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細說“墨皇”《平復帖》

細說“墨皇”《平復帖》

《平復帖》大概是這幾年在古文物領域被討論得最多的一件作品。

《平復帖》唐代就收入內府,宋代被定為是西晉陸機的真跡。北宋大書法家米芾曾經看過,用“火箸畫灰”四個字形容《平復帖》禿筆賊毫線條的蒼勁枯澀之美。宋徽宗有朱書題簽,“晉平原內史陸機士衡平復帖”,題簽下有雙龍小璽,四角有“政和”、“宣龢”的押印。

《平復帖》在元代的收藏經過不十分清楚。明清時代曾經被韓世能及韓逢禧父子、安儀周、梁清標等人收藏,綾邊隔水上都有收藏印記。董其昌在韓世能家看過,也留下跋尾的題識。

乾隆年間收入內府,後賜給皇十一子成親王永瑆。清末再轉入恭王府,流傳到溥心畲手上,隔水上也有“溥心畬鑑定書畫珍藏印”。溥心畬為了籌親人喪葬費,轉手賣給張伯駒,1956年,張伯駒把《平復帖》捐出,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平復帖》到底是誰寫的

《平復帖》是漢代章草向晉代今草過渡的字體,古奧難懂,加上年久斑駁,字跡漫漶,很不容易辨認。啟功先生在20世紀60年代釋讀了《平復帖》,雖然還有不同的看法,但目前已成為流傳最廣泛的釋文:

彥先羸瘵,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以為慶。

《平復帖》開頭一段釋讀比較沒有歧異。大概是說:“彥先”身體衰弱生病,恐怕很難痊癒。初得病時,沒有想到會病到這麼嚴重。

“彥先”是信上提到的一個人,自宋以來,也因為這兩個字,引出了陸機與《平復帖》的關係,因為陸機有好朋友名叫“彥先”。

麻煩的是,陸機親近的朋友中有兩個都叫“彥先”,一個是顧榮,顧彥先;另一個是賀循,賀彥先,都是同樣出身吳國士族,又同時與陸機在西晉做官的朋友。其實繼續探索下去,陸機的朋友中可能還不只兩個“彥先”。徐邦達先生就認為《平復帖》裡的“彥先”是另一個叫“全彥先”的人。這一點早在《昭明文選》李善注裡就已經提到。《文選》裡有陸機、陸雲兄弟為“彥先”寫的《贈婦詩》,李善注指出這個“彥先”不是顧榮顧彥先,而是全彥先。

三個“彥先”使探索《平復帖》的線索更為複雜,各家說法不一,一時沒有定論,這幾年隨著《平復帖》2003年在北京展出,2005年在上海展出,討論的人更多。有人根本否定《平復帖》是陸機所書,大概也以為只依據信裡“彥先”兩個字,難以斷定《平復帖》是陸機真跡,何況“彥先”此人是哪一個“彥先”還不清楚,寧可存疑。

但是各派說法都同意《平復帖》是西晉人墨書真跡,的確比王羲之傳世摹本更具斷代上的重要性。《平復帖》還是穩坐“墨皇”“帖祖”的位置。

啟功先生對《平復帖》的釋讀目前是最廣泛被接受的。他解讀的“彥先贏瘵,恐難平復”,—因為彥先病重,身體衰弱,正與《晉書·賀循傳》裡描述的“賀彥先”的身體多病衰弱相似,也自然會使人把彥先定為賀循。

但是《平復帖》裡的“彥先”,依據這麼一點點聯繫,就斷為“賀循”,當然還會使很多人迷惑。而因此連接上陸機,也一定會讓更多人對《平復帖》的真相繼續討論下去。2006年5月的《中國書法》期刊甚至有人提出—晉代讀書人為表示“榮耀祖先”,不少人都取名“彥先”,“彥先”是晉代文人非常普遍的名字。如果此說成立,《平復帖》上的“彥先”就不一定是顧榮或賀循,因此也不一定是陸機的朋友,一千年來定為陸機作品的《平復帖》又重新需要釐清真正的作者,或重新定位為晉代某一佚名文人的手跡了。

《平復帖》是不是陸機的作品尚在爭論中,但是作為西晉人的墨跡是比較確定的結論,至少有了時代的斷代意義。

“《平復帖》密碼”

