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十堰:全力以赴打贏“抗疫”人民戰爭

十堰:全力以赴打贏“抗疫”人民戰爭

近日,一封來自十堰市張灣區陽光棲谷小區“不給志願者增加負擔,每週只購買一次生活物資,只購買特別需要的生活物資”的倡議書在十堰居家的市民中廣泛傳播,讓奔波在防疫一線的志願者們感到特別的暖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戰疫“大考”中,十堰彙集起磅礴力量,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戰役。

逆行:白衣戰士英勇抗疫

2月7日23時36分,十堰市人民醫院接到鄖西縣衛健委電話:“一位76歲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生命垂危,急需支援!”陳某有多樣基礎疾病,雖經積極治療但病情持續惡化,嚴重呼吸衰竭、腎衰竭、意識模糊。

“我們將集中全部力量救治!”新冠肺炎專家組組長劉傑迅速幫患者開通綠色通道,將患者轉至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搶救區。特殊時期,沒有家屬簽字如何是好?劉傑決定:“救命要緊,家屬不在我來籤!”

次日凌晨2時10分,一場在線的緊急會診正在進行,經過醫院呼吸、心內、消化等多學科緊急討論,患者病情兇險!

“使用人工心肺機(ECMO)怎麼樣呢?”“不行。患者年齡太大,血管條件差,基礎疾病多,如果使用人工心肺機發生嚴重併發症幾率很高。”

專家組決定精準調整每天的治療方案,中成藥治療、營養餐支持、俯臥位通氣等,直至陳某達到解除隔離出院標準。

“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是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核心要義。

1月23日,經湖北省疾控中心複核檢測報告,從武漢市返回十堰老家張某某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被確診為十堰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

疫情就是命令。十堰市政府立即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制定和完善了疫情防控、醫療救治、物資保障、預警監測、信息發佈等各種應急方案。十堰1500餘名醫護急救人員放下團年飯的碗筷,來不及跟家人說一聲再見,立即趕赴一線投入到戰鬥中,堅守在山鄉防控一線。在做好本市防疫救治工作的同時,十堰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選派醫護專家馳援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截至目前,已選派3批共19人支援武漢抗疫一線。

防患於未然!十堰城區有6個三甲醫院,3個綜合醫院,3個專科醫院,還有一所省屬醫學院。但為了做好預防工作,十堰在定點救治醫院床位充裕的情況下,迅速調動資源和機械,夜以繼日、加班加點成立第二醫院。2月1日,第二救治醫院正式交付使用。2月3日,14名患者從城區各個醫院轉入該院接受隔離治療。

疫情不斷肆虐,新冠肺炎患者不斷增加。在十堰市疾控中心實驗室,病毒檢測24小時不停。提取核酸、配製體系、將核酸加入模板、放入實時熒光定量PCR儀進行擴增檢測,一個流程下來快的需要四個小時。為了節約時間,檢測員在實驗前的大半天時間裡不吃不喝。

全市各級醫療部門全力以赴,持續提高患者救治水平和收治能力,加強對輕症病人醫療干預,強化隔離點救治功能,真正把救治關口前移,讓患者在輕症階段得以治癒。同時,優化診療方案,加強中西醫結合,優先把療效明顯的藥物、先進管用的儀器設備用於救治重症患者,發揮好高水平醫療團隊作用,強化危重症患者“一對一”救治,切實降低病亡率。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廣西壯族自治區調派精幹醫療力量,傾力阻擊十堰疫情;竭盡所能籌措急需物資,傾囊相助保障十堰。截至目前,廣西已向十堰市派遣前線人員132人,運送急需的醫療物資38.42萬件、救災應急物資等4000件、生活物資670噸。

“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十堰深切感受到了廣西人民的濃濃深情,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無比溫暖。”湖北省政協副主席、十堰市委書記、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指揮長張維國在與廣西的視頻會商中充滿深情地說。

目前,十堰市定點醫院達到14家,確診病例床位1346張,隔離床位2589張,集中隔離留觀點278個、房間10616個,參與救治的醫生達到3707人、護士6166人。十堰市西苑醫院累計收治患者188例,其中新冠肺炎確診患者180例。出院106例,其中確診患者出院98例,確診患者出院率達54%。實現了患者零死亡、醫護零感染的“雙零”目標。

