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淮北市: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崛起

淮北市: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崛起


安徽淮北緣煤而建、因煤而興,經過60多年開採,煤炭資源瀕臨枯竭,尤其是在煤炭“黃金十年”之後的2013至2015年間,淮北經歷了歷史上最為困難的時期,同時面臨經濟增長陷入困境、城鄉發展過度失衡、生態環境嚴重惡化等多重困難,加快城市轉型發展迫在眉睫、刻不容緩。近年來,淮北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準確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核心內涵,大力實施中國碳谷·綠金淮北戰略,變“高碳資源”為“低碳利用”,產業由“黑大粗”向“高精尖”跨進;變“依山建城”為“擁湖發展”,城市由“主城帶動”向“全域統籌”推進;變“烏金城市”為“綠金淮北”,基本實現由“黑灰煤城”到“生態美城”的華麗轉身,呈現出產業轉型升級、後勁持續增強、面貌日新月異的高質量轉型發展態勢。2019年上半年,財政收入增長12%,增幅位居全省第二;榮獲第十屆中華環境優秀獎。

一、堅持在創新驅動中推進產業轉型,加快集聚新的發展動能。始終把創新擺在全市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動產業、技術、企業等各方面創新,使創新之花結出累累碩果。改造升級傳統產業。積極推動傳統煤炭產業向現代煤化工產業邁進,優耐德引發劑等一大批高新技術項目落戶,形成“煤—焦—化—電—材”循環經濟模式,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躋身“中國化工潛力園區十強”。積極推動傳統火力發電向更加節能環保邁進,平山電廠二期新型高效發電機組代表世界最先進水平,獲“全球潔淨煤領導者獎”。積極培育戰新產業。出臺《淮北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0年)》,培育發展碳基、硅基、鋁基、生物基、高端裝備製造、大數據等“四基一高一大”產業。2018年,“四基一高”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4.5%,高於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速11.7個百分點。陶鋁新材料被列入國家首批次新材料產業目錄,應用空間廣闊,千億產業板塊前景可期。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積極創建創新型城市,規劃建設“綠金科創大走廊”,持續深化與國內頂尖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產學研合作,不斷強化高層次人才支撐。目前,全市共擁有“雙創”平臺11個、院士博士後工作站15個、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家,擁有相邦陶鋁新材料等多個“世界第一”“世界領先”的技術和企業。

二、堅持在城鄉協調中推進發展轉軌,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堅持以科學規劃為引領,以基礎設施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切入點,不斷增強區域發展協同性,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全域推進新型城鎮化。編制全域空間統籌規劃、2016-2035年城市總體規劃等,結合老城區功能疏解、產城融合發展等重點工作,高標準建設東部新城、南部次中心等新區,全面拉開城市框架,有效促進人口集聚。加快高鐵、道路、航道、港口等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對內對外交通全面改善。加快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在全國較早以PPP模式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建成雲計算中心和政務數據中心,融合45個部門6億餘條業務數據,促進智慧政務應用快速發展。在2016、2018中國城市大會和2017貴陽數博會等全國會議上介紹經驗,榮獲2018中國城市治理智慧化優秀獎。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四季榴園、長壽南山等美麗鄉村星羅棋佈,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大為改觀。糧食生產實現“十五連豐”,共有國家、省級示範農民合作社25個,濉溪縣、相山區入選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農業農村活力明顯增強。

三、堅持在綠色發展中推進城市轉向,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重構“綠水青山”,孕育“金山銀山”,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全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2018年優良天數、PM2.5濃度分別較上年上升9%、下降15.2%;老城區雨汙分流工程進展順利,8條黑臭水體中7條已達“初見成效”標準並通過省複核;全面完成固體廢物專項檢查與整治工作,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大力塑造優美山水生態。創造“七步造林法”,為全市20萬畝石質山披上綠裝,獲得安徽唯一的“石質山造林突出貢獻獎”,躋身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創新實施採煤塌陷區綜合治理工程18.6萬畝,新增耕地、建設用地、養殖水面16.8萬畝。持續推進山體修復,打造綠金湖、南湖等100平方公里的城區中心湖帶,“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灣”城市風貌更加彰顯,全國生態環境治理和修復現場會即將在淮北召開。構建生態環保長效機制。在安徽率先成立市環境保護委員會,建立市級領導包保整改責任制,加大生態環保在縣區、相關部門考核中的權重。推深做實河(湖)長制林長制,形成全民參與、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圍。

四、堅持在改革開放中推進動力轉換,全面激活發展動力引擎。淮北市不斷擴大改革開放,以改革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以開放集聚要素資源,釋放更多有利於轉型發展的活力動力。全面深化重點改革。穩步實施28項國家級、20項省級改革試點工作,多項改革成果在安徽省乃至全國複製推廣,在全省年度考核中連續三年位居第一。特別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集中建成政務服務、金融服務等六大中心,打造“五分鐘”服務圈;在安徽省率先成立行政審批代理服務中心,實現“最多跑一次”;建成運行安徽省首家24小時自助服務區,全面推行“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加大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力度,近三年累計引進項目479個,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123個。加快推進園區轉型升級,市開發區更名為“安徽淮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濉溪鋁基複合材料產業基地先後獲批省級戰新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國家火炬特色基地;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迎來高速增長期,2018年產值達204億元,增長20%。強化對外交流合作。充分發揮四省交匯區域優勢,持續做優新型煤化工產業發展研討會、石榴文化旅遊節、食博會等對外交流合作平臺。深入推進區域交流合作,與蘇魯豫皖四省10市共同簽署《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將承辦2019年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座談會;與滬蘇浙等省的7市率先成立長三角產業創新城市聯盟。

五、堅持在共建共享中增進民生福祉,努力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統籌做好各項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讓轉型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近年來,民生投入佔財政總支出始終保持在80%以上,民生工程連續十年處於安徽省第一方陣。創新“自改委”“房票”“房產超市”等舉措推進棚戶區改造,40多萬名群眾蝸居變安居,被住建部列為先進典型在全國推廣。以淮海戰役“全民動員全面動員全力支前”精神推進脫貧攻堅,三年來高質量完成22個貧困村、25851人的脫貧任務,在2018年安徽省脫貧攻堅工作考核中處於“好”檔次。不斷深化文明創建。淮北七任市委書記、八任市長傳棒接力,帶領全市人民22年持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2017年以全國第三、安徽省第一的成績躋身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堅持“創建永遠在路上”,持續打造全域、全程、全體、全面文明之城,152位市民入選中國好人榜,人口占比位居全國第一。努力維護和諧穩定。深化大走訪大調研、“淮北夜話解民憂”活動,2018年安徽省交辦案件化解率100%,網上信訪件受理率、辦結率、群眾滿意率均居安徽省前列。創新推行“一組一會”黨建引領下的鄉村善治之路,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淮北版。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連續十年獲評安徽省綜治工作(平安建設)先進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