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表裡不和,根在少陽厥陰,表證需解表,裡證通過三焦調理

什麼是表裡?

表裡是辨別病變部位、病情輕重和病勢趨向的兩個綱領。

表與裡是一對相對的概念,如肌膚與臟腑相對而言,肌膚屬表,臟腑屬裡;而髒與腑相對而言,腑屬表,髒屬裡。

在表裡辨證中,表裡主要代表病位的外內和淺深。外邪犯表,多在疾病的初起階段,一般比較輕淺;臟腑受病,多為病邪入裡,多見於外感病的中後期,一般比較深重。

表裡不和,根在少陽厥陰,表證需解表,裡證通過三焦調理


什麼是少陽證?

少陽證是“三陽”證中的一種證候類型。“三陽”者,太陽、陽明、少陽也。

《傷寒論》裡提到:“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這句話明確指出:發熱、惡寒,是“三陽”證的共同特點。但是,同樣是發熱,有表證、裡證、半表半里證的區別。

太陽證:為表證,治宜發汗解表。常見症狀有:發熱、惡寒、頭項強痛、脈浮。其中,惡寒無汗,脈浮緊,稱為表實證;汗出怕風,脈浮緩,稱為表虛證;發熱,口渴,飲水欲嘔,小便不利,稱為蓄水證。太陽證的特有症狀是頭項強痛。

表裡不和,根在少陽厥陰,表證需解表,裡證通過三焦調理


陽明證:為裡證,分為兩種:發熱、惡熱、煩躁、汗多、口大渴引飲、脈洪大者,稱為裡熱證;潮熱、譫語、腹痛、大便秘結數日不行、脈沉實有力者,稱為裡實證。陽明證的特有症狀是胃家實,也就是胃腸燥熱。

少陽證:為半表半里證,常見症狀有:往來寒熱,口苦,咽乾,目眩,胸脅苦滿痛,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脈弦。少陽證的特有症狀是口苦、咽乾、目眩。

上下不通,治在中焦,那麼表裡不和該如何處理呢,從中醫角度來說,裡證可以通過上面三焦的治療,表證則需要解表,但是表裡的通路則在少陽,少陽可以把在裡之氣輸於體表,以助體表以抗邪,同樣如果邪氣較強,也可以通過少陽而入裡。

表裡不和,根在少陽厥陰,表證需解表,裡證通過三焦調理


故少陽在表裡的關係之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少陽兼表可以解之,少陽兼裡可以下之,並在少陽可以和解,根據傷寒論,調理方向為:和解少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