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戰場無硝煙,重症帶頭兵 丨長沙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鄧湘輝

提起ICU,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一個離死亡最近的地方,因為這裡收治的無一例外都是極其危重的病患。但是,隨著重症醫學的發展,這裡不再是讓人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地,這裡被賦予了更多的希望和不放棄。而給予患者希望、從不輕言放棄的,正是重症醫學科裡這群敢從死神手裡“搶人”的白衣戰士。在這群英勇的“戰士”當中,有一位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帶頭兵,他就是長沙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的鄧湘輝主任。他經常說:“只要病人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

战场无硝烟,重症带头兵 丨长沙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邓湘辉

勇挑重擔,他是無硝煙戰場的“帶頭兵”

2005年初,重症醫學科剛剛誕生時,醫護人員極少,病房只有11張病床。作為院內唯一的ICU,其他科室對其知之甚少。那時,鄧湘輝主任領著科內僅有的兩名醫生去到各個科室與危重病人的主管醫生商談,希望他們把病情危重而救治把握不大的病人交給ICU,給雙方一個機會。那幾年,鄧湘輝主任幾乎每天都駐紮在病房,親自參與醫生輪值晚夜班。功夫不負有心人,辛勤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在成功地救治了幾個危重病人之後,病人及家屬開始逐漸關注和信任起這個新興的科室來,一些病區的醫生甚至開始主動將危重病人送過來。

隨著患者的增多,鄧湘輝主任意識到團隊的技術水平、護理質量必須緊跟上去,他帶領團隊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勇擔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務,不斷開展新技術新業務。目前院內許多危重患者救治技術都由重症醫學科最先開展,如:運用單腔中心靜脈導管行胸腔閉式引流術、中心靜脈置管測壓術、有創血壓的監測、膀胱壓的監測、鼻腸管置入技術、持續血液淨化、血漿置換、膽紅素吸附、高流量呼吸溼化治療、脈搏指示持續心輸出量的監測、肺復張、俯臥位通氣等技術,開展成熟之後,鄧主任又不遺餘力將各項危重症救治技術在全院或各專科監護室推廣。

通過十四年的努力和不斷髮展,重症醫學科發展成了有42位醫護人員的大團隊,年收治危重患者超過680餘人,同時也為後來陸續開展的專科ICU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骨幹精英。

战场无硝烟,重症带头兵 丨长沙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邓湘辉

注重細節,他是善於溝通的“談判專家”

鄧湘輝主任十分看重溝通。在他看來,絕大部分的醫患矛盾都是由於溝通不暢所致,讓家屬直接準確地瞭解患者的情況,繼而相信醫生、配合治療至關重要。每天下午4:00-4:30是重症醫學科家屬的探視時間,每到這個時間段,鄧湘輝主任都會雷打不動地準時出現在大門口,耐心和患者家屬交代病情和治療方案。面對焦慮的、失控的、不信任的、悲傷欲絕的各類家屬,他總會用最適當的方法一一溝通、解釋、安慰,取得他們的信任,給予他們信心。

重症醫學科曾經收治過一位高處墜落傷的患者劉先生,患者是一名年輕的民工,在高處施工時不慎從15米高的腳手架上墜落,入院後診斷為“骨盆粉碎性骨折、多臟器損傷、嚴重顱腦外傷,失血性休克”,病情及其危重。工地方怕救治沒有希望,想轉診到省級醫院去,但患者目前的病情根本不能轉院,就地搶救是唯一的希望。面對工地負責人的咄咄逼人,面對家屬的情緒失控,鄧主任沒有退卻,他深知一個年輕男人是一個家庭的支撐,他家中還有老人、妻子和孩子等著他。如果積極救治,他還有恢復的希望 ,哪怕這希望很渺茫,也絕不能放棄。

一番深思熟慮之後,鄧湘輝主任先鼓勵傷者的妻子周女士要堅強起來,這個時候她的丈夫、孩子、家中的老人都需要她,等周女士情緒稍微穩定下來,鄧主任接著詳細向她講解了病情,說目前每一個診斷都可能致命,但他的丈夫生命力很頑強,幾輪搶救都奇蹟般的挺過來了,說明只要不放棄,就有希望。聽完鄧主任的分析,周女士心中升起了一股希望,她決定不轉院了,就在鄧主任這裡繼續治療。接下來的半個月裡,鄧主任時刻守在病房裡,帶領他的團隊精心醫治,患者有一點點病情變化都高度重視,積極處理和調整治療方案,在團隊的努力下,患者挺過了出血關、呼吸關、感染關、休克關等重重難關,一天比一天有所好轉,直至康復出院。

