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生老病死是常態,難的是過程

生老病死是常態,難的是過程


人來世上走一遭,最後都是要塵歸塵,土歸土。一碗孟婆湯下肚,忘記前世的喜怒哀樂,從頭開始。

電視裡很多人在赴戰場或赴刑場時,都說信誓旦旦的說我不怕死,大不了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但其實也不過是嘴硬,心裡定時萬般不捨。畢竟這大千世界還未曾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賞玩一番,怎願就此離去,萬般皆空。

死固然可怕,但等死的過程更讓人覺得煎熬備至。唐頓莊園裡說過,那些在前線的士兵都希望回到家鄉或者死的體面些,但是他們的希望落空了。死的對立面不一定是生,還有半死不活

在戰爭中,他們或許是滄海一粟,不值一提。無論生死被世人銘記於心大多是將軍。他們的奮勇殺敵,換回的如果不是勝利,就只能是死亡和傷殘。死了的人一了百了,傷心的只有親人朋友。

有些人失去了光明,看不見世間百態;有些人失去了手和腳,無法站立在世間;有些人失去了聽力,聽不見歡聲笑語;有些人失去了嗅覺,聞不到百花盛開的芬芳。

他們或許比死還煎熬,因為活在世上的必須是完完整整的一個人。

生老病死是常態,難的是過程

所以在唐頓莊園裡,就有一位失去視力的軍官剛剛接受事實剛剛感受到醫院的溫暖,就被要求送完別的地方療養,因為不堪忍受而選擇自殺。

靈魂得到解脫,他得以重生。

《皮囊》裡有一節是關於父親的。作者的父親不幸中風,癱瘓了。在父親病中的這幾年,他與他的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在父親離世的時候,他因為工作而在外地。重病八年,他的父親曾試圖與病魔抗爭,做著康復訓練企圖讓自己的一條腿恢復知覺。

可是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事實。只是為了照顧父親的感受,大家都積極的配合父親。父親一開始嘴裡說著不怕死,每天罵罵嚷嚷的,脾氣變得日益暴躁。經過很長時間的鍛鍊,左手臂毅然習慣性地蜷在胸前,左腿只有膝關節有掌控感,腳趾頭也在一個一個的失去感覺。而且隨著病情的嚴重,大小便失禁。這對父親來說無疑是莫大的羞辱。

這八年裡,病情反反覆覆,折磨著這個家,也折磨著父親自己。他嘴裡唸叨這不怕死,趕緊死了才好。但當他突然暈倒被送進醫院後,在醒來時他說真有點捨不得。他又開始怕死了。儘管身心疲憊不堪,他仍是對這個世界,對這個家充滿了不捨。

生老病死是常態,難的是過程

但結局是註定的。生活中很多事情,該來的會來,不以這個形式,就會以那樣的形式。但把事情簡單歸咎於我們無能為力的某個點,會讓我們的內心可以稍微自我安慰一下。

面對他父親的病,所有人皆無能為力。只能是過一天算一天,等著死神的到來。死神來的早與晚,決定這個人解脫的快還是慢。橫豎皆是一死,早死早託生,對於那些躺在榻上無法動彈的人未嘗不是一種解脫。

生老病死是人間常態,難的是過程。安詳的在睡夢中離去總比在痛苦中掙扎著離去舒服的多。我們不怕死,怕的是死之前的折磨,波及他人。如果可以選擇,大家一定會選擇體面的離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