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你肯定想不到,這些身體部位也怕冷

天寒地凍對於身體是一次考驗,我們身體的某些器官或部位抗寒能力比較弱,受寒後可能引起疾病。因此,天冷的時候需要我們特別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鼻子

中醫認為,“鼻為肺之竅”,在一般情況下,肺氣和則呼吸利,嗅覺靈敏,聲音能彰。《靈樞•脈度》雲:“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如果外寒襲肺,導致肺氣不能宣發,則可能引起鼻竅不利、鼻塞流涕、喉癢噴嚏、語聲重濁、嗅覺異常等。所以氣溫驟降時,中老年人出門一定要做好鼻子的保暖。

外出時宜先按摩鼻子:將兩手拇指摩擦生熱,先用拇指外側沿鼻唇溝上端,在鼻翼兩側上下按摩 60 次左右,然後按摩鼻翼凹陷中的迎香穴 30 次左右。如果在寒風中行走,最好戴上口罩,並每隔 10 分鐘左右就揉幾下鼻子。還可以每天早晨用涼水洗臉,或將整個面部直接浸泡在涼水中,需呼吸時離開水面,如此反覆 5 ~ 10 次。每天堅持,可起到防止外感及鼻炎的雙重功效。

如若發生鼻竅不通之鼻炎,可用芙蓉葉、白芷、辛夷各 15 克,細辛 1 克,冰片1 克。共研細粉,貯瓶備用。用法:先將鼻腔內的分泌物用藥棉擦拭乾淨,再取適量藥粉吹入鼻腔,每次吹 2 ~ 3 下,每日吹 3次。具有散風洩熱、宣肺通竅之功。

耳朵

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若人體腎精充足,則耳骨堅、肉豐滿;若人體腎精不足,則耳部乾癟,軟弱多褶。耳朵血流量少,是最怕冷的器官之一。

給耳朵防凍的保護措施,就是在外出時戴上耳罩,或用圍巾遮住耳朵。從寒冷的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時,也可以用手搓搓耳朵,讓耳朵快速回暖。平日可揉搓耳朵,每次 30 ~ 50 下,每天2 ~ 3 次,以達到促進耳部血液循環、增加耳部抗寒能力的作用。

胃部

中醫認為,胃居中焦,在上腹部整個胃體所處的部位稱為胃脘。胃主受納、主降,腐熟水谷。若胃受寒,則可能出現胃痛綿綿,泛吐清水,或脘脹疼痛,持續不停。感寒或飲冷後症狀加重,可出現怕冷喜熱,得溫稍舒,或見呃逆,或兼有大便溏薄、四肢不溫等表現,病程較久。

冬季是胃病的高發期,胃不好的人應少吃滋補之物,否則不但強壯不了身體,還有可能適得其反。最好多吃溫軟、清淡、易於消化的食物,儘量少吃多餐。一定要遠離肥甘厚味,還要戒菸少酒。

中藥兜肚配方:蓽苃、乾薑各 15 克,甘松、山柰、細辛、肉桂、吳茱萸、白芷各 10 克,大茴香 6 克,艾葉 30 克。

加味:氣虛較著者加黨參、生黃芪各 30 克;中氣下陷者加柴胡、升麻各15 克;氣滯者加香附、佛手、炒枳殼各 15 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用柔軟的棉布折成 20 釐米見方的兜肚形狀,內層鋪上少許棉花,將藥末均勻撒上,外層加一層透氣良好的棉布,然後用線密密縫好,防止藥末堆積或漏出,日夜兜於胃脘部,以 1 個半月為一療程。如未痊癒,須更換新藥續兜一個療程。

心臟

《素問•痿論》雲:“心主身之血脈。”心是血液運行的動力,脈為血液循行的隧道,營血行於脈道中,全賴心臟的功能,使之周流全身,濡養機體。氣血瘀阻可見心悸、怔忡、真心痛等。在寒冷的冬季,室內外溫差大,加之氣候乾燥,人的生理機能反應遲緩,時常處於一種應激狀態,從而加大了心臟的負荷。

據研究發現,每當氣溫降至 7℃時,患急性心衰的中老年人數會增加 2 ~ 3 倍;當氣溫低於 4℃時,因心臟病而發生的死亡人數會成倍增加。專家提醒,特別是心臟不好的中老年人,遇到寒流或大風、大雪天氣時,應採取防護措施,比如多加一件棉背心以暖心。

增強心臟抵禦寒冷刺激的能力,對保護心臟功能和減少心臟疾病大有益處。即使沒有冠心病的中老年人,在寒冷的刺激下也很容易突發心肌梗死。這是因為氣溫降低時,人體內腎上腺素釋放過多,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容易引起冠狀動脈攣縮阻塞。

據研究,降溫時人體內的凝血酶原、纖維蛋白原、全血容量、毛細血管彈性等均有明顯改變,心血管系統變得非常脆弱。突然的寒冷刺激也會促使心率加快,令心臟的工作負荷增大,耗氧量增多,心肌缺血、缺氧則易引起心絞痛。因此,中老年人要懂得勞逸結合,要在天冷時適當增加衣物被褥,並減少外出。在飲食上適量控制食鹽量和脂肪攝入量,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並避免情緒激動。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好心臟,提高心功能,順利度過嚴寒。

你肯定想不到,这些身体部位也怕冷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你肯定想不到,这些身体部位也怕冷

零售價:RMB16元

郵發代號:82-654

投稿郵箱:jtzyy@126.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