十堰:全力以赴打贏“抗疫”人民戰爭

衝鋒:頭頂國徽不負人民

“流調過程就像排雷,必須仔仔細細把每一個雷排掉。有些雷,還會牽扯出更多的雷。”2月27日晚,茅箭公安分局流調組組長劉勁松正帶領隊員梳理流程調查圖。他們做的就是一個來源不明的病例調查,患者的自述有無隱瞞?有無密閉條件?這個遇見的陌生人是誰?每一個細節都仔細核對,儘可能從中找到突破口。

“一旦接到確診病例的通知,要在2小時內形成一份完整的流調報告。不分白天夜晚,第一時間篩查出密切接觸者,第一時間上報指揮部,第一時間採取隔離措施。就是在和時間賽跑。”這樣的取證經歷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地點,他們總是冒著風險去患者曾經去過的地方,甚至是患者被傳染的地點。

“這是一場人民的戰爭,我們人民警察不上,誰上?”老警察趙巧華的話代表了全市6500餘名公安機關民輔警的心聲。

作為疫情阻擊戰場上的尖兵,十堰市公安機關迅速吹響疫情防控“集結號”。全市民輔警立即趕赴前沿一線,駐守全市598個檢查站、33家醫院和1個醫療物資儲備點,65個專班堅守指揮協調、輿情管控、執法一線、綜合保障等陣地,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110報警服務檯進一步優化指揮調度,多警種和部門聯合辦公,24小時值班值守、聯勤聯動,第一時間調度警力應急響應,第一時間受理群眾諮詢求助,第一時間分辦處理督導落實。

小孝齊家,大孝興邦。2月16日凌晨,正在卡口執勤的武當山特區公安局交警大隊民警王和平突然接到噩耗,母親去世了。得知消息後,他陷入長久的悲痛和沉默之中。轉回頭擦乾眼淚,他囑咐妻子,“別告訴大家母親的事。”上午,王和平向單位領導請了假,回到家中和家人一道對母親的喪事做了簡單安排,跪在靈堂磕頭告別。下午,王和平整裝再次出現在執勤崗位,執勤、巡邏、處警,他用全心工作化解母親去世的悲痛。

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公安交管部門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要求,在全市高速公路出入口、國道、省道和其它道路上設置了1000餘個卡點,編織成一張疫情防控網,形成了“外圍、城市、鄉村”三級嚴密封堵圈。各卡點實行24小時查控勤務機制,啟動智慧交管系統篩選違反禁令出行車輛,嚴防病原體流動傳播。疫情防控期間,市區車輛通行量只有平時的6.7%,通行量降為每小時600餘臺。

封“堵”並不代表城市停止運轉。公安機關開闢醫療救護、民生保障“六類車四類人三類物資”應急通行“綠色通道”。建立交通保障微信群等信息互通聯絡微信群,從省、市、縣,涵蓋公安、交通、郵政、火車站、機場等各部門,扁平化、點對點指揮,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綠色通道”暢通無阻。先後成功協調十堰市500餘批次醫療、糧油、蔬菜等應急生活物資在省內省外暢通通行。

群眾看病就醫、應急出行、購買生活物資難等民生問題也得到保障。十堰協調落實320臺應急保障出租車、20臺發熱病人轉運專用車、11臺住院康復病人運送車、3臺特警應急救援車,在交通運管局設置5部應急出行熱線電話,在市公安局設置110等三部熱線電話。

十堰:全力以赴打贏“抗疫”人民戰爭

攻堅:一個黨員一面旗幟

“我受黨教育培養了一輩子,說啥都得讓我上。”武當山特區太極湖辦事處西溝村77歲的老黨員陳德均主動請戰,跑到村委會“軟磨硬泡”,要到村卡口值守。

“不行,你不屬於這三類人員之一,就不能出去。”村民李鼕鼕對陳德均的“強硬”至今仍然很氣憤。正月十五那天,李鼕鼕準備到相隔僅百十米的臨村看看丈母孃,經過村卡口時,卻被陳德均擋住不讓出村。“‘365封控法’明確規定, 只允許病人、醫護人員、環境消殺人員三類人員進出村,你屬於哪一類?”

