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1964年8月2日,美國借“北部灣事件”全面介入越戰

1964年8月2日,熊熊的戰火正在炙烤著越南的大地,但在距離陸地數十海里的北部灣海域,平靜的海面卻讓人絲毫感受不到身處戰區。然而當天下午,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當時,美國海軍的“馬多克斯”號驅逐艦正在這片海域執行“水文地理研究”任務,三艘不明國籍的魚雷艇突然出現在海平線上,它們高速駛向“馬多克斯”號,並施放魚雷對美艦發起攻擊。頓時,警報聲響徹“馬多克斯”號,艦長奧吉爾一邊指揮躲避,一邊下令立刻開火還擊。由於雙方火力相差懸殊,很快一艘魚雷艇被美艦火炮擊沉,另兩艘受傷逃走。美艦在戰鬥中確認了魚雷艇的身份,它們是越南民主共和國(以下簡稱北越)海軍的艦隻。8月4日晚,“馬多克斯”號和另一艘驅逐艦“特納·喬伊”號報告稱,它們在同一海域再次遭到北越魚雷艇的襲擊,並用猛烈的火力擊退了對手的攻擊。

1964年8月2日,美國借“北部灣事件”全面介入越戰

這就是41年前,美國海軍所描述的北越魚雷艇在北部灣襲擊美國軍艦的場景,史稱“北部灣事件”。這條消息立刻成了當時美國各大媒體的頭條,迅速傳遍全國。美國總統約翰遜公開發表電視演說,下令對北越政權採取報復性打擊。隨即,64架美軍轟炸機進入北越領空,對義安、鴻基和清化等地進行了狂轟濫炸。

美軍轟炸北越的第二天,美國總統約翰遜向國會提交了一份諮文,要求國會允許他動用美國武裝部隊反擊北越的襲擊行動,保護東南亞的“自由與和平”,保護南越和老撾。

1964年8月2日,美國借“北部灣事件”全面介入越戰

1964年8月7日,美國國會通過《東京灣決議》(東京灣即北部灣),批准總統採取所有必要的措施抵抗任何針對美國軍隊的武裝襲擊。國會的決議為約翰遜總統下令全面介入越南戰爭開了綠燈,大量美軍士兵和武器裝備進入越南,越南戰爭全面爆發。

1964年8月2日,美國借“北部灣事件”全面介入越戰

“北部灣事件”成為越南戰爭的分水嶺:在此之前,美國並未直接介入戰爭,只是派遣軍事顧問和提供軍事裝備,幫助南越和老撾抵抗北越的“共產主義顛覆”;但“北部灣事件”後,美國全面軍事介入越戰,並對北越實施“飽和轟炸”和“焦土政策”,使雙方陷入長達10年的全面戰爭中。戰爭讓北越軍民傷亡超過170萬人,另有33萬人失蹤;美軍死亡5.8萬人,受傷30.4萬人;南越政府軍死傷近70萬人,另外還留下了數不清的寡婦、孤兒和殘疾人。

1964年8月2日,美國借“北部灣事件”全面介入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