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喚醒“沉睡”的專利

“省政協圍繞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優化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環境開展專題議政,提出了5個方面16條建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廣東省省委書記李希日前在省政協常委會專題議政報告上作出批示,要求省大灣區辦、市場監督管理局等認真研究吸納,落實到具體措施,不斷深化粵港澳知識產權合作,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

省政府隨即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全面深化粵港澳知識產權合作。

今年9月,廣東省政協常委會議圍繞“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優化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環境”開展專題議政。

“我正在研究膠囊胃鏡。雖然這個項目從2004年在省裡立項,但到現在還沒有落地轉化。”廣東省政協常委、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劉思德的發言引起了委員們的關注。

劉思德遇到的難題在廣東為數不少。

今年4月至6月,廣東省政協組織專題調研組,以“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優化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環境”為題,先後赴北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並赴香港、澳門等地實地調研。調研報告中指出,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大量“沉睡”專利,其中不乏高價值專利。

究其原因,主要是對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支持力度不夠,缺乏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專業機構和團隊,輔導專利佈局、市場開拓、合同簽訂談判等能力不足。此外,課題經費使用、審計等國有無形資產管理政策與機制不完善,也使得發明人在成果轉化中顧慮重重。

“能否在廣東省屬高校推廣和試驗新的知識產權所有、知識產權收益分配機制,探索新型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模式?”議政會上,劉思德提出建議。

對此,省政協調研組建議,在自貿區開展知識產權跨境融資試點工作,賦予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員更大科研自主權,引導市場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評估、融資以及資產證券化工作等。

“知識產權需要共商共建共享,才能更好地推動行業發展。”省政協常委、深圳市政協主席戴北方呼籲,應更好地去開發和使用知識產權。

據悉,省政府即將出臺有關知識產權保護意見,其中吸納了不少省政協調研報告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