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再見,濟寧棉紡織廠,這裡是永遠的“姥姥家”

老城區的改造總會牽扯我們的神經。畢竟它的意義,不僅在於一條條街巷的名字,也包括一棵老樹一塊舊磚,包括熟悉的油煙爐火氣,包括曾經的鄰里原住民。

我們對於老'物件'總有特殊的情懷,每次聽說什麼地方要拆了,總會感傷,面對新的建築也總不自覺的會去想他原來的模樣。

第一站我們一起去到“姥姥家”

棉紡織南宿舍

再見,濟寧棉紡織廠,這裡是永遠的“姥姥家”

雖然現在老廠區已經拆完了,現在每當想起來還是會傷感,後悔沒有拍下他最後的樣子。因為那裡代表了我們的童年,滿園的櫻花樹,淺淺的池塘,冬天的職工浴室和過年最愛的食堂饅頭。

再見,濟寧棉紡織廠,這裡是永遠的“姥姥家”

大部分的濟寧80後應該都有這樣的回憶,家裡親戚總有一個人,是棉紡織,毛紡織的。這些曾經輝煌的可以養活一家老小的廠子在90年代瞬間瓦解。經過幾年的改制。棉紡織也從櫻花慢慢的變成了如意。

再見,濟寧棉紡織廠,這裡是永遠的“姥姥家”

「棉紡織」這個上了年紀的老廠區是不少東郊人工作了一輩子的家園,(南宿舍)做為最老的職工宿舍對他們來說,這裡不僅僅是家,更是他們的青春,是他們奮鬥過的戰場。

前生

再見,濟寧棉紡織廠,這裡是永遠的“姥姥家”

曾經的櫻花集團其前身是國營青島第七棉紡織廠濟寧分廠,始建於1966年4月。

聽父輩說,小時候的棉紡織廠附近有很多賣海鮮的,濟寧人很少吃,主要是因為棉紡織建廠時候來了很多青島人,為了滿足青島人吃海鮮的需要,不知道現在棉紡織後面的水產路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形成的。

再見,濟寧棉紡織廠,這裡是永遠的“姥姥家”

從小在南宿舍里長大,小時候總覺得廠子裡面什麼都有:

頭疼腦熱第一想到的不是醫院,而是醫務室。

對於學校的最初記憶也許就是小時候姥爺三輪車帶著我去接姐姐放學。

每年櫻花開了,阿姨總會拿著相機給我們三個孩子拍照留念。

為了搶一個水龍頭不惜一切的浴室裡有太多我的哭聲。

櫻花食堂裡,有我覺得世界上最好吃的饅頭... ...

再見,濟寧棉紡織廠,這裡是永遠的“姥姥家”

80年代初期廠子的效益還挺好,院裡大部分家裡都是雙職工,甚至一家十幾口都是棉紡織的,那時候大家以為這樣的日子是鐵飯碗,不會有結束的一天。

可到了90年代,棉紡織迎來了寂寞的年代。

從父輩的口裡,我經常聽到的幾個詞是

滑坡,停產,資產重組,破產

等等

再見,濟寧棉紡織廠,這裡是永遠的“姥姥家”

如今隨著工廠的衰敗,棉紡織已經被拆乾淨了,機器隆隆的聲響再也不會出現。

再見,濟寧棉紡織廠,這裡是永遠的“姥姥家”

老老實實幹了一輩子的工人,國企改革後他們脫離了賴以生存的工廠,買斷,內退,成為了新的名詞。雖然生活給了他們一場浩劫,但是他們對廠子的情感依然無法磨滅,走出去依然會說自己是“棉紡廠的”

再見,濟寧棉紡織廠,這裡是永遠的“姥姥家”

我們長大了

一排排的蘇式建築也等待著被拆遷

再見,濟寧棉紡織廠,這裡是永遠的“姥姥家”

隨著商品房經濟,很多年輕人都已經搬走了,畢竟廠子也已經不在了,現在現在南宿舍住的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

他們習慣了吃完飯就下樓乘涼,打牌,帶孫子。東家長李家短的拉拉呱。

雖然他們天天都問,這裡什麼時候能拆了,抱怨下水,抱怨漏雨,但是眼裡還會露出一絲的不捨得。

再見,濟寧棉紡織廠,這裡是永遠的“姥姥家”

老舊的院子裡還保留著明溝的下水道,小時候和哥哥打架,一腳踩下去的人不是我。

再見,濟寧棉紡織廠,這裡是永遠的“姥姥家”

前排的樓棟裡依然沒有燈,捉迷藏永遠也找不到小夥伴在哪。

姥姥門前的大樹已經被砍伐了很久了,前幾年栽的小樹也都已經大腿那麼粗了。

再見,濟寧棉紡織廠,這裡是永遠的“姥姥家”

我們在這裡出生,在這裡長大,看著他變遷,漸漸退出舞臺,她終將和打水的鐵牌,勾勾叉叉的本子和工廠的大鐵門一樣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記憶。

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

再見,濟寧棉紡織廠,這裡是永遠的“姥姥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