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阿里巴巴VS騰訊:中國的網絡霸主之戰誰能笑到最後?

據財富雜誌報道,阿里巴巴(Alibaba)的馬雲(Jack Ma)和騰訊(Tencent)的馬化騰(Pony Ma)都打造了主宰中國數字經濟的科技巨頭,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夠大嗎?

阿里巴巴VS騰訊:中國的網絡霸主之戰誰能笑到最後?

巨頭之間的對決總是有種不可抗拒的魅力。美國和蘇聯的冷戰、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Pepsi)之間的對峙都曾對世界命運產生過重大影響。阿里-福爾曼(Ali-Foreman)開創了全新的拳擊時代,然後是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和坎耶·韋斯特(Kanye West)之間的名人口水戰。

然而,對於純粹的全球商業利益而言,與中國互聯網行業中兩個重量級角色——阿里巴巴和騰訊之間的較量相比,這些史詩般的衝突顯得毫無意義。

這兩家公司的市值都在5000萬美元左右。在快速增長的中國數字領域兩大領先行業,騰訊在遊戲和信息平臺方面佔據優勢,而阿里巴巴則主導著電子商務。他們都是積極的國內外投資者,各自都是他們家鄉的驕傲:阿里巴巴崛起於上海附近的古城杭州,而騰訊則興起於與香港隔江相望的新深圳。最後,這兩大巨頭的服務都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民眾中達到驚人的比例:阿里巴巴的各種在線市場擁有5.52億活躍用戶,騰訊的微信即時通訊服務用戶最近超過了10億。

儘管有這些相似之處,但騰訊和阿里巴巴是截然不同的公司,在文化、風格和方式上都存在差異,就像蘋果不同於谷歌那樣。這兩家公司都誕生於上世紀90年代末,當時中國正處於發現互聯網時期。多年來,它們或多或少都建立不同於彼此的大型企業。然而,隨著他們的成長,他們不可避免地開始侵佔對方的地盤。例如,騰訊正投資於零售和金融服務業,而這正是阿里巴巴的強項。反過來,阿里巴巴也在進入騰訊主導的領域,特別是通過向其龐大的小企業合作伙伴網絡提供移動通訊工具。

阿里巴巴VS騰訊:中國的網絡霸主之戰誰能笑到最後?

圖2:騰訊首席執行官馬化騰(Pony Ma)在給騰訊員工發紅包

在這兩大巨頭之間,人們會情不自禁地對它們進行比較。儘管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Jack Ma)和騰訊(創始人馬化騰(Pony Ma)之間沒有血緣關係,但兩家公司的最高領導人擁有共同的姓氏。中國互聯網的霸主之爭,實際上已經演變成“兩馬”之間的對決。他們所爭奪的戰利品是數字經濟中排名第一的位置,中國當前的數字經濟比其他任何國家增長得都更快、更迅猛。

馬雲和馬化騰已經相識多年,他們惺惺相惜,互相尊重。但隨著他們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雙方之間的關係開始惡化。例如,去年12月份在廣州舉行的《財富》全球論壇上,向來很少與西方媒體交流的“沉默工程師”馬化騰抨擊了阿里巴巴。現年46歲的馬化騰將自己的對手比作“貪婪的房東”,因為阿里巴巴旗下的電子商務網站淘寶網向商家收取上市費用。

馬化騰當時表示:“我們的立場不是要與合作伙伴競爭,而是加強他們的能力。”他指出,阿里巴巴可以隨時提高租客的租金,而“騰訊沒有可以像供應商出租店面的購物中心”相反,微信提供了“分散”的平臺,合作伙伴不必繳納租金就可以利用騰訊平臺 獨立銷售產品。

阿里巴巴VS騰訊:中國的網絡霸主之戰誰能笑到最後?