疫情蔓延,共產黨員聞令而動,第一時間趕赴前線,組織群眾推進聯防聯控體系,強力阻斷疫情擴散。

十堰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市領導分片聯繫各縣(市、區),督促指導推動各地以最嚴措施、最嚴作風、最嚴監督、最嚴問責,確保疫情防控各項決策部署落細落實。

2月4日,家住茅箭區東方明珠小區的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李文新,在疫情尚未蔓延時,銳敏感知,第一時間組織居住在小區的市直機關黨員幹部成立“戰時黨小組”,分成巡查督導、困難幫扶、健康監測等工作專班,會同社區、物業工作人員對小區進行封閉管理。實行黨員幹部包樓棟、包單元的方式,每天對進出人員登記、測體溫、勸阻外來人員,為打贏疫情防控戰役贏得了先機。

“華悅社區黨員突擊隊員己全員到崗”“鐵三處社區黨員突擊隊到崗”……2月27日早7點,晨霧濃鎖,已到社區開展工作的報到聲在微信工作群此起彼伏。

一個個疲憊的身影,一張張滄桑的臉寵,彰顯了共產黨員的決心和擔當。

“尊敬的陽光城黨員志願者,你們辛苦了!你們的無私奉獻,讓我們感覺無比溫暖。”“我媽媽年紀大了,加之住宅樓電梯壞了,你們每天爬樓梯幫我媽媽送生活物資,非常貼心,衷心感謝各位志願者,有你們生活方便多了!”連日來,張灣區車城路街辦人民廣場社區突擊隊陸續收到居民發來的感謝信。

疫情防控關鍵期,十堰第一時間下發通知、4次致信黨員幹部,組織引導市直7000多名黨員幹部聞令而動、向難而行,紛紛亮出黨員身份,向居住地所在的街道社區黨組織報到,織密社區樓棟疫情阻擊聯防防控的“防護網”。組建60支疫情防控工作“黨員突擊隊”,第一時間到城區街道老舊小區、預警小區、“三無”小區等疫情防控薄弱、風險隱患較大的社區,推動疫情防控和社區治理關口前移。全市743家機關黨組織聯繫包保147個社區,1125家機關黨組織聯繫包保1759個村,35457名機關黨員幹部就近就地在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我是一個醫生,也是黨員,這裡就是戰場,我就在這裡戰鬥。”春節前夕,上海交大醫學院教授、松江區中心醫院教授夏進東,回老家鄖西探親。疫情發生後,他在無法返回上海工作崗位的情況下,來到鄖西縣人民醫院,亮明身份,請求就地參加救治工作。2月7日,鄖西縣授予夏進東“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

十堰:全力以赴打贏“抗疫”人民戰爭

決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分揀、裝袋、寫好門牌號標籤、挨家挨戶送上家門……

19點的窗外,天已黑透,雨還在下。昨天已放晴的天空今天氣溫驟降。樓上樓下送了38趟菜的萬慧敏,此時後背已被汗水浸透,聲音沙啞、雙眼泛紅,滿是疲憊的臉上卻始終洋溢著微笑。

2月6日,43歲的十堰市城區公路管理局公路養護中心幹部萬慧敏主動請纓擔當志願者,投身社區抗疫一線。截至2月26日,她已在茅箭區柳林路黃花巷堅守20天,白天負責3棟樓7個單位88戶人家的走訪摸排,晚上協助社區義務為居民送菜。

“嗓子啞了,但一開口就是最動人的聲音;眼睛紅了,但總是給人以溫暖和力量。”這是小區居民在微信群裡對萬慧敏的評價。萬慧敏卻說:“與白衣戰士和人民警察比起來,我做的事微不足道。”

