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崇明這碗金燦燦的小肉包,吃出了小時候姆媽的味道


崇明這碗金燦燦的小肉包,吃出了小時候姆媽的味道

看到“肉包子”,北方的朋友可別誤會,它跟大多數人眼中的肉包子不太一樣。崇明人說的“肉包子”是指一種豆製品和豬肉的結合體。上海人叫油麵筋塞肉,崇明人管那個包裹肉的豆製品叫做“油豆腐”。

崇明這碗金燦燦的小肉包,吃出了小時候姆媽的味道

這就是油豆腐的尊容,是不是長得挺富貴呢?通體金黃,身姿豐腴,用現在時髦的詞兒來形容那就是夠“土豪”啊!

崇明這碗金燦燦的小肉包,吃出了小時候姆媽的味道

讓我們再來研究一下她的“內在”。懂行的人都看出來了吧?其前身應該就是一老豆腐,經過油炸就華麗轉身啦。

崇明這碗金燦燦的小肉包,吃出了小時候姆媽的味道


大家都知道,崇明菜就兩字:“紮實”。這肉包子離不開一碗肥瘦搭配得當的粗粒肉糜。

崇明這碗金燦燦的小肉包,吃出了小時候姆媽的味道


大家肯定好奇,方方正正的一個油炸老豆腐是怎麼把肉包進去的?其實很簡單,只要在其某個面的中央捏掉一塊皮就行啦。

崇明這碗金燦燦的小肉包,吃出了小時候姆媽的味道


那塊皮可別浪費了,在塞肉之前就應該先把它給塞進去哦。

崇明這碗金燦燦的小肉包,吃出了小時候姆媽的味道


包這樣的肉包子可比包慶豐的肉包子容易多了,他不需要打褶子,肉塞進去,把口抹平就行啦。熟練的話不消5秒鐘就能包出一個玲瓏飽滿的肉包啦。

崇明這碗金燦燦的小肉包,吃出了小時候姆媽的味道


早年,崇明肉包子也是逢年過節才有的大餐,平時很少吃到。現在呢,很多人都覺得它土,特別是請客覺得上不了檯面,但是偶爾約上好友一同參與制作也不失為Home Party的助興節目嘛。

崇明這碗金燦燦的小肉包,吃出了小時候姆媽的味道


崇明肉包子最典型的做法就是紅燒了。先起個油鍋放青蔥幾段,煸出香味。

崇明這碗金燦燦的小肉包,吃出了小時候姆媽的味道


將之前包好的“肉包子”入鍋翻炒。最喜歡看的是一個個憨態可掬肉包子跌落鍋中又彈跳而起的瞬間,真是可愛至極。

崇明這碗金燦燦的小肉包,吃出了小時候姆媽的味道


加一碗清水

崇明這碗金燦燦的小肉包,吃出了小時候姆媽的味道


淋上醬油,多少由個人喜好而定了。

崇明這碗金燦燦的小肉包,吃出了小時候姆媽的味道


蓋上鍋蓋燜煮。

崇明這碗金燦燦的小肉包,吃出了小時候姆媽的味道


大約15分鐘左右就可以揭開鍋蓋了,此時的肉包子基本已全熟。撲面而來的是豆製品的特有的清香,還夾雜著豬肉的鮮香。如果你是餓著肚子燒這道菜的話,我敢打賭,你會忍不住以嘗鹹淡為名去偷食一二哦。

崇明這碗金燦燦的小肉包,吃出了小時候姆媽的味道


看見有人進來你可以用這招:“這有點鹹啊,我再放點糖吧。”

崇明這碗金燦燦的小肉包,吃出了小時候姆媽的味道


再蓋上鍋蓋燜煮三五分鐘就可以上桌啦。看,土豪就是土豪,經過烈焰滾水的歷練依舊保持原有的黃金豪氣,不過似乎多了幾分滄桑噢

此刻,有沒有勾起你的回憶?小時候媽媽每週都要做一頓,十足的餡讓你一口不夠癮!如今,作為崇明人,你是否還會吃上一個肉包子?有沒有想起姆媽的味道~

國慶佳節,好好回家,陪陪父母,讓老人家享受兒孫伴膝的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