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与君同是天涯:他们同窗,都娶了民国美女,结局都死于非命

与君同是天涯:他们同窗,都娶了民国美女,结局都死于非命

(剧照)

与君同是天涯:他们同窗,都娶了民国美女,结局都死于非命

01

做为现代文化名人,郁达夫和徐志摩两个有许多共通之处:他们两人是同学,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作家;两人的处事都温雅恬静、悠然自适,而为人都平易可亲,心平气和,都被友朋辈评价为“好人”的人;而他们两人的婚恋也差不多大同小异,都是有妇之夫爱上一位名媛,然后是历尽千般苦,终得甜上甜,文人得到了艳妻;而他们的婚姻生活情景也有几分相似,热恋过后,贫贱夫妻百事哀,这种贫贱是相对的、和达官权贵们相比较而言的。)争吵、相持、一地鸡毛;结局也竟然差不多,一个飞机失事,英年早逝,一个流落南国,死于仇敌之手,但归根求源,这个结局都还是因为婚姻的缘故。

1931年11月19日晨,徐志摩飞机失事而死,郁达夫写了一副挽联:

三卷新诗,二十年旧友,与君同是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

一声河满,九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只愁高处不胜寒。

而在此前,当达夫闻听志摩刚遇难的消息时,曾委托杭州陈紫荷先生代写了一副挽联:

新诗传宇宙,竟尔乘风归去,同学同庚,老友如君先宿草;

华表托精灵,何当化鹤重来,一生一死,深闺有妇赋招魂。

这两副挽联,成了后死者郁达夫的谶语。

02

1910年,清宣统二年春季,14岁的郁达夫离开家乡,到了杭州府的中学堂读书。一个乡下少年,突然闯进了省城,周围的一切都是新鲜而又可怕的,“在课堂上,我只得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同蜗牛似的蜷缩着,连头都不敢伸一伸出壳来。”(郁达夫《志摩在回忆里》)和少年郁达夫的畏缩、羞涩相反,徐志摩却表现得活跃顽皮。

“在同一年级同一宿舍里却有两位奇人在跳跃活动。而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那个头大尾巴小,戴着金边眼镜近视眼镜的顽皮小孩,平时那样的不用功,那样的爱看小说——他平时拿在手里的总是一卷有光纸上印着细字的小本子——而考起来或作起文来却总是分数得得最多的一个。”(同上。)

就这样,一个活泼好动,一个性情内敛,两个性格反差很大的少年结识了,从此成为终生的好友。

少年子弟江湖老,多少年过去了,郁达夫和徐志摩都成了文坛健将,这两个友朋眼里的好人,迎来了他们生命中最喧哗的一页——他们的婚恋。(这个婚恋,不是指两人的已有婚姻,那个已有婚姻吸引不了人们的眼睛的注视,世俗关注的是轰动效应,是故事和传奇。)

做为一个浪漫的抒情诗人,徐志摩一生的爱情故事波澜起伏,他初娶的是张幼仪,时在1915年,徐志摩19岁,妻子张幼仪16岁。5年后,1920年秋,徐志摩认识了林长民和他16岁的女儿林徽音,徐对天生丽质的林徽音一见钟情。1922年3月,徐志摩和张幼仪在德国柏林离婚,证人是吴经熊和金岳霖。但造化弄人,徐志摩和林徽音藕断丝连,时而希望时而失望,时而惊鸿一现,时而难觅芳踪。1924年秋,徐志摩在一个交际场合,认识了陆小曼,他的郁闷与悲伤全部化作热情与胆量,不顾一切地开始了他的浪漫之爱。

与君同是天涯:他们同窗,都娶了民国美女,结局都死于非命

(陆小曼)

陆小曼生于1903年农历9月19日,父亲陆定是前清举人,留学日本帝国大学,是伊滕博文的门生,归国后在印支部供职,做司长多年。小曼自幼随母住在上海,9岁时到北京随父生活。父亲见小曼天姿聪慧,就着意栽培,请了外籍教师,教授小曼习英文、法文,辅之于琴棋书画。几年后,天生丽质的小曼,成了北京社交界的名媛。小姑居处,一时登门求婚的人纷至沓来,一朵名花,终落于王赓之怀抱。

