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龍是中華圖騰,虛構的?萬曆十六年,浙江百名漁民親眼看到一條龍

龍是中華圖騰,虛構的?萬曆十六年,浙江百名漁民親眼看到一條龍

龍,是中華民族自上古以來一直崇拜的圖騰性神異動物,都自稱是“龍的傳人”。原始社會時每個氏族部落都有自己崇拜的對象,絕大多數以動物為主。考古人員在距今約五千年的良渚文化遺址發現的器物上,刻有龍造型的花紋。另外,跟良渚文化同時期的內蒙古紅山文化遺址中,也發現了文物玉龍。兩個距今五千年的文化遺址都發現了龍的造型,這說明龍在中華民族中的歷史地位。

龍是中華圖騰,虛構的?萬曆十六年,浙江百名漁民親眼看到一條龍

那麼龍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呢?漢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樣介紹了龍,“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天而潛淵。”宋代羅願作在其著作《爾雅翼》這樣描述龍的形象,“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嘎銅,盤口,旁有鬚髯。頷下有明珠。”羅願作對龍形象的描述,成為後人腦海中標準的形象。

龍是中華圖騰,虛構的?萬曆十六年,浙江百名漁民親眼看到一條龍

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龍形象是遼寧阜新查海遺址的興隆窪文化石塊堆塑龍,這條龍用大小差不多的小石塊堆砌而成的,由於這條龍發現在墓地裡,因此跟祭祀有很大的關係。除了用於祭祀外,龍還能呼風喚雨。龍如此神奇,那麼它是虛構還是真實存在呢?明朝萬曆年間,人們就親眼看到了龍。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明朝萬曆十六年(1588年)秋天,浙江嘉興平湖縣出現了罕見的乾旱,莊稼顆粒無收,老百姓餓死無數。乾旱過後又是瘟疫,老百姓染病死亡者更是無數,有的甚至滅門了,“死者益無算,甚至有滅門者,大市長街,鎮日鮮有人跡,鄉村灌莽極目”。走投無路的人們,決定出海打漁。

龍是中華圖騰,虛構的?萬曆十六年,浙江百名漁民親眼看到一條龍

就在上百名漁民結伴成群搖著漁船出海的那一刻,一條白龍出現了。文獻《平湖縣誌》記載了全過程,“······白龍騰海上,紅光半天,空中遙見龍首下垂,鱗甲奮張,晃晃若磨銀。兩角間有金冠紫衣,仗劍立者,其神長尺許,雲水騰沸,咫尺晦冥。龍忽戲吐頷下珠,光芒團圓大如鬥,粲粲一似中秋月。”要知道這是縣誌的記載,它的真實性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