圖3:阿里巴巴執行董事長馬雲(Jack Ma)在杭州總部參加了一年一度的集體婚禮

幾個月後,在全球各地遊刃有餘、口才出眾的商界名人馬雲(Jack Ma)也站出來,但他沒有提到競爭對手的名字。最近在杭州阿里巴巴總部接受採訪時,這位阿里巴巴創始人用英語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騰訊以善於從平臺中獲取利潤而著稱。在文化上,我們截然不同。我們更多奉行理想主義。我們想在賺錢的同時做點兒好事,我們更信任人,而不是我們的產品。”

阿里巴巴(Alibaba)和騰訊(Tencent)對市場的攻擊方式不同,它們的發展方式往往讓它們能夠在“不互相死磕”的情況下實現增長。阿里巴巴的戰略主要是購買與其商業平臺相匹配的企業的控股權,而騰訊則是持有數百家各類企業的少數股權以贏得合作,並獲得它們的技術。更重要的是,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迅速壯大,競爭不再是一場“零和遊戲”(zerosum game)。

儘管如此,這些公司仍然在進行硬碰硬式的競爭。在電子商務占主導地位的經濟中,比如美國,這是不可想象的。在中國,每家公司都在各自的主要平臺上屏蔽對方的支付服務。當騰訊和阿里巴巴簽下投資銀行時,他們提出的條件是這些銀行只能為他們工作。許多公司都實施了此類限制,但考慮到騰訊和阿里巴巴也是主要的風險資本投資者,禁令可能會影響它們與所投資公司的合作,這些限制會帶來更大的後果。

即使世界足夠大,騰訊和阿里巴巴的衝突也越來越激烈。專注於中國市場的零售諮詢機構Coresight Research駐紐約首席執行官黛博拉·溫斯威格(Deborah Weinswig)表示:“直到最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沙盒裡玩耍。不過,現在沙子開始溢出來了。”

杭州以其田園風光般的西湖而聞名於世,而且它是京杭大運河的南方終點站。1000年前,這條運河使杭州成為中國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如今,這裡以是阿里巴巴的故鄉聞名。1999年,馬雲和17位朋友在湖畔公寓大樓創辦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將湖畔大樓保持在原來的狀態,但不是博物館。相反,該公司將其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新企業孵化器。從阿里巴巴龐大的總部(由鋼鐵和玻璃構成的園區,在硅谷會顯得格格不入)出發,短短几公里,湖畔公寓似乎還處於中國魅力尚未顯現的階段。

一輛嬰兒推車和大樓外面晾衣繩上的衣服,可能屬於那些不像阿里巴巴員工的人,他們實際上住在這棟樓裡。順著短短的樓梯上爬,40多名工程師擠在只有四居室的公寓裡,牆上掛著阿里巴巴創始人團隊的照片。白板上寫著鄧小平說過的名言:“發展才是硬道理!”這是馬雲親筆寫下的。

阿里巴巴VS騰訊:中國的網絡霸主之戰誰能笑到最後?

圖4:1999年,馬雲和17位朋友在湖畔公寓大樓裡創立了阿里巴巴

如今,讓這套公寓充滿活力的新興行業被稱為釘釘(DingTalk),它是中國領先的智能移動辦公平臺。釘釘打算收購騰訊旗下領先的微信即時通訊服務,它的領導者被授予了在這裡孵化企業的終極特權。釘釘全球業務發展主管克里斯·王(Chris Wang)表示,這套公寓是一個“神聖的空間”。他指出,釘釘之前這裡誕生了三家著名的公司,包括阿里巴巴本身,它最初只是一家將廠商與供應商匹配的網站;淘寶網,阿里巴巴旗下主要零售平臺,目前在阿里巴巴的業務中佔據主導地位;支付寶,變成了螞蟻金服的支付產品,其本身已經成為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業務。

乍一看,釘釘和微信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用戶可以使用它來發送消息、接打電話、交換聯繫信息,就像微信一樣。不過,釘釘的核心是一系列低成本、類似Slack和Skype的“企業溝通與合作項目”,這反映處了阿里巴巴的商業定位。任何員工都可以告訴你,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讓在任何地方做生意都變得更容易”。而釘釘的目標是為小型企業提供類似微信的功能,然後向他們推銷典型的商務軟件,如客戶關係和雲存儲工具。克里斯表示:“中小型企業需要成本非常低的服務,我們阿里巴巴擁有強大的技術,這恰是小公司所缺乏的。”

在多年時間裡教授企業如何使用技術後,直接向他們出售技術對阿里巴巴來說是個新的重大挑戰。例如,該公司在銷售雲計算租賃服務方面進行了重大投資,目前已成為中國領先的雲計算租賃服務提供商。去年,阿里巴巴從雲計算租賃服務中獲得了21億美元收入。大約

在同一時期,亞馬遜開始在美國實施類似的策略。兩年前,阿里巴巴開始追求一種“新零售”概念,即為傳統零售商提供技術和服務支持,包括雜貨商、百貨商店,甚至是夫妻店。

阿里巴巴VS騰訊:中國的網絡霸主之戰誰能笑到最後?

