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躺在病床上,我曾想過捐獻器官!”援荊第21天,邵逸夫醫院醫療隊迎來首位治癒出院的新冠危重病人

“感謝你們,讓我又重新活了一回!”

在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門診部門口,36歲的張重生(化名)向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援荊門醫療隊表達著感激之情,由衷地向醫療隊領隊、邵逸夫醫院黨委書記劉利民深深鞠了一躬。

“躺在病床上,我曾想過捐獻器官!”援荊第21天,邵逸夫醫院醫療隊迎來首位治癒出院的新冠危重病人

3月3日,荊門的天氣有些寒冷,可溫暖卻充溢在進張重生與救治他的醫療隊隊員的內心深處。

對邵逸夫醫院支援荊門醫療隊來說,這是個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他們迎來了自馳援荊門以來,荊門新冠ICU病房建立後的首位治癒出院的危重型病人。

“我剛來的時候,呼吸窘迫像被人扼住了脖子,躺在病床上下不了床,連翻個身都困難。”張重生回憶說,他曾以為自己再也見不到妻兒了,甚至躺在病床上有想過,捐獻器官。

而邵逸夫醫院援荊門醫療隊的醫務工作者,卻一次次給了張重生活下去的希望。

“ 從這裡出來一個,就是從死神手裡搶回來一個 。”為張重生送行的醫護人員和前來接送他去隔離點的工作人員感慨地說。

“躺在病床上,我曾想過捐獻器官!”援荊第21天,邵逸夫醫院醫療隊迎來首位治癒出院的新冠危重病人

浙江對口支援湖北荊門


2月12日,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對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漢以外地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部署要求,由我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共同支援湖北荊門市。我省在與荊門市積極對接基礎上,決定由邵逸夫醫院單獨組建呼吸危重治療團隊作為浙江省首批援荊門醫療隊奔赴荊門開展支援。

“呼吸危重治療團隊的主要的目標是救治危重症和重症患者、扼制病死率增長。”浙江省支援湖北省荊門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前方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邵逸夫醫院黨委書記劉利民說。

浙江定點負責的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之前因為沒有ICU病房,所有的危重症病人就在普通病房裡救治。

抵達荊門後,邵逸夫醫院援荊門醫療隊與當地醫務工作者勠力同心,政府部門默契配合,1天內改造出一個ICU病房,配備了23張床位,一週內完成荊門市當地重型危重型患者集中收治。

“最嚴峻的時候,ICU裡同時有21位危重型患者。”劉利民說,“印象特別深的一位患者,體重達200斤,一人佔了兩張床。我們用3天時間讓他病情穩定下來,撤掉了ECMO,如今已經能夠正常進食了,聽說他是一位戰疫志願者,能救活他我們特別高興。”

新冠危重患者從絕望到希望

接下來會迎來一批出院小高潮

張重生是荊門市鍾祥縣人。1月24日出現發熱,最高38℃,伴乾咳;從2月11日起在轄區的縣市區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後因肺部病灶進展 ,症狀加重為危重症病人,在2月16號之前都在鍾祥縣人民醫院接受救治。

而他的病情一直在進展,從前期喘粗氣到後來胸悶氣急、呼吸窘迫。

2月14日上午十時,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新冠ICU病房正式接收新冠危重病人。在對荊門市當地所有重症危重症患者評估後,邵逸夫醫院醫療隊決定將張重生收治入院。

“當時來的時候,情況非常糟糕,使用無創呼吸機來維持呼吸,在醫學指徵上屬於新冠危重型患者。”邵逸夫醫院重症醫學科專家、荊門市一醫院新冠ICU負責人周建倉說,病人即使在呼吸機支持下,氧分壓還非常低,最低只有49mmHg,而一般人80 mmHg以上,肺部CT提示雙肺瀰漫性病變,情況非常糟糕。

張重生回憶說,自己被推進ICU病房時,躺在床上自己動彈不得,呼吸困難“滿眼都是恐懼和絕望。”

情況一直在好轉。周建倉說,入院後,在浙江和荊門雙方專家的努力下,經過一個禮拜的無創呼吸機支持後,患者肺部瀰漫性病變開始逐漸吸收好轉,隨後改為高流量氧療,又過了幾天,改為鼻導管吸氧,又過了5、6天患者可以自主呼吸,不需要再吸氧了。

具體來說,2月25日體溫恢復正常,2月26日複查顯示肺部CT明顯好轉。2月28日起,他在不吸氧狀態下氧飽和度在97%以上。2月28日進入出院評估流程,2月28日和29日複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提示陰性。3月1日轉入普通病房,3月3日出院,成為從這裡走出的首例危重症新冠肺炎治癒患者。

“這位病人的治癒出院,意味著邵逸夫醫院援荊門醫療隊治療方案切實有效。邵逸夫醫院大後方專家和前方專家對ICU病人提供的‘一人一方案’救治策略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周建倉說。

目前,截止目前,荊門一醫北院區新冠ICU累計收治新冠肺炎患者32例,轉入時有超過2/3的患者為危重型,目前,許多患者情況已經明顯好轉,已有7位患者轉入普通病房。

“接下來,我們將迎來一波出院小高潮。 ”周建倉說。

“躺在病床上,我曾想過捐獻器官!”援荊第21天,邵逸夫醫院醫療隊迎來首位治癒出院的新冠危重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