然咬断了她的脚筋。母子两人还打算把白薇卖掉,用所得的钱另买个媳妇。

白薇在舅舅帮助下逃了出去,到省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她的父亲得知消息,又要把她送回丈夫家。

白薇只能再次逃出去,远远地逃到了日本。为了养活自己,她当女佣,做苦力,同时打着几份工,她原来就读过的师范学校的马校长同情她,给她寄了一些生活费,还说服她父亲给她寄了一点钱。不久,父女又闹翻,父亲再次断了她的生活来源。

白薇在东京认识了青年诗人杨骚。杨骚的出现,像白薇黯淡的生活里投射了一束光,白薇疯狂地爱上这个比她小六岁的诗人。

杨骚也爱白薇,但他不想被白薇束缚。白薇越爱,他越烦。杨骚逃,白薇就追。杨骚说要去经验一百个女人,白薇就等他。终于等来杨骚,却让杨骚传染了性病。

白薇仍然执着地要与杨骚举行婚礼,结婚那天,新郎消失不见,婚礼成了白薇一个人的独角戏。

白薇再未结婚,一生贫病交加。她生命力奇迹般的顽强,一个人活到94岁。


04


父亲软禁,婆婆咬断脚筋,丈夫打耳光:这些民国娜拉经历了什么?


丁玲是个比白薇更硬性的女子。

丁玲四岁丧父,母亲带着她到她外婆生活。丁玲的母亲余曼贞是个不同凡响的女人。她回到丧夫以后没有自怨自艾,而是走出家门,到女子师范学堂去读书,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致力于女子平等事业。

丁玲的弟弟不幸夭折,外婆的做主,让丁玲与舅舅余笠云之子订婚,让丁玲母亲将来有个依靠。丁玲从小是个爱自由的女孩子。她想到上海去上学,舅舅认为上海灯红酒绿,女孩子容易学坏,让丁玲不要去,明年与表哥结婚。

丁玲登报解除婚约,跑到上海,先后在上海女子平民学校和上海大学读过书,还到电影公司考过演员,都因为不喜欢那里的氛围而离开。丁玲在北京认识了青年编辑胡也频,与胡也频同居,生育一子。这期间,他俩还与冯雪峰在杭州过了一段三人行生活。

胡也频遇难以后,丁玲跟冯达生活在一起,这期间她一度被关押,在狱中生育一女。出狱以后,丁玲把儿女托付给母亲照料,自己奔赴延安,成为最早到达延安的文人之一。

在延安,丁玲遇到了比她小十几岁的陈明,丁玲与陈明结婚,建国以后,虽然丁玲屡遭冲击,被批斗,下放劳动,陈明都不离不弃,直到丁玲去世。

05

父亲软禁,婆婆咬断脚筋,丈夫打耳光:这些民国娜拉经历了什么?


“把我跟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情愿的。”这话是张爱玲说的。

苏青十九岁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在母亲和外婆心中,女儿还是应该早早嫁人。苏青只上了一年学,就退学,结了婚。

婚后,苏青生了四个女儿,李家人的脸拉得像门帘一样长,对苏青恶声恶气,苏青只好忍气吞声。


年近而立,苏青终于生了儿子,她却高兴不起来。她的丈夫自私、怯懦,还跟表嫂出轨,苏青跟他要生活费,他竟然打了苏青一巴掌,问苏青“你也是知识分子,为什么不能挣钱?”一巴掌打醒苏青,她决定自己挣钱。

结婚十年,苏青离了婚。她争来几个孩子的抚养权,独自抚养四个孩子。她给报刊写稿,还出版了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内容大胆直白,出版后轰动一时,再版36次。

丰厚的稿酬让苏青有能力抚养孩子,救济亲人,她也不可避免地与上海沦陷区的文人们纠葛在一起。有人赞她,有人骂她是“文妓”。


因为那段与反动文人的纠葛,她很长时间没工作,晚年的苏青疾病缠身,与女儿和外孙住在一间十多平方的小房子,68岁去世。

06


这样的娜拉,还有好几个,只是举这几人做例子。她们都集中在文坛,这不奇怪,文学是吃百家饭的,从事文学创作的女子容易被大众记住。

萧红哀叹“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民国时期,女性的天空是很低的,伸手就可以摸到天花板,她们的羽翼是稀薄的,只有几根羽毛可以凭借。下层女子,无非是做工,做工也仅限于上海等几个大城市。小城市,女性除了做女佣,没有别的出路。广大乡村,女性几乎不可能独立生活。

萧红、丁玲等出身优越的女子,不会做女佣、女工。女秘书、女教师,需求量极少。除此基本没有正当行业,只有写作能够让她们在比较体面的情况下获得一些报酬。

那些不会写作,又不愿做工的,只能以身体换饭吃。这样的出走,与“自由”“解放”没有任何关系,只不过由父亲或丈夫供养,变成了由一群男人供养而已。

近年,离婚率持续走高。人们经常指责年轻人婚姻草率,真实原因,是女性社会地位在提高,一个女人不依靠男人,也能养活自己。很多女人离婚以后,生活更精彩。这是她们理直气壮离婚的前提。

而在白薇、萧红等人出走的时候,大部分女性是宁死也不离开丈夫家门的,被丈夫赶出去,比死亡更令她们恐惧。所以才有朱安这样的女子,粘在名义上的丈夫家里,哪怕丈夫看自己的眼神像看一只苍蝇,也不肯离开。

作为一个女性,感谢这个我们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的时代,经济的独立,是女性自由的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