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闢謠:關節炎就是骨關節炎?關節炎有很多種,醫生1分鐘教你區別

關節痛常被大家統稱為關節炎,但關節炎其實是一個大概念,包含很多種關節炎病症,如,

類風溼性,骨性,痛風性,強直性等。這些類別的關節炎,病因不同,發病機制不同,發病時的反應也不一樣。一定要做好區分,對症治療!

闢謠:關節炎就是骨關節炎?關節炎有很多種,醫生1分鐘教你區別

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關節退行性變,主要是由軟骨退變引發,其他組織如軟骨下骨、滑膜也參與其中。隨著年紀增大,關節軟骨均好發退變,故而骨關節炎可影響多個關節,越是大關節、越是負重多的關節,就越容易產生磨損,如膝骨關節炎。

  • 常見表現

骨關節炎常發於大關節,如髖、膝;產生劇烈疼痛,影響行走。

體重大,經常從事激烈體育運動,喜歡爬山,爬樓梯的朋友,更容易患病

因軟骨退變,骨贅產生,力線改變等原因,可產生明顯的關節積液

  • 治療方法

依據退變情況,分階梯治療:初期骨關節炎,行保守治療,改變運動習慣,增強股四頭肌等周圍肌肉的強度。中期骨關節炎服用甾體類藥物,注射玻璃酸鈉等,重度骨關節炎,行手術治療。

闢謠:關節炎就是骨關節炎?關節炎有很多種,醫生1分鐘教你區別

類風溼性關節炎

類風溼關節炎(RA)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與遺傳代謝等因素有關,病因尚未明確,以慢性、炎性滑膜炎為主要特徵。炎性細胞攻擊滑膜,引發滑膜炎導致關節紅腫,疼痛;嚴重者,侵襲關節導致關節畸形,結節產生,功能喪失,好發於40-50歲,女性比例比男性高很多。除了關節上的反應,患者可能還感覺全身性勞累,發生貧血,鞏膜炎,血管炎,腎臟病變等。

  • 常見表現

起源於小關節,如手指,足小關節

表現為晨僵,且晨僵的時間大於30分鐘,也就是起床後關節明顯僵硬

同時發病關節對稱

,即左右關節同時疼痛;

  • 治療方法

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鎮痛消炎。病情嚴重者,也可到骨科進行手術治療,包括關節置換等。

闢謠:關節炎就是骨關節炎?關節炎有很多種,醫生1分鐘教你區別

痛風性關節炎

因為自身代謝問題,長期高尿酸血癥,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進而引發局部紅腫疼痛。結晶堆積越來越多,形成痛風石,侵襲關節骨結構,引發紅腫,疼痛,關節變形。

  • 常見表現

疼痛起源於小關節,如手指,足小關節

喝酒後,吃海鮮(貝殼類),吃羊肉後,疼痛明顯加劇

關節出現小結節,x光下,看到明顯的結晶堆積

驗血,常見血尿酸高(一些人尿酸不高但也疼)

  • 治療方法

服用非布司他等降酸藥,控制飲食,減少嘌呤的攝入,溶解痛風石。如果痛風石過大,造成骨缺損等,考慮手術切除並重建骨結構,恢復關節正常功能。

闢謠:關節炎就是骨關節炎?關節炎有很多種,醫生1分鐘教你區別

強直性關節炎

強直性脊柱炎(AS)屬於慢性侵襲性疾病,因為骶髂(di qia都讀三聲)關節及脊柱附著點的長期炎症,進而演變進展的一系列活動障礙的病症。

骶髂位於腰底與髖關節連接接觸處,表現就是腰骶部疼痛。其中有25-50%的病人,會累及髖關節病變,90%為雙側髖關節病變,表現為髖關節僵直,影響行走。

目前的研究表明,這個病有一定的家族遺傳性,與基因HLA-B27有明顯相關性。高發與12-26歲年輕男子。

  • 常見表現

腰骶部(骶髂關節)疼痛,持續3個月以上,休息後沒有緩解反而加重。半夜痛醒,翻身困難,晨起或久坐後起立時腰部發僵明顯,運動後疼痛減輕。嚴重的病人,活動受限,無法直立等。

影像學檢查:包括X光,CT檢查,觀察骶髂關節間隙,有無出現狹窄或增寬,有無硬化斑點等。如果疼痛症狀吻合,結合影像學片子也有症狀,那麼AS的可能就比較大。

抽血檢查:就是抽血驗炎症,查看白細胞指數是否超標。看C反應蛋白,血沉等是否升高。但是一般只做輔助檢查用,不是直觀標準。

闢謠:關節炎就是骨關節炎?關節炎有很多種,醫生1分鐘教你區別
  • 治療方法

服用甾體類藥物,結合運動治療,物理康復(熱敷,理療)等。嚴重駝背,髖關節僵直的患者,需要手術矯正。

闢謠:關節炎就是骨關節炎?關節炎有很多種,醫生1分鐘教你區別

如果覺得很難區別,醫生會根據病人體徵,X光/CT影響,驗血結果,3者綜合來判定,所以如果有症狀,要及時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