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古詩詞的物象、意象和意境

古詩詞的物象、意象和意境

古詩詞的物象、意象和意境

我國古典詩詞一向以含蓄蘊藉為美,山水詩詞是古典詩詞的重要組成部份,其主要特徵是題材來源的廣泛性、多元化及其意境世界的宏博與精奧。每一首山水詩詞的背後都有一禎獨特的風景。古人登山觀瀑,臨江泛舟,仰觀天宇,俯視山川,高山、奔流、江海、世間萬物,就是最普通的一草一木都成為詩人抒懷言志的載體,都有著其“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韻外之致”的意象之美。傳統山水詩詞以自然特有的山水清音、萬物欣欣向榮等意象,蘊含著古人深沉的宇宙觀和自然觀,唯美地傳承了傳統文化的精神。

古典詩詞中的山水意象,色彩紛呈,意義深遠,是宇宙生命美妙的自然呈現,是山川草木、日月風雲藉詩人妙筆而獲致的美的律動。古詩詞“言有盡而意無窮”,使有限的物象有了無限的意韻,品味其獨特的審美意蘊,感悟詩中所昭示的深刻道理,使人領悟到傳統文化之深之博之美,使人獲得對宇宙、人生的理性認識和勵志生命的人文品性。

一、什麼是“物象”

“物象”指物體的具體形象,一般來說作品中的物象,就是指的實物的名稱。 其中包括物體的形狀、顏色、質地等等。

如:樹木中的柳、樟;草本植物中的荷、蘭花、蘆葦。

禽類的烏鴉、鷹、雞、鴨、鵝;獸類中的虎、狼、犬、兔。

天上的風、雲、雷、電、雨、雪、日、月;地面的山、河、湖、海。

還有人工製造的橋、樓、綢緞、汽車、飛機等等。

如果在這些物體前面加上圓、方、長、短、彎、直等。形容詞。 以及青、綠、黃、紅、紫、白等色彩詞呢?就成了可感的具體形狀了。 如果再加上硬、柔、韌一類形容詞,就可知某些物體的質地了。

當然,我們之所以能從某些詩詞作品中感知這些物體的“具象”,這是以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為基礎的。

二、什麼是意象?

象,就指的是物象。 意,即指心意。而“意象”是一種帶有作者主觀感情色彩的形象,它屬於中國古代美學範疇。因此,意象即對象的感性形象與自己的心意狀態融合而成的蘊於胸中的具體形象。

朱光潛寫過一篇題為《詩的意象與情趣》的文章。他指出:“意象是個別事物在心中所印下的圖影,概念是同類許多事物在理解中所見出的共同性”。

比如說‘樹’字可以令人想到某一棵特別的樹的形象,那就是樹的意象。 也可以令人想到一般叫做‘樹’的植物, 這是泛指而非特指,這就是樹的意義或概念。

再比如說, “馬”是物象,“白馬”是具象,而“烈馬”就是意象了, 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一匹馬的烈與不烈,是靠人的感覺加上大腦的判斷來完成的。 同樣,“人”是物象,“黑人”是具象,而“好人”與“壞人” 就是意象。

又比如 :“山”和“水” 是物象,“青山綠水”是具象,那麼“窮山惡水”就是意象了哈, 這裡的物象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還不夠清晰具體, 比如“馬”這是一個物象,它包括一切可以稱作“馬”的動物, 而具象“白馬”,就有了比較清晰的形象了, 但“烈馬” 呢,它已經加上人的感覺和判斷。 如果我們在一首詩裡面,讓“烈馬”這個意象配上一位“將軍”的話? 那麼這首詩在風格上就會顯得比較大氣的, 也就有利於刻畫“將軍”高大威武的形象

如果讓“烈馬”這個意象配上一位牧民的話,那麼這首詩便可能會具有粗獷的風格了, 那麼如果配上一個“侏儒”呢?那麼這首詩很可能就會顯得滑稽可笑了哈。因此,意象是為作者所要表現的主題服務的, 所以選擇恰當的意象進行表達,是一首詩成敗的關鍵之一。

我們大家都知道艾青吧,他在《詩論。意象、象徵、聯想、想象及其他》一書中說到, “意象是具體化了的感覺。”