小曼夫婿王赓也不是平常之人。他清华毕业后,赴美留学。先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哲学,后转入西点军校专攻军事,和艾森豪威尔是同班同学。王归国后曾出席巴黎和会,被誉为文武全才之人。小曼父母认为此人定会前途无量,就包办将小曼嫁于王赓。婚礼一时轰动京华。

然而王赓事业心极强,一天到晚忙于公务与交际,和爱玩、爱诗、爱画、爱舞的小曼个性格格不入。小曼婚后因此而郁郁寡欢。此时和浪漫诗人徐志摩相识,无异于干柴烈火,一点火星,就彻底点燃了。“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这天蓝与海青与明洁的阳光,驱净了梅雨时期无欢的踪迹,也散放了我心头的网罗与纽结,像一朵曼陀罗花英英的露爽,在空灵与自由中忘却了迷惘。”

爱情唤醒了志摩的活力和诗意:“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他的方向就是陆小曼。

与君同是天涯:他们同窗,都娶了民国美女,结局都死于非命

(郁达夫和王映霞)

03

1927年1月14 日,郁达夫在上海尚贤里孙百刚家中遇见了王映霞。几乎可以说,郁达夫是遇见了王映霞才改变了自己的后半生的。

王映霞,l908年生,比郁达夫小12岁,原名金宝琴,杭州人,因过继给外祖父王二南为孙女,改名王旭,字映霞。王映霞为杭州的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生,是一个性格活泼的知识女性。

郁达夫为了赢得王映霞的欢心,写了无数的情书给她,这些情书也和其日记一样,对其情感有直接的流露,虽面临挫折与困境,他仍然毫不间断的写了一封又一封情书给王映霞。

两人热恋期间,郁达夫写给王映霞无数情诗,其中一首常为人传诵:

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

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

王映霞终于为郁达夫的一片痴情所感动,于1928年2月与郁达夫在西子湖畔大旅社举行婚礼,据说两人的婚事还轰动杭州全城。当时柳亚子并赠诗郁达夫,其中“富春江上神仙侣”一句传诵一时。

然而,世界上的许多事就怕然而。世事无常情易变,只是当时已惘然。郁达夫、徐志摩,这两位同窗好友,现代文坛风云人物,在各自的家庭婚姻关系中,不约而同遇上了清官都难以断明白的家务事,真应了老托尔期泰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与君同是天涯:他们同窗,都娶了民国美女,结局都死于非命

美人才子天作之合,孙荃变成一个背景,一个回忆。王映霞对郁达夫也无尽地满意,甚至还在自传里写:每月开支为银洋200元,折合白米二十多石,可说是中等以上家庭了。其中100元用之于吃。物价便宜,银洋1元可以买一只大甲鱼,也可以买60个鸡蛋,我家比鲁迅家吃得好。

温饱思淫欲之后,郁王情变,也是因为这个。郁达夫怀疑王映霞与浙江省教育厅长许绍棣有染,而写现代爱情诗的汪静之则在遗作《王映霞的一个秘密》中,说郁、王离婚的主要原因是王映霞与戴笠关系暧昧。总之是王映霞那边疑似红杏出墙,而文人郁达夫想到的解救办法竟是想凭自己手中的一枝笔,来挽回这个已危机四伏的婚姻。

两人在汉口大吵之后,王映霞出走。郁达夫在《大公报》上登“寻人启事”,更让王映霞下不了台。后虽经朋友努力撮合,两人勉强复合,但彼此心中都留下伤口。没等复原,郁达夫又在出版的《毁家诗纪》中,自暴家丑,包括谈及王映霞的红杏出墙。此时的王映霞就再也不想维系本已平淡的婚姻。

与君同是天涯:他们同窗,都娶了民国美女,结局都死于非命

离婚后,王映霞已34岁。虽说最好的年华都给了郁达夫,但此时的王大美女,如熟透的果实,在交际场上左右逢源,出尽风头。上有戴笠许绍棣等一众党国要人撑腰,下有大群王粉拥戴,王映霞回到另一个自由王国,成为自己的主人

