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日本間諜拍攝的大車店招幌照片,揭祕出寧古塔寒冷冰道上的舊風景

(文/陳達)友人重金淘來一張日本舊照片,是日本間諜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在寧古塔治下冬季鏡泊湖地區拍攝的,照片內容是舊時冰雪湖面上出現頻率頗高的飲食業實物標誌——招幌,不瞭解東北民俗、狡猾奸詐的的日本人曾聯想到其可能具有暗號聯絡情報的作用,好友想知道照片中所拍物件的來龍去脈進而破解心中的疑團。

日本間諜拍攝的大車店招幌照片,揭秘出寧古塔寒冷冰道上的舊風景

招幌

牡丹江冰道上的大車店

看過照片,餘告訴友:片中所拍之物乃是冬季在牡丹江冰道上開辦的大車店招幌,絕非日本間諜認為的聯絡暗號標誌。

木杆上魚頭所指的方向即是大車店所在的位置,柳罐鬥和下面掛著的三個紅色羅圈,代表著該大車店具有最闊綽、“帝王享受”的“四星”級標準。店裡的客房不僅設有單間雅室、小包房,供給乾淨的被褥外,而且必備客人消閒解悶的項目,如免費聽民間藝人說書、唱大鼓或二人轉等。除此之外,大車店的飯菜標準也是上乘的,也有單獨點餐的小灶,另備燒酒供客人食用。馬棚裡,有專人鍘草喂料悉心照顧大牲畜。夜晚來臨,當院的更夫整夜四處巡邏防火防盜。

冰上大車店被當地人俗稱為“水院子”或“冰上客棧”,是一種因寧古塔冬季冰路運輸而衍生出的季節性店鋪,一道在白茫茫冰路上泯滅已久的風景。

日本間諜拍攝的大車店招幌照片,揭秘出寧古塔寒冷冰道上的舊風景

冰上客棧

早些年,牡丹江是東北重要的“黃金冰道”之一。江面冰凍堅硬後,上自長白山叢林、中至寧古塔、下至三姓(現依蘭縣)之間的陸路交通便改為便捷的冰道。彪悍的關東人開啟了戰冰霜鬥嚴寒的季節喧鬧,他們組成爬犁專業隊,運載著當地盛產的糧食、菸葉、人參、貂皮、木炭等土特產品,沿著坦蕩如砥的千里牡丹江冰道源源不斷地通州達府,進行商品交易之後,車老闆子們又將城裡的布、鹽、雜貨等生活用品,以及工業品運回農村、山區。

水院子的出現絕非偶然。牡丹江冰道上川流不息的爬犁隊,在飢寒交至時刻迫切需要有個地方歇歇腳,滿足人馬所需的能量需求,於是,催生出冰上客店這一合情合理的生財之道。在冰天雪地的交通要道,開設提供簡單食宿、收費低廉的冰上大車店,滿足了疲勞的行旅急需溫暖的住處、熱乎的食物和牛馬飼料的需求,是個雙贏的結果。

日本間諜拍攝的大車店招幌照片,揭秘出寧古塔寒冷冰道上的舊風景

鏡泊湖冰上客棧

拉腳運貨的大車、爬犁大多都是原路跑來回,五輛八輛車組成的“車隊”十分常見。雖然,牡丹江冰道上住水院子的人大多數是隻睡一宿,但只要在店裡吃住順心,車馬貨物安全,就會有很多的“回頭客”,甚至有的車老闆寧可多跑一二十里路,也要趕到自己熟悉的店裡休息。“口碑好”的水院子,車水馬龍、你來我往,買賣十分興隆。

冰上大車店的招幌

舊寧古塔之地的客棧院內或門口,都豎有一根很高的幌杆,所掛招幌樣式的變化揭示店家“星級標準”的不同,這樣的約定俗成是店家和顧客眾所周知的。而初來乍到的日本間諜對此確是一無所知,幌杆上“羅圈”的種種變化,給他們帶來眾多的疑惑……

在舊社會,人們平均文化水平低文盲很多,大多數人只認幌不認字。水院子前面掛的招幌獨具無聲的話語權,活靈活現地向過往行旅展示該店家的檔次、經營項目等,熟悉本地風情的人,可根據其招幌樣式來作出消費選擇。

