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從《一千零一夜》裡國王殺醫生故事,看作品對人心隱祕的挖掘深度

從《一千零一夜》裡國王殺醫生故事,看作品對人心隱秘的挖掘深度

去年年末,一陣寒流湧來的時候,渾身都覺得不舒服,於是不得不住到江蘇省人民醫院呼吸科作了一次全面檢查。

去之前,順手就帶了一本書,這就是由雲南美術出版社於2018年10出版的一本新書《一千零一夜》。

為什麼帶這本書呢?

因為這本書是出版社新寄給我的,有著硬硬的封面,拿在手裡,像一本辭典,可以不懼在外的磨損,保證它不會損壞。至於它的內容,也是耳熟能詳的,故事有它的新奇感,過去也讀過,現在重溫一遍,不會刺激頭腦,反而會帶來懷舊的舒坦,作為病中消遣的讀物,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從《一千零一夜》裡國王殺醫生故事,看作品對人心隱秘的挖掘深度

《一千零一夜》之前肯定是讀過的。小時候,曾經讀過父親買的一本納訓譯的《天方夜譚》,覺得文筆很不好,後來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一千零一夜》的時候,覺得譯者納訓對譯本作了很大的修改,文通理順,用辭典雅,大量生動的成語的運用,讓全書朗朗上口,簡潔流暢。

但是,這並不能就讓《一千零一夜》討人喜歡。而實際上,很多人,都對《一千零一夜》表示了一定程度的反感。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應該生活在一個過往的屬於阿拉伯的領地,對《一千零一夜》描寫的情境與現實,應該比我們更為熟悉,但他在小時候閱讀《一千零一夜》過程中,就覺得書中所寫的內容,與他沒有什麼關係。這主要原因還是他經受了西方的教育,對《一千零一夜》這種已經屬於過去年代的民間故事,找不到心靈的共鳴點了。

就像我們現在讀“三言”“二拍”,會從中找到激動人心的興趣點嗎?而當今的阿拉伯人,其實對《一千零一夜》也評價不高。中國的文學教材,都把《一千零一夜》作為阿拉伯文學的一個重點章回在那裡大書特書,但是,阿拉伯自己人寫的文學史,只是對《一千零一夜》一帶而過。阿拉伯文學重視的是典雅的詩歌的文學價值,就像我們的文學史裡要把漢賦、唐詩、宋詞作為詳加闡述的重點內容一樣,身為民間文學本體的《一千零一夜》在阿拉伯文學體系裡,也很難得到正統文學史論的承認與肯定。

從《一千零一夜》裡國王殺醫生故事,看作品對人心隱秘的挖掘深度

帕慕克

獲得諾貝爾獎的土耳其作者帕慕克提到幼時讀《一千零一夜》的時候,對書中充斥著欺騙、爭鬥、毀滅、懲罰這些內容,產生了深度厭惡。而我們作為一個讀者,也會在閱讀《一千零一夜》時碰到這樣的整體氛圍,這可能正是我們會對《一千零一夜》產生一種拒絕的原因。

但是,正如後來帕慕克在《一千零一夜》中感受到一樣,他逐漸體會到潛藏在書中的對人性的深刻認知,也使他改變了對這本民間文學的舊有的歧視與輕視態度。他認識到,書中提及的那種大面積的背叛與邪惡,恰恰是生活的一部分,這也使得他開始正視《一千零一夜》中的現實主義成份,以及書中對人心與社會現實的殘酷或者是殘忍的發現。

沿著這樣的思路,我們今天看《一千零一夜》或許能夠覺得在它的近乎是“天方夜譚”的故事中,更是有著現實的指向性。

住在醫院裡,因為本身發熱,頭腦昏昏欲睡,讀書的激情也消失殆盡,下午掛完水後,躺在床上,實在無聊,讀一段書打發時光,但發現並不能全部記住內容。後來在人所皆知的《漁夫與惡魔的故事》這個類似於俄羅斯套娃一樣套著的一個子故事裡,突然讀到了與此刻所在的閱讀場所——病院裡相關的一種情境,這就是《杜班醫師的故事》。

從《一千零一夜》裡國王殺醫生故事,看作品對人心隱秘的挖掘深度

這個故事中,國王生病,著名的醫師杜班前來為他治病,讓他恢復了健康,但這時有人進讒,說:“他只給您一個東西握在手裡,就治好了您的疾病。您如何知道他不會用同樣的方法來謀害您的性命?”

就這麼一句話,竟然把國王說得幡然改悔,立馬決定殺死神醫杜班。

其實杜班的遭遇僅僅是這樣一個人的命運嗎?我們都知道,曹操也曾經殺死過救他一命的華佗。

為什麼中外文化裡,都有這如出一轍的故事與情節?

