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示弱也是一種智慧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示弱。

從前有一隻獅子受到了一隻小老鼠的挑釁,可是任憑老鼠怎麼激怒獅子,對方還是不為所動,別的動物紛紛詢問獅子,你不是百獸之王嗎?怕他做什麼獅子?回答,如果我對他發怒就會揹負和老鼠計較的罵名,而這隻老鼠卻會獲得挑戰百獸之王的殊榮。強者懂得示弱,弱者才喜歡逞強,示弱是一種智慧。

示弱也是一種智慧


王陽明不只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足智多謀的軍事將領。他在陳巖邊牧術中闡述了自己的不用兵技巧,將欲取之必過於之或捐棄牛馬而為逃,或引起精悍與示弱,或大潰而埋伏或前進,而輕質是解救我一利他這4句話,又被稱作王陽明的示弱四句。這正是王陽明兵法的精髓。遇到過於強大的對手,硬碰硬是下下策,聰明人要麼假裝逃跑,要麼假意示弱,暗中積蓄兵力,要麼洋裝戰敗,悄悄設伏,要麼隱藏實力假裝巧合,這種戰術看似簡單,能用最低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勝利。無論是面對兇殘的,還是無惡不作的,示弱都是一種絕招。當年的牛王威懾為王,結果被王陽明一把火燒整個軍隊,他本人認為王陽明很弱,結果半夜王陽明就率軍偷襲匪軍傷亡慘重。誰笑到最後誰就笑得最好,一時的狼狽是為了最終的勝利,我們身邊的一些稍微受到冒犯的就會發怒的人也總是被怒火控制,最終一事無成。被怒火填滿了大腦,終將無法思考,因此聰明人總能憑藉示弱的智慧,示弱是一種格局。

示弱也是一種智慧


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之後,曹中不乏奸臣嫉妒他的功勞,宦官們更是妄圖戰功。慫恿當時貪玩的國君放回寧王,御駕親征。國君生性荒唐,竟然真的因為無法親自抓住寧王而憤怒。國君不明事理,王陽明卻是明白人,他心裡清楚,放走寧王就是放虎歸山,日後必成大禍。王陽陽如果直來直去,必定會大發雷霆,不過自己的身份地位當場和皇帝較勁,這可不是聖賢會做的事情。王陽明先是把自己的功勞送給了太監張勇,後來又藏在寺廟中掩人耳目。那張勇得到了好處,自然會為了自己的利益拼命周旋,王陽明因此逃過一劫。成大事者當以大局為重,拿起放得下。王陽民雖然捨棄了自己的功勞,卻換得了江山的安寧,這才是聖人該有的大格局。因此老子被其侮辱為老鼠之後,也只是大聲一笑說道,我如果有獲得大道的實質,你罵我是豬狗老鼠有什麼關係,我還是我。

有大規模,眼中是更加廣闊的天地,根本不會為了一個無關人斤斤計較。示弱是一種修養,我們所熟知的民族英雄戚繼光也是有著自己的軟肋,那就是他的夫人。有一天心情不好,受不了別人說他懼內,竟然藉著酒力集結了軍隊,殺氣騰騰的去他的家中嚇唬妻子,意圖從正夫剛,他看到妻子的一瞬間,頓時怒氣全消,心中還升起了三分柔情,只見他將自己的寶劍交到妻子手中,鎮靜地說,請夫人保管。

示弱也是一種智慧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示弱,示弱也是一種智慧,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是在商場還,是在職場該示弱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適當的示弱,並不是認輸的一種表現,這是一種策略,這是一種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