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送你上大學,是他們一生的驕傲

到底要不要父母送我來上大學呢?

送你上大學,是他們一生的驕傲

一位新生在群裡突然拋出這樣一個問題。似乎是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新生群裡又開始熱鬧起來。

新生小雨說自己從小到大都沒有離開過家,為了證明和鍛鍊自己的自理能力,就跟父母協商想開學一個人來學校,可父母就是不放心。

小劉說自己的父母在外務工,她考上安徽大學父母非常高興,表示到時候要請假回來送她來上大學,可是自己一直在猶豫到底要不要他們送。其實自己還是蠻希望他們能來送的,但是怕給他們增添麻煩。

小林家是內蒙古的,他說他們一家人都沒來過南方,計劃趁著送他上大學的機會在南方好好玩玩。

小張說自己的父母沒有讀過什麼書,更沒進過大學,他的媽媽甚至大半輩子都沒有離開過他們的小縣城。父母還沒有確定是否要送他,但他決定了開學一定要把他們一起帶來學校,把這份幸福和喜悅跟他們一起分享。

無論是支持送還是不送,大家似乎都是有各自的考慮和道理,沒有對錯之分。

一直以來,孩子考上大學都是一個家庭比較大的喜事,除了親友送學,一些地區甚至還有操辦宴席慶祝的傳統。

在以前,交通不發達,經濟不寬裕,上大學之前,一家人聚在一起,張羅一桌酒菜,就當是為即將外出求學的孩子踐行和共同分享這份喜悅了。

到後來,交通有所改善,各地火車高速通行,送孩子上大學這一現象開始慢慢流行。而那時候也引發了一些討論,父母送孩子上大學到底值不值得提倡?這種“溺愛”會不會不利於孩子的自立和成長?

而如今,飛機高鐵普及,四面八方來往便捷,居民經濟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同時,整個社會的教育觀念也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改變,父母送孩子上大學似乎成了大家普遍接受和約定俗成的做法。

2015年9月,安徽大學新生開學日,一張宿舍“全家福”在網絡上走紅。

送你上大學,是他們一生的驕傲

原來,這個大家庭為了送孩子上學,共同見證和分享這幸福的一刻,全家15口人都來了安大,並在孩子的宿舍留下這張寶貴的全家福。

放在以前,輿論肯定是一邊倒的質疑和譴責。而這次,大家的反應和理解卻完全不一樣。

“這應該是很和睦的一家子,很幸福……”第一次見到這麼龐大的送學“親友團”,安徽大學官微首先發聲點贊。微博下面也是一邊倒地表示羨慕和誇讚,很多網友評論稱這就像是家庭的一個儀式,一家人一起度過這麼美妙而幸福的時刻,一起見證這份成長,真是太棒了。

想起自己大二那年,父母突然讓我給他們拍一些學校的照片,特別提到要我們的宿舍、食堂和教室。當時的我還有點不解和不耐煩,但還是抽空給他們拍了。

後來有一次和媽媽聊天,無意中才知道,他們就是想看看我的大學是什麼樣的。這樣當我打電話說我在宿舍、在教室、在食堂的時候,他們的腦海中立刻能浮現出一個真實的畫面,而不用想象。

當時真的很愧疚,沒有讓他們送我來上大學,沒有帶他們好好在美麗的校園裡轉轉、走走、看看。

龍應臺曾說過: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漸行漸遠的一直是子女,而父母,總在不遺餘力地靠近你。而我們,總是在錯過之後才明白。

所幸,畢業時我留在了學校工作。入秋時,我以讓他們給我送棉被為由,讓他們一起來到了我的學校。那一次,父母幫我收拾床鋪、打掃宿舍衛生、整理衣櫃,我帶他們參觀我的辦公室、學校的食堂、教學樓……瞭解完學校的點點滴滴,他們才戀戀不捨地離開。

我想,那時候他們心裡才徹底安心吧。而我,就像是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帶著他們的期待,努力向前。

做父母的,他們一直想參與進我們的生活,哪怕是我們要飛向更廣闊的天地,他們也想在最後的時刻再送一程,畢竟今後的路就我們自己一個人走了。

送你上大學,是他們一生的驕傲

對於有些父母來說,送孩子上大學,可能是他們第一次出遠門,去孩子的大學,可能是他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進大學校門。

走進大學,不僅是你人生裡一個重要時刻,也是父母生命中的一個重要時刻。你想在這個重要的時刻證明自己的獨立,而他們,也想在這一刻親自見證你長大了,也想親自體驗這一刻的興奮和自豪。

就讓他們送送你好了,因為,送你上大學,是他們一生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