從《一千零一夜》裡國王殺醫生故事,看作品對人心隱秘的挖掘深度

住在病院裡,的確能夠體悟到這個故事裡的深刻內容與人心秘密。

進入病院,就像穿越時空,從一個正常的生活,被扔到了一個陌生的情境之中。原先的正常人生,被徹底打斷、扭曲,在正常狀態之下的自己,能夠自由地支配自己,但在醫院裡,一切都被醫生所操縱。醫生是救命稻草,但醫生同樣操縱著生殺予奪大權,在醫生面前,個人的尊嚴與自由被完全抹殺,對於我們這些小老百姓來說,只不過是從一種渺小來到另一種被管制的渺小中,但對於帝王來說,卻是一種滅頂之災。帝王是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的天之驕子,怎容得自己的命運掌握在別人手中?看著醫者竟然能如此利索地掌控自己的生命,帝王的心態是複雜的,至少在醫者面前,他覺得自己不得不臣服於別人的尷尬。於是,帝王對醫者恨愛交加,他離不開醫者,但是一旦逮著機會,他還會幹掉這個一度時期凌駕於自己頭上的人。

從《一千零一夜》裡國王殺醫生故事,看作品對人心隱秘的挖掘深度

在病院裡,我設身處地為歷史人物想象了一下,也就明白了《一千零一夜》這個故事中所蘊含著深刻的人心心理秘密。或者這正是這個民間故事中所包孕著的價值所在吧。

我覺得我們今天讀《一千零一夜》,應該能夠從中解讀出我們所需要的信息:

一是它內含的宗教信息。在書中,洋溢著對真主文化的讚美,而對其它宗教拜火教、猶太教、基督教都作了極盡嘲諷之能事,在書中那個充滿機趣與小品色彩的《駝揹人的故事》裡,就涉及到猶太醫生、基督徒代理商,但他們的形象,都帶有漫畫色彩。土耳其作家帕慕克在談到《一千零一夜》時,也提到書中的宗教色彩,這是影響他深入關注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我們反過來想一想,故事裡對宗教的推崇,是否會影響到中東流行性信仰的潮流呢?《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對於現實中的中東現實,又有何影響?這一點,倒是值得我們關注的,畢竟我們看來,《聖經》的教義很多都是通過故事傳播的,《一千零一夜》雖然不是一個經書,但它的故事還是與一個信仰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那麼,它與《聖經》故事對各自教義的影響有什麼不同,倒是值得細思的問題。

從《一千零一夜》裡國王殺醫生故事,看作品對人心隱秘的挖掘深度

二是它內含的心理秘境。這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那個醫者為何會在國王那裡獲罪的原因。

還有全書最膾炙人口的山魯佐德的故事。山魯佐德為了阻止因為受到女人欺騙而飽受精神創傷的國王殺女行為,每天晚上為國王講一個故事,正是故事中的精神幻象,延滯了國王的暴力發作,並且日積月累,把他從邪惡的暴戾衝動中拉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這個故事極具象徵意義,不同的研究者,能夠從中讀到不同的內涵,比如政治學家,可以從中看到阿拉伯社會中女性地位的附屬性,她只能在國王提供的夾縫中憑藉著對國王精神興趣的操縱而延緩自己的生命。

從《一千零一夜》裡國王殺醫生故事,看作品對人心隱秘的挖掘深度

但是我們換一個角度,這種“與狼共舞”的底氣,不正是宰相女兒對人性精神世界所包含的極大魅力的極度自信嗎?人生分為現實與靈魂兩部分,也就是靈與肉的部分,靈可以對肉產生極大的影響與改變,正反映出人類精神世界對於人的重要意義。山魯佐德用人類的精神的魅力,戰勝了現實中的殺戮的兇暴,正是一曲對人類精神世界的頌歌,無形中也禮讚了《一千零一夜》作為精神文化新產品對於人類的可以改變命運的劃時代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千零一夜》恰恰講述了人是一種依靠精神存在的社會群體,表達了對人類精神文化的尊崇態度。

從《一千零一夜》裡國王殺醫生故事,看作品對人心隱秘的挖掘深度

三是它內含的生存智慧。我其實更喜歡書中帶有現實味道的智慧故事,記得以前讀的時候,對《戴裡蘭和宰乃白母女的故事》這一個故事印象最為深刻,這些故事,沒有妖魔鬼怪,神仙寶物,完全是現實社會的照搬與演繹。實際上,最有名的兩個故事《阿拉丁神燈》《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並沒有出現在最早的《一千零一夜》的譯本中,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而這兩則故事編造的也最為神奇,人物又性格豐滿,現在的資料,都認為是整理者從基督徒的口述中記載下來的,我們完全可以想象一下,這是兩個後編的故事,就像“三言”中,也有很多的文人編撰的故事,插入到民間故事裡,渾水摸魚。這些故事模仿《一千零一夜》的筆法,又採用了更完美的技巧,生成了一個仿《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它的骨子裡是《一千零一夜》的。兩相比較,我倒是更喜歡《戴裡蘭和宰乃白母女的故事》這樣故事裡透露出的普通人生存是如何左右逢源、編造謊言、一遂已欲的慧黠小品。

從《一千零一夜》裡國王殺醫生故事,看作品對人心隱秘的挖掘深度

在我所看的這個版本里,如果說能體現什麼生存智慧構思的是,當數其中的《駝揹人的故事》,這篇故事裡,描寫一個駝揹人無意中被裁縫害死,裁縫為了轉移屍體,把屍體送到下一家,這樣,就像擊鼓傳花一樣,下一家接到屍體的人,都想方設法,把屍體移除出去,嫁禍於人,形成了一種搞笑式的荒唐情境。最後故事解開是“倒解索”,一層層地追根溯源,找到真正的始作俑者,這個故事裡沒有什麼神異的成份,但卻有著現實的傳奇,在真實性與虛擬性上達到了同頻共振,給人的閱讀感覺最為愉快。

從《一千零一夜》裡國王殺醫生故事,看作品對人心隱秘的挖掘深度

《一千零一夜》的研究著作汗牛充棟,各種譯本多如牛毛,而且現在每年還在不斷地翻新出版,可見它的魅力之大。它的龐大體型只能使我們敬仰,而在敬仰之餘,我們走進它的花叢,還是能夠從中讀得許多對現實生活中的有益的啟示與鉤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