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闢謠:懷疑感染艾滋病,但檢查不出?可能需要治療心理疾病

經常有朋友私信問我:龍大夫,我高危後,有很多艾滋病症狀,但一直檢測陰性,是不是有檢測不出來的艾滋病感染者,或者“陰性艾滋病”。

龍大夫看他們的檢查,都沒有什麼問題,至於症狀,倒是比真正的艾滋病感染者還多。

那麼,真有人感染了艾滋病病(HIV)查不出來嗎?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定有艾滋病的人查不出來的情況發生。

有一段時期,艾滋病感染者檢測不出抗體,叫做窗口期。但是,窗口期也僅僅是檢測不到抗體,還是有可能檢測到抗原或者病毒核酸的。

目前,艾滋病就是用這三種檢測方法來診斷的。如果這三種檢測結果都是陰性,也就是說,在超過七天以後做這些檢查都是沒有問題的,一般來說就不是艾滋病。

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檢測都是陰性,仍懷疑艾滋病,而且是自己根據所謂的“症狀”懷疑的,可能是一種焦慮症或者強迫症,這就是心理問題了。診斷的做出,需要用醫生而不是靠自己去懷疑。

以現在的科學技術而言,艾滋病的診斷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檢測方法都已經非常標準化了。

有的人依然不相信檢查結果,認為自己有問題,還創造出了一個所謂的陰性艾滋病,即“陰滋病”的病名。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陰滋病”這方面的病例報告,媒體或者專業期刊上有報道艾滋病抗體陰性的艾滋病病例,這些病例最終都是通過核酸檢測來診斷的。

雖然抗體暫時檢測不出或者弱陽性,但最後還是確診了,而並非像人們認為的那樣是檢測不出的。否則的話,就不會報告說是一個艾滋病病人,而會說是一種不明原因的複雜疾病了。

有心理問題的人,通常就會懷疑是不是感染了什麼不明的病原體。以人類認識的侷限性來看,確實也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人的認知是非常有限的,仍然可能有一些疾病找不到原因。

時間總會給答案的,有些疾病查不出原因也很正常。但查不出來不代表束手無策毫無辦法,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對症治療,這也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應對辦法。

事實上,很多恐艾者的症狀確實找不到明確的病原體,也許是一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感染),但更可能是一些自限性的疾病。

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發現那些有恐艾症狀的人,有嚴重威脅生命的情況。

他們反倒還非常活躍,到處發帖,精力充沛,身體狀況機能異於常人,思維也活躍,學習能力很強,只不過把精力用錯了地方,說明所謂的這種困擾,並沒有損害他們的身體。

有些人雖然自我感覺很不舒服,但並不影響生活,每天照樣吃吃喝喝,這種情況下也大可不必去管它,只要不影響重要的臟器功能就可以了,該幹什麼該幹什麼,正常生活就可以了。

有心理問題的人,總喜歡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活在自己所恐懼的某種嚴重疾病的陰影下,被負面的情緒包裹而無法走出來。

處在這個陰影中的自己,時刻會感到疾病的威脅,他們需要心理醫生的幫助。

比如,在心理科或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做一些心理的疏導,心理疏導沒有作用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吃一些抗焦慮的藥,能夠改善大腦神經遞質的平衡,緩解這些症狀。

闢謠:懷疑感染艾滋病,但檢查不出?可能需要治療心理疾病

我是熱愛科普的龍大夫,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用,歡迎點贊、評論、轉發、讚賞!

更多精彩科普,將不定期呈現,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