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學習中國畫,用筆最忌描、塗、抹

學習中國畫,用筆最忌描、塗、抹。描者,筆無起伏收尾,也無波折頓挫,根本談不上筆法。塗者,僅見其墨而不見其筆,也就是墨中無筆。抹者,即橫拖直拉,甚至將筆倒置於紙上,並非筆為人運,乃是人受筆牽。運筆需注意氣勢的連貫,前人提出要“意到筆不到”“筆斷意不斷”……總的來說,必須做到筆隨心運。

學習中國畫,用筆最忌描、塗、抹

用筆還應該以書法的用筆為主,使畫面中的線條具備書法的力度。運筆的輕重、疾緩、強弱、提按、正偏,必須使線條產生各種奇妙的變化。

五代荊浩在《筆法記》中提出:“凡筆有四勢,謂之筋、肉、骨、氣。筆絕而不斷謂之筋,起伏成實謂之肉,生死剛正謂之骨,跡畫不敗謂之氣。”這些用筆的筋、肉、骨、氣的提法,顯然是從人的生命神態抽象出來的,是擬人化的,是人和自然的統一。

畫線時粗、細、直、剛、柔、輕、重的變化,使畫家更能為所描繪的對象“傳神寫照”。畫出的線條要澀而不滑、毛而不光,充滿著彈性的力感。中鋒圓線,使人感到圓潤渾厚,前人常以“折釵股”“錐畫沙”來比喻,意思是說線條要像折釵股那樣富於彈性,像錐畫沙那樣乾脆勁利。側鋒畫出的線常一邊光一邊毛,方勁古拙、斬釘截鐵,給人以鋒芒外露、剛健雄勁的美感。可見“用筆”是畫好中國畫的首要條件,這也是畫家用線條去表現質感、明暗、情調,以及情感的重要手段。

學習中國畫,用筆最忌描、塗、抹

這些用筆,還要不斷地貫穿到臨摹、寫生中去,久而久之,無論是點還是線或是塊面,都能達到用筆技巧美的最高要求。

前人的經驗告訴我們,用筆熟練才能揮灑自如,得心應手。但過熟便會偏向油滑,容易流入“華而不實”。比如原來用中鋒筆,一經熟練,勢必偏向快速,運筆速度一快,筆鋒接觸紙面,在單位面積內時間少,所承接的壓力也就少了,筆力難以入木三分,線條因凝不住而顯得流動光滑。這般滑溜的線條,給人有輕浮單薄的感覺,不符合國畫用筆的審美要求。避免用筆純熟之後,容易產生的弊病,一般總是考慮適當地從習慣用筆的對立面,加以調節補充。如行筆太快,線條油膩,則應予收斂,行筆遲緩些,以增加線的質樸感。

用筆熟練不是目的,還須“熟後生”。生者,用現代觀點看,就是要變革,不能滿足老一套。但一味求“生”,也可能走向反面,為生而“生”,不免有股做作之氣,缺少真切、自然的美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