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廣州地鐵旁古村,村內有“罕見”的“孖祠堂”,困惑:非親兄弟?

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廣州地鐵旁古村,村內有“罕見”的“孖祠堂”,困惑:非親兄弟?

廣州有許多旅遊的景點,珊珊三丫頭一直喜歡選擇到一些深藏閨中古村落旅行, 這是因為濃濃的鄉村氣息和有文化傳統的地方是珊珊三丫頭所喜歡的,置身在這些古村,除了看到鄉村的美麗風景,還有機會遇見鄉間仍然存在的古老建築,有機會聆聽鄉村的歷史故事,有機會感受鄉村的風土人情。在這裡古村落,會對廣州這個國際大都市有另一個全新的理解。這個週末,珊珊三丫頭又一次走進廣州周邊的鄉村,這一站的目的地:廣州龍歸鎮南村。

廣州地鐵旁古村,村內有“罕見”的“孖祠堂”,困惑:非親兄弟?

因為廣州龍歸鎮的南村在“龍歸”地鐵旁,所以,珊珊三丫頭選擇了坐地鐵到達村子,進村後先是參觀了廣州第一個“村級”公園南村公園(有興趣瞭解詳情的可以翻閱之前的文章《廣州這個800年古村,地鐵直達,居住宋代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後人》),然後繼續行程,準備參觀村的祠堂,因為祠堂在鄉村中是崇宗祀祖、辦理婚喪壽喜等事情、族裡事務商議、族裡的聚會的地方,祠堂是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象徵,祠堂文化作為地方民俗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在民間保存良好的祠堂,會留給後人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財產,具有研究價值。

廣州地鐵旁古村,村內有“罕見”的“孖祠堂”,困惑:非親兄弟?

在向村民問路的過程,珊珊三丫頭髮現南村的村民對祠堂有一個很有趣的叫法:“孖祠堂”。“孖”字在粵語中是一個非常“傳神”的詞彙,有雙生子或滋生兩種意思。例如孖女指雙胞胎女兒;孖仔指雙胞胎兒子;大孖指雙胞胎較大的一方;細孖,指雙胞胎較小的一方;孖寶指一對大活寶……所以,從村民中得知這種叫法,珊珊三丫頭腦海中出現一對手足情深的雙生兄弟相互扶持的動人畫面……但,事實怎樣呢?

廣州地鐵旁古村,村內有“罕見”的“孖祠堂”,困惑:非親兄弟?

一路向跟村民問路,珊珊三丫頭終於找到了南村最著名的建築:“孖祠堂”。未看到祠堂前,珊珊三丫頭被祠堂前一個非常寬闊的廣場吸引,只見廣場中央有一個標牌寫著“廉政文化進農村示範點”,廣場還有一些廉政典故的雕像在廣場。

廣州地鐵旁古村,村內有“罕見”的“孖祠堂”,困惑:非親兄弟?

珊珊三丫頭來參觀的這天,村裡正準備舉行南村重陽節敬老活動,現場見到有工作人員在忙碌,正在為晚上的活動做準備。廣場裡有許多桌椅擺放著,可以想像晚上全村老人聚在一起,那是多麼盛大的場面啊。

廣州地鐵旁古村,村內有“罕見”的“孖祠堂”,困惑:非親兄弟?

廣州地鐵旁古村,村內有“罕見”的“孖祠堂”,困惑:非親兄弟?

珊珊三丫頭走近祠堂,是兩座並排而立周氏大宗祠兩座祠堂坐北向南格局一致,貼在一起、共用一面牆,兩祠合併,規模形制相同。走進祠堂,建築都是三路三進二天井格局,擺設也基本一致,木雕、灰塑、磚雕和壁畫的工藝都非常精美,兩座祠堂都恢宏大氣、空間寬敞。

廣州地鐵旁古村,村內有“罕見”的“孖祠堂”,困惑:非親兄弟?

廣州地鐵旁古村,村內有“罕見”的“孖祠堂”,困惑:非親兄弟?