而在詩詞界,對於“意象”一詞還有另外一種解說。 那就是認為“意象”的概念是指作者寫作構思時的意中之象。

這就是說,一些物體本來根本就不存在的, 比如“龍”、“鳳凰”、“麒麟”,“神仙”、“閻王”、“孫悟空”等等。。。。 還有傳說中的其它一些禽獸,把這些東西寫進詩裡邊去了,就成了“意中之象”,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 這個物體是有的,也許是這裡原本有的,可是這位詩人去的時候卻沒見到, 為了服務主題、營造意境的需要,詩人將它也寫進去了,這也就成了“意中之象”

人們在使用意象一詞時,含義會各不相同, 我們為了避免自相矛盾,“意象”指稱那些被詩人情感化了的個別物質的形態與特徵。 它與形象的不同點在於形象主要用來指稱“意象”中的“象”,運用範圍也不侷限於個別物質, 它與意境的不同之點在於意境著眼於一首詩的整個畫面與畫面中所蘊藏著的主題思想。 當然整個畫面是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構成的, 那融入了詩人情感的單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是意象,而意象的總和就構成了詩的意境,

例如,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在這首詞中,詩人用不多的筆墨就為我們勾勒了低小的茅屋、長滿青草的小溪, 以及白髮翁媼、大兒、中兒、小兒等一個個鮮活的景物與人物形象。 在詩人看來這些景物和人物都是那麼樸素、寧靜、和諧, 一個個人物都自得其樂,而這些恰恰體現了詩人的生活理想與生活情趣的一個方面, 因而被他攬入詩中,所以上述景物與人物形象,也就成了意象。而這些意象,又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了一個恬淡自足的詩的意境。 而且此詩的構思非常的高明, 大兒、中兒,都在正而八經地幹活,惟獨小兒在玩耍。 似對立而實統一,從而洋溢出了農家生活的樂趣。

三、什麼是意境?

我們再來說說意境, 意境指抒情詩及其它文藝創作中的一種藝術境界。

美的意境就是作者在詩歌中表現出來的一種高水平深層次的悟性。好的詩詞都會有一種意境美。

即意境高超、深遠,使人讀後感受到它的詩味濃郁、情意盎然;使人沉浸於其中,深思回味,浮想聯翩。或者受到思想啟示,沉湎於哲理性的思考。

詩詞如果缺乏這種意境美,便會淺露無味,或者是格調低下,其實意境並不玄奧神秘,它是詩人主觀的意與客觀的境的統一。意就是思想感情,境就是生活形象或生活環境。 更是形與神、內情與外景的和諧完美的統一。

用通俗的話來解釋:“意”就是詩人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詩人所描繪的客觀事物。

把兩者結合起來,做到情景交融,或寓情於景,或借景抒情;或寓理於境,或借境達理。 我們寫詩,就要用凝練、準確、優美的語言文字。 創造出既不同於生活原型,又形神兼備、包含著不盡之意、不盡之情的高度概括的藝術境界。 而在這種藝術境界中,“意”並不是直接的傾露或抽象的論述, 而是在畫面中自然而然地讓讀者感知。 “境”也不是純客觀的外形攝像, 而是滲透著作者的思想見解和感情色彩, 把感情含蓄在形象裡,即意寓於境,境中見意,才能創造出意味雋永的藝術境界。凡是好詩詞都講究意境,這是因為思想感情必須含蘊在具體的形象中。 想要寫好一首詩詞,就不能不寫景,而且必須講究情景的交融統一,而這種統一應該是水乳般的交融。 而在描寫山水風景的詩詞裡,這種情景交融表現得尤為明顯。

蘇東坡在評價王維的詩畫作品時,說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詩中有畫”是因情而造景, “畫中有詩”是景中寓情。 前者要善於選擇和描繪適合表現自己思想感情的景物。 後者是借生動的畫面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情景交融”。

柳宗元的名詩《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如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寒江獨釣圖。 它把寒江飛雪、孤舟獨釣的畫面描繪得非常生動。使人感到大雪覆地、朔風逼人、而釣翁於嚴酷孤獨的環境中甘於披蓑獨釣。 這正寄寓著作者當時的處境和心緒。

而蘇東坡的《題西林壁》,則是一首借境達理的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充滿理趣,說理的技巧十分高超。 蘇東坡通過在不同地點觀看廬山所看到的景象不同一事,來說明對事物應從多角度去觀察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這一哲理。 當然這也是他遊覽廬山所獲得的感悟。 如果當時蘇東坡不是通過借境達理來表現這一哲理,那可以肯定他的那首說理詩不會被人常常提起的。

古詩詞的物象、意象和意境

古詩詞的物象、意象和意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