战场无硝烟,重症带头兵 丨长沙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邓湘辉

一絲不苟,他是不輕言放棄的守護神

每天早上7:30,鄧主任都會準時出現在病房裡逐個對患者進行檢查。除了檢查生化血氣指標、體溫波動、呼吸機參數、出入水量等常規項目,他還會關注患者的保暖措施和基礎護理是否到位。他時常提醒團隊成員,這裡大部分的患者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不適,因此醫護人員要更加細心地去體會患者的肢體語言傳遞出的信息,多詢問、多觀察,不能忽略任何的蛛絲馬跡。為此,他嚴格要求醫生守在患者旁邊,做面對面的工作。不去看、不去做、不去發現,在鄧主任眼裡,都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有一次,在查房期間一位心臟手術後的年輕患者突然出現病情變化,監護儀上的心電圖迅速變成了一條直線。“快,迅速做心肺復甦!”鄧主任冷靜地下達指令後,三四位醫護人員便迅速對患者進行輪流按壓,十分鐘,二十分鐘……看著重患者心電圖開始出現斷斷續續的波動,大汗淋漓的醫生們也彷彿看到了一絲希望。一個多小時之後,奇蹟出現了,患者竟然恢復了呼吸和心跳,而此時的搶救時間,早已遠遠超過心肺復甦半個小時無效就可以宣告放棄的臨床標準!整個過程,患者的瞳孔沒有完全散大,大家都抱著一定要救活患者的信念,沒想到真的成功了!說起這個病例,鄧主任眼裡閃著光,“我們要把這個病例時常講給學生聽,多長時間停止復甦,絕對不能拘泥於教條,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決斷。或許,我們再堅持一下,就能挽救一條寶貴的生命。”

战场无硝烟,重症带头兵 丨长沙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邓湘辉

跳出常規,讓重症病人“動起來”

ICU患者的早期活動十分關鍵,可以預防瞻妄,減少獲得性肌無力的幾率,改善患者的預後。但由於大部分患者病情重、身上管道多,因此極大的限制了患者的活動。2011年以來,鄧主任提出要早期活動,讓患者動起來,當時醫護人員都認為這簡直不可思議,患者那麼危重,翻個身都要喘不過氣來,怎麼可能動起來,這不是加重患者的病情嗎?最開始大家都表示不能理解,但在鄧主任言傳身教的指導下,大家改變了以往的治療模式,做好萬全保護措施後邁出了“動起來”的第一步——讓患者坐起來。這個看似簡單的改變,讓大家對“動起來”有了初步的信心。有了第一步,就有第二步,如今,在ICU病房裡,不僅可以看到患者坐起來,還可以看到患者在床上踩單車,甚至還可以看到行氣管插管或者是氣管切開後仍能站起來活動的患者,這樣的早期活動,不僅能加快患者生理恢復速度,還能讓患者感覺自己更加接近正常人,對疾病康復更有信心。

胸懷大格局,不負使命不負心

如今的重症醫學科,科室已小具規模,人才梯隊形成,身為科室主任的鄧湘輝其實完全可以不讓自己如此奔波忙碌,但他並沒有放慢腳步,仍不遺餘力地承擔著院內外的臨床查房、教學等工作。為了提升全院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考慮到各專科監護室年輕醫生多,危重症救治不規範,2017年,他牽頭積極籌辦“重症大講堂”,為年輕醫生搭建交流平臺,提供學習的機會,2018年“重症大講堂”集結了41名講者,開展了6次精彩病例分享,2次主題分享、1次專題講座、1次病例競賽。

“重症醫學專業風險高、強度大,患者病情瞬息萬變,惟有努力工作、不懈怠、不放棄,才能不負重託。”

在鄧湘輝主任描繪的藍圖中,未來的重症醫學科會有更多床位、更多人才、更多帶著笑臉迴歸家庭的病友、更多希望……而他也會與同事們站在一起,完成一場場守護生命的“戰役”

战场无硝烟,重症带头兵 丨长沙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邓湘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