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散文:穿过乡愁的人群

散文:穿过乡愁的人群

乡愁不仅仅是一片故乡的云,让你看见风穿过,雨穿过,残月穿过,甚至大雁穿过。更可怕的是有人把乡愁弄成一种文化,一种壁垒,进攻或退守都不是策略,往往在他乡,遇到这种粉饰过的陷阱,落入其中,不能自拔。

当我撞见仙桃市梦里水乡荷塘村,这个沉静在赵西垸林场中的村落,以石砖木竹为原料,青砖灰瓦、土墙茅草为建筑风格,空间的随意性衬托出村落的自然和谐,曲水流觞,儒风雅俗,水湄处,多丽人,秉执兰草竹箫,这些云门草堂,轻烟袅袅,有鸟儿高卧蓬窗,勾起涟涟乡愁无边。

我仿佛望见19岁的父亲,长衫布衣,携一把油纸伞,从侏儒小镇步行一百里到沔阳县城,在仙桃一家叫肖逸盛的布店里做掌柜先生。后来一场大火夺去了二爹儿子的生命,父亲侥幸逃脱。父亲的堂妹,也就是我的幺爷住在好吃街上,这里滨临汉水,是我和表妹嬉水的好去处。老沔阳是由大大小小的洲组成的,与洲相邻的是湖泊及河道,除了洲就是水,这就是古云梦泽的基本地貌。民谣道:“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我出生的那年,门口常有人拍着渔鼓,讨米要饭,我一岁多点,母亲又饿又病,撒手而去。我幺爷一生没有生育,但是父亲不忍心把我给她抚养,幺爷才领养了表妹,这是一个让我爱到泪奔的美丽女子。

散文:穿过乡愁的人群


梦里水乡仿佛把整个好吃街都搬到了荷塘村,集天下之大吃。“天下第一蒸”的巨型蒸笼按“九五之尊”设计,直径9.9米,高5.8米,共3层,每层可蒸菜1000碗,可满足3000人就餐。沔阳三蒸一是取材广泛,操作简单,适合大众制作;二是融稀、滚、烂、淡于一体,集色、香、味、养于一身,粉香扑鼻,肉类肥而不腻,鱼类嫩而不腥,蔬菜淡而不寡;三是原汁原味,不损营养,符合现代养生理念。所以江汉平原一带的“三蒸”所蒸之珍馐,因其滚,能激血脉;因其淡,能调五味;因其烂,能见本色。而我在这座蒙古包似的蒸笼面前苦思冥想,想用视觉盛宴娱人,我一挥长袖,让“九五之尊”从人间蒸发,或者,我像唐僧遁入蒸笼打坐,当吊车吊起蒸笼的盖子时,我仍然双手合十,栩栩如生。

也许美食不能打败所有的人,但是拒绝美食的人一定会被打败。梦里水乡邻近的潜江市龙湾遗址是楚国离宫别院遗址群落,因楚灵王特别喜欢细腰女子在宫内轻歌曼舞,不少宫女只吃一顿饭,以求细腰,故章华台亦称“细腰宫”。《战国策》和《墨子》里记载,除了宫女,楚国的士大夫们为了细腰,饿的头昏眼花,坐在席子上的人要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坐在马车上的人要借力于车轼。谁都想吃美好的食物,为了楚王的嗜好,即使饿死了也心甘情愿。唐代诗人汪遵在《细腰宫绝句》里记下了这一幕:鼓声连日烛连宵,贪向春风舞细腰。争奈君王正沉醉,秦兵江上促征桡。

章华台高23米,宽35米,相当于一座近10层的高楼,后来毁于战火,被泥沙掩埋。

时间停止运转,但是乡愁在梦里水乡像种子一样开花,挡住了我们的去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