一整個夏天我在案上擺著《平復帖》,每天讀“帖”數次。讀“帖”不是臨摹。“臨”“摹”都是為了書法的目的,把前人名家的字跡拿來做學習對象。

我喜歡讀“帖”一方面是因為書法,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文體”。“帖”大多是魏晉文人的書信。在三國時,鍾繇的《宣示表》、《薦季直表》大多還有“文告”、“奏章”的意義。

《平復帖》以下,“帖”越來越界定成為一種文人間往來的書信。王羲之的《姨母帖》是信,《喪亂帖》是信,寥寥二十八個字的《快雪時晴帖》也是信,十五個字的《奉橘帖》更是送橘子給朋友附帶的一則短訊便條。

這些書信便條,因為書法之美,流傳了下來,成為後世臨摹寫字的“帖”。然而,“帖”顯然也成為一種“文體”。

書信是有書寫對象的,並不預期被其他人閱讀,也不預期被公開。因此“帖”的文體保有一定的私密性與隨意性。

“帖”是魏晉文人沒有修飾過的生活日記細節,“帖”不是正襟危坐裝腔作勢的朝堂告令,文人從“文以載道”解脫出來,給最親密的朋友寫自己最深的私密心事,因此,書法隨意,文體也隨意。

因為書信的“私密性”,“帖”的文字也常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我們如果看他人簡訊,常常無法判斷那幾行字傳達的意思,每個字都懂,但談的事情卻不一定能掌握。

《平復帖》當然有同樣的文體限制。

“彥先羸瘵,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以為慶。”啟功的釋文到這裡都沒有爭議,但是下面一句—“承使唯男”,繆關富先生的釋讀是“年既至男”,王振坤先生再修正釋讀為“年及至男”。

三種不同的解讀,不僅是因為草書字體的難懂,不只是因為年代久遠的殘破,也顯然牽涉大家對“彥先”這個人的生平資料所知太少。

“承使唯男”,啟功的解釋是“彥先”雖然病重,還好有兒子繼承陪伴。

“年及至男”則是認為“彥先”還在壯年,應該可以無大礙。因為對於“彥先”這個人始終沒有真正結論,這兩句解讀的歧異一時也很難有即刻定論。

《平復帖》一開始提到的“彥先”就有了爭議,後面提到的“吳子楊往”就爭議更大。

啟功認為陸機非常欣賞“楊往”,“威儀詳跱,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繆關富先生的釋讀剛好相反,認為陸機要殺楊往。

文字的釋讀,變成依據“帖”上隻字片語,彌補擴大歷史空白,有點像丹·布朗用一點蛛絲馬跡敷衍出一部《達·芬奇密碼》小說,《平復帖》近年的討論爭論越來越大,也像一部推理小說。

“帖”中原始字句的曖昧迷離、若即若離,構成讀“帖”時奇特的一種魅惑力量。

鏈接:關於《平復帖》和陸機

《平復帖》為西晉陸機所作私人信函,為現存最早的中國古人書法真跡,也是歷史上第一件流傳有序的法帖墨跡,有“法帖之祖”的美譽。

該帖字形介於章草和今草之間,兼有隸書筆意,以禿筆寫於麻紙之上,共九行八十六字,全文如下:

彥先羸瘵、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為慶、承使唯男、幸乃復失前憂耳。吳子楊往初來主、吾不能盡。臨西復來、威儀詳跱、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思識□愛之邁前、勢所恆有、宜□稱之。夏伯榮寇亂之際、聞問不悉。

作者陸機(261—303年),字士衡,吳郡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西晉文學家,與弟陸雲合稱“二陸”。曾歷任平原內史、祭酒、著作郎等職,世稱“陸平原”;死於八王之亂,遭夷三族。

陸機出身吳中名門,祖父陸遜為三國名將,曾任東吳丞相;父陸抗曾任東吳大司馬,領兵與晉羊祜對抗。陸機二十歲時吳亡,與陸雲隱退故里,十年閉門勤學。二陸初至晉京洛陽時,談吐有吳音,頗受時人嘲弄,後名重一時,有“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之說(三張指張載、張協和張亢)。陸機被譽為“太康之英”。詩作流傳共104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