小區網格也是作戰單元,後勤部隊關係整個戰局。在十堰疫情防控戰場上,31000餘名像萬慧敏一樣的志願者堅守社區打“巷戰”,成為抗“疫”一線最美的一抹紅。他們與社區幹部並肩作戰,組成“敲門”“守門”兩支隊伍,全面落實上門入戶排查監測和社區封閉管理兩道戰時指令,100%見面測體溫,100%守住小區每個單元的門,更守住了人民群眾健康的門。

夜幕漸濃,時間的指針悄然轉動。與萬慧敏的“陣地”相隔近200公里鄖西湖北口坎子山村,電閃雷鳴,風雨大作。

“黃所長,湖北口變電站2號母線C相接地故障!”19時13分,正在供電所值守的鄖西縣供電公司關防供電所副所長黃強接到調度中心電話。“突擊隊員帶著工具,跟我走!”放下電話,黃強立即下達命令。經初步排查,110千伏紅巖線出現接地故障,坎子山和湖北關兩個村停電。

坎子山和湖北關處於湖北口鄉版圖邊緣,與陝西交界,山大林深,坡陡溝深村,配電線路的分支線路較多,道路泥濘,灌木叢生,加之正在下雨,連夜排查風險極大。

黃強第一時間在湖北口供電服務網格群發佈停電信息,向公眾說明情況。同時,緊急向湖北口鄉政府工作微信群作出說明報告,徵求疫情防控指揮部同意天亮後迅速維修。那一夜,守在值班電話一整夜等候群眾“問責”的黃強,卻很意外一個電話沒接到。疫情當前,群眾的理解在黃強心裡湧起滾滾暖流。“群眾的理解不可辜負!”

2月27日6時,天未亮,雨未停。黃強帶領的搶修突擊隊早已集結完畢,做好疫情和安全防護後,這支隊伍衝進了昏暗的雨霧中。

十堰:全力以赴打贏“抗疫”人民戰爭

室外氣溫接近冰點,突擊隊在山間穿行。淅淅瀝瀝下了一整夜的仍不見停歇。雖穿有雨衣,雨水也還是不停地往後頸裡“鑽”,不一會兒,黃強等人厚厚的工裝全部溼透。大雨導致線路絕緣遙測等技術手段效果不明顯,只能靠人工一處一處檢查,為故障查找工作帶來極大困難和危險,突擊隊員卻沒有一個人退縮。

“坎子支線及設備未發現故障點”“馮家臺區支線沒有發現問題”“泗峽口臺區也沒有發現不對勁的地方”……方圓數公里的山裡,突擊隊員們在雨中徒步排查故障。14時20分左右,各路搶修人員陸續反饋巡視結果,眼看時間一分一分過去,可故障點還是沒有找到,黃強心急如焚。

“故障點找到啦,故障點找到啦!” 就在大家信心受挫之時,14點40分左右,第一個發現故障點的張天志興奮地大聲叫起來。原來是桃園八組臺區支線9號耐張杆C相的針瓶被雷擊穿。黃強一行人顧不上休息,立即填寫工作票,做好停電、驗電、接地等安全措施後,搶修隊員許恆記迅速上杆,對瓷瓶進行了更換。

17時15分,紅巖線路全線恢復送電。山下的村子裡,微弱的燈光陸續亮起,沉寂的山村一片歡呼。

疫情防控期間,國網十堰供電公司2000餘名黨員職工、11支黨員突擊隊堅守崗位,應急搶修隊、應急電源車24小時待命,確保為群眾提供充足電力。

與此同時,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後勤補給線上,數支部隊協同作戰、高效運轉。全市大型商超企業、專業批發市場貨源充足,物流順暢;各縣市區開闢 “綠色通道”,確保農產品生產、流通、銷售順暢銜接;基層黨員、社區幹部和志願志為居民配送物資,打通生活物資到家最後100米;水務公司成立供水維搶修隊伍,密切關注市區輸配水管網水壓、水質;城市環境衛士冒著生命危險堅守最前線,24小時輪班消毒消殺,為市民生命健康安全豎起兼顧屏障;廣西已向十堰市運送五批醫療生活物資和三班專列果蔬物資,送來了十堰急需的醫療和生活物資。

十堰:全力以赴打贏“抗疫”人民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