這兩座規模形制一致的“孖祠堂”建於明末清初,南村周氏族人為紀念開村的元龍、遂綠而建,並排而立,,被村裡人稱為“孖祠堂”。現在,在廣州的鄉村內保存的祠堂數量是非常多的,許多村子都保存幾間祠堂,有些村子保存甚至超過十幾間祠堂,但這些一個村子內的祠堂通常是獨立分開,互不干涉,而像南村這樣的“孖祠堂”非常“罕見”,也是非常特別。

廣州地鐵旁古村,村內有“罕見”的“孖祠堂”,困惑:非親兄弟?

開始,珊珊三頭從字面理解:兩個周氏大宗祠紀念的開村的周元龍、周遂綠,他們應該是一對 “孖仔”或為一對手足情深的新“兄弟”。然而,事實上兩人不是“孖仔”,也不是親兄弟,當珊珊三丫頭剛從村民口中聽到時,還是非常困惑:非親兄弟,怎麼會建“孖祠堂”?

廣州地鐵旁古村,村內有“罕見”的“孖祠堂”,困惑:非親兄弟?

根據資料介紹元龍、遂綠並非親兄弟,元龍和順祿的爺爺和爺爺才是親兄弟,兩人只是遠房堂兄弟,血緣關係疏遠,但卻哥倆攜手把南村發揚光大,兩房族人一直團結和睦,因而南村人將兩祠堂建在一起也是寓意後代族人莫爭鬥、共進退。

廣州地鐵旁古村,村內有“罕見”的“孖祠堂”,困惑:非親兄弟?

參觀過程,珊珊三丫頭被祠堂內一塊黃底黑字牌匾吸引,只見上面寫著“仁風”兩字。“仁風”兩字是當年六榕寺的主持鐵禪(俗家夏茅村人,著名書法家)的真跡。牌匾記述著南村與旁邊的夏茅村故事:當年夏茅經歷了大水,損失慘重,而損失較輕的南村發揚仁風,用大米支援夏茅村,幫助夏茅村村民渡過難關。鐵禪受夏茅村全體村民所託,書下“仁風”兩個大字,製作成牌匾贈送與南村。這塊版匾歷經滄桑,最終在南村周氏大宗祠重光的時候,重新懸掛在南村周氏大宗祠之中。

廣州地鐵旁古村,村內有“罕見”的“孖祠堂”,困惑:非親兄弟?

在祠堂內,還有有許多資料和照片介紹周氏遷居到南村的歷史:在南宋嘉定十三年(1221)由周仕龍、周遂祿開村,建村至今近800年(798年)。因為建村的周仕龍、周遂祿兩人是宋代理學開山鼻祖、創始人“周敦頤“的第九代孫,所以南村周姓村民一直尊“周敦頤”為南村周姓的先祖。今天,南村周姓後人“開枝散葉”,分居在10個自然村及海外10多個國家和地區,後裔綿衍,非常昌盛。

廣州地鐵旁古村,村內有“罕見”的“孖祠堂”,困惑:非親兄弟?

參觀完“孖祠堂”後,珊珊三丫見到一群公公婆婆正圍坐在村前的廣場樹下準備吃飯。見珊珊三丫頭從祠堂參觀走出來,村裡的人熱情的讓我們一起午餐。雖然我們因為行程安排最終沒有留下一起吃飯,但真心感謝南村人,面對陌生的我們,還如此熱情的邀請。

廣州地鐵旁古村,村內有“罕見”的“孖祠堂”,困惑:非親兄弟?

在結束南村“孖祠堂”的行程後,明天,珊珊三丫頭繼續帶你到南村“西井龍泉”,瞭解這個遠近聞名的龍泉有什麼特別,為什麼附近的村民都來取這裡的井水?敬請關注。

那麼,你有來過廣州白雲區龍歸的南村嗎?你知道現在地鐵已通到南村了嗎?瞭解過南村的故事嗎?瞭解過南村“孖祠堂”嗎?你知道“孖祠堂”是為誰而建的嗎?你瞭解“孖祠堂”的故事嗎?如果有機會來廣州旅行,你會來南村看看“孖祠堂”嗎?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繫,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