在重庆的王映霞清楚地知道,红颜易老,青春不再,她必须有效地把握这所剩无几的美艳姿貌,而且还要尽量摆脱“郁达夫弃妇”的阴影。于是努力重塑淑女的形象。除了化妆和衣着外,往日故交在重庆的反而很少往来,谨言慎行。只是不久,经过一番小心休息,又重在社交界抛头露面。商会会长王晓籁成了她的干爹。王映霞凭她的家世、学识、美艳、机敏,再加上岁月的磨炼、爱情的波折、饱经世故,已是人情练达,真是左右逢源,无往不胜。

1942年4月4日,王映霞重披婚纱,与钟贤道在重庆百龄餐厅举行盛大的结婚典礼。贺客如云,施蛰存为她赋诗:

朱唇憔悴玉容曜,说到平生泪迹濡。

早岁延明真快婿,于今方朔是狂夫。

谤书欲玷荆和壁,归妹难为和浦珠;

蹀蹀御沟歌决绝,山中无意采蘼芜。

与君同是天涯:他们同窗,都娶了民国美女,结局都死于非命

几十年后,已是老年的王映霞回忆起她的二婚,仍津津乐道:“我们的结婚仪式是相当隆重而热闹的,震惊了整个山城重庆。花篮竟从礼堂一直排列到大门口,来道贺的相识与不相识的来宾,连我自己也数不精有多少。一查签名簿,才晓得一半是不相识的。当时重庆的中国电影制片厂,还来拍摄了几十张相片。”

王映霞认为:“我始终觉得,结婚仪式的隆重与否,关系到婚后的精神面貌至巨。”说这话时,王映霞已是86岁高龄。

与君同是天涯:他们同窗,都娶了民国美女,结局都死于非命

(林微因)

04

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开山,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后人分析徐志摩遇难的原因,除直接原因要参加林徽因演讲会外,还与陆小曼迟迟不肯答应北上和徐志摩同住北京,以减少南北往来旅途奔波之苦,以及大雾影响、主机师王贯一前晚准备女儿婚事忙到很晚,飞行时精神太差有关。

行文至此,该结束本文了,分析徐郁两人的爱情婚姻经历,还不得不说说两个人死后,王陆两大民国美女对待夫(前)君的态度。

与君同是天涯:他们同窗,都娶了民国美女,结局都死于非命

徐志摩死后,连郁达夫都觉得难以描写,陆小曼清醒后,便坚持要去山东党家庄接志摩的遗体,被朋友们和家里人死命劝住了。最后决定派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锴(张幼仪所生)去山东接回。陆小曼不再出去交际。她默默忍受着外界对她的批评和指责。正如她在致志摩挽联中说;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

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她怀念志摩,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难尽。

在徐志摩去世二年后的清明节,小曼去了一次浙江海宁硖石,为安息在故乡的徐志摩扫墓。这是她最后一次去海宁扫荡,想到人天永隔,再也无从捡拾前欢,一腔孤苦无告之情演化成一首悲哀难抑的小诗:“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桥。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

小曼去世于1965年,距徐志摩去世已经过去了34年。

与君同是天涯:他们同窗,都娶了民国美女,结局都死于非命

几十年过去,正如人们仍谈论徐志摩陆小曼一样,郁达夫与王映霞的关系也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对于和郁达夫的婚姻关系,王映霞直到八十岁的高龄,笔下仍称郁达夫是“疯子”。对于红杏出墙之事,再三否认。

达夫亲侄女,郁王婚变的知情人和见证人郁风说:“然而在郁达夫惨死四十年之后再被辱骂为怀着‘一颗蒙了人皮的兽心’,‘《毁家诗纪》纯粹是无中生有’,‘心理变态’的结果,‘颠倒黑白的目的是羞辱自己的妻子’。‘夸扬自己的荣誉’等等。辱骂之外却又并未提出针对性的有说服力的事实。如此这般居然也有论者表示同情而加以宣传,其实重新发表和宣传这些纯属泄愤的恶言恶语来鞭尸,倒是对于生者的形象有损的。”

(郁风《盖棺论定的晚期》)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