日本間諜拍攝的大車店招幌照片,揭秘出寧古塔寒冷冰道上的舊風景

飯店的幌子

掛笊籬頭子幌的小店,暗示旅舍簡陋,服務對象是經濟實力薄弱的行販。多住的是下九流、挑八股繩或貧苦的路人。掛一個羅圈兒的店家,表示是大筒子炕無行李,不許窮人住店,但檔次不高。在東北,至今譏諷小氣吝嗇之人是“小店掛羅圈”,即緣於此。店掛有兩個羅圈幌子,表示店裡有行李,既住大車又住行人,店內提供飯菜,多足大煎餅、豆腐腦等簡單吃食。掛五個羅圈穿成一串的幌子的大車店,表示有倉庫、寄存處、飯館等,院內能存放車輛和餵養大牲畜。最為高級的大車店,其招幌掛柳罐鬥和一串羅圈。

日本間諜拍攝的大車店招幌照片,揭秘出寧古塔寒冷冰道上的舊風景

大車店的笊籬幌子

寧古塔的車店傳承著這樣的行規,只收宿費、飯費和草料費,價格很便宜。自帶乾糧的,熱飯不收費,贈送鹹菜和開水。

在友人提供的照片上可以看到,柳罐鬥下掛的是三個羅圈,那以後寧古塔為什麼沒有再掛三個羅圈的店家呢?蓋因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的關東人,不知道從何時起開始講究幌子“等級”,趕車的把勢如果進了一個羅圈的店,那絕對是做了一件失身份不體面的事。講話喜歡乾淨利落的東北漢子,喜歡將羅圈的個數當成幌子的個數,如一幌店、兩幌店等,三幌店因為和“撒謊”店音同,寓意不佔口頭彩,違背生意人誠信為本的行規,店家為求避諱就取消了三個羅圈直接掛五個了。

寧古塔的馬家羅圈店

需要補上一筆的是,寧古塔最早的羅圈鋪開辦於光緒末期,位於原斜文街“義泰昌”商號對面,由馬傑三、趙茂林合股興辦,據今已有百年的歷史了。馬傑三的後人馬萬貴講,羅圈鋪主要生產羅圈、搖車、木桶、木盆、籠屜等手工產品,用料多以椴木為主,有時也用柳木。羅圈鋪是無字號也不懸掛牌匾的,屋內、門前堆放的羅圈或羅圈製品,就是最好的招牌。

日本間諜拍攝的大車店招幌照片,揭秘出寧古塔寒冷冰道上的舊風景

製作羅圈

羅圈的生產工藝並不複雜,但在製作過程中,要求工人在技術上講求細膩認真,保證做出來的成品不變型、不走樣。尤其是製作籠屜時,必須將籠屜做成大小一致的同心圓,否則,無法放在鍋上使用或層與層間不嚴實漏氣。一個普通籠屜的製作工藝,需要隆圈、壓條、打眼等10多道工序,手法嫻熟的匠人也得花費半個小時的工夫。

馬家羅圈鋪生產的羅圈多用來做大車店的羅圈幌和飯店的幌子、篩米麵用的籮,為保證羅圈能達到統一的質量標準、經久耐用,鋸好的木板半成品都要放在烘乾爐內烘烤、燻幹,然後在將木板加工成所需要的弧形。

日本間諜拍攝的大車店招幌照片,揭秘出寧古塔寒冷冰道上的舊風景

歸途

早年間,整個寧古塔只有一個羅圈鋪能製作大車店掛幌,友人照片中的羅圈、木刻魚,想必也是馬姓前人的精彩之作。

一去經年。隨著現代交通管網的不斷擴展,現代交通工具不斷進步,因落後而被淘汰的畜力運輸走進了歷史深處,具有東北民俗文化特徵的冬季牡丹江冰道大車店和招幌,變成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一張歷史照片。廣寒宮般的牡丹江冬季,再也看不見馬拉爬犁在冰面上的疾走如飛,江上的客店和幌亦失去底色渲染成寒冰樣的透明空白,而那段不同尋常文化背景和時代印跡,仍為後人留下了一段故事……

寧古塔軼韻

店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