圖5:黃安和父親在黃州經營這個小市場。他們的商店是阿里巴巴“綜合零售計劃”的組成部分,該計劃為店鋪提供庫存管理軟件、傳感器和熱圖等工具,以顯示客戶在哪裡消磨時間?

“新零售”計劃旨在將最普通的業務數字化。五月下旬一個慵懶的下午,黃安和父親在浙江大學附近的黃州經營著一個小市場,這是阿里巴巴“綜合零售計劃”的組成部分。他們給商店重新命名為天貓(Tmall Weijun)超市,規模與7-Eleven差不多,天貓是阿里巴巴為高端品牌開設的在線商城。這個項目為這個小經營者帶來了現代工具,比如庫存管理軟件和傳感器,可以監控步行交通,也可以通過攝像頭生成的熱圖來顯示客戶如何消磨時間。黃安說:“我不需要再猜測自己的判斷了,因為現在有數據支持。”

阿里巴巴旗下的商店只是該集團所謂的“線上到線下”戰略的一部分。阿里巴巴已經收購了電子產品連鎖店蘇寧(Suning)和類似Costco的超市高鑫零售(Sun Art)的股份。它還開設了自己的雜貨店“河馬”系列,富裕的顧客可以從魚缸裡選擇活魚,然後準備午餐。此外,阿里巴巴已經完全收購了領先的送餐服務餓了麼(Ele.me)。阿里巴巴雲計算和其他技術服務的每個客戶,也是其擴大市場領先的支付寶客戶群的一種方式。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我們一直專注於商業。”

事實上,商業是維繫阿里巴巴各部分的粘合劑。支付寶最初是為了讓商家從淘寶購物者那裡收錢而開發的。現在支付寶是螞蟻金服的一部分,後者最近籌集了140億美元資金,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風險投資項目。阿里巴巴利用“光棍節”(Singles Day)這一非官方節日來吸引未婚成年人,將光棍節變成了全國性的電子商務狂歡。2017年“光棍節”的總銷售額達到了253億美元,比美國人在感恩節週末連續五天的網購開支還多近60億美元。

阿里巴巴還與運輸公司結成了聯盟,組建了全國性快遞巨頭菜鳥集團(Cainiao)。在菜鳥集團中,阿里巴巴穩步增持著股份。馬雲為其設定的目標是,在中國任何地方都可以實現24小時內交貨。儘管這已經並非易事,但菜鳥集團的長遠目標是,在全球實現72小時交貨。

這些迥然不同但又相互協調的舉措概括了阿里巴巴的商業世界觀,以及阿里巴巴如何與騰訊相匹配的觀點。阿里巴巴執行副主席、馬雲的長期財務與戰略伙伴蔡崇信(Joe Tsai)表示:“他們(騰訊)在中國以外沒有任何業務,可能有點兒想走捷徑,在這些國家進行些投資。然而,只有當你真正運營時,你才能產生協同效應並真正創造指數價值。而如果你只是進行金融投資,並在計算內部回報率,你就沒有創造真正的價值。”

如果說杭州是中國最古老的大城市之一,那麼騰訊所在的深圳就其最新的大城市之一。1980年,當中央政府宣佈將深圳列為中國首批經濟特區之一時,深圳的命運發生了變化。先是工廠蜂擁而入,然後是幫助生產下一代設備的製造商,最後是全球性科技公司,包括無人機巨頭大疆(DJI)和智能手機制造商中興(ZTE)。如今,深圳已成為巨大的城市,寬闊的林蔭大道和幾十座摩天大樓拔地而起,包括高約610米的平安金融中心,這是世界上第四高建築。在這座建築的觀景臺上可以看到遙遠的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美景,當地人喜歡把這片區域稱為大灣區。

騰訊佔據了深圳的幾座摩天大樓,其中包括剛剛開業的總部大樓,其雙子塔還連接著一座架空大橋,它們為都市工作場所提供了最新的舒適感。面部識別傳感器允許工人乘坐電梯。高空跑道和游泳池是眾多娛樂設施之一。騰訊大廳裡的氛圍是世界性的、時尚的,這與阿里巴巴校園區的“郊區書呆子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騰訊從1998年開始運營,它的第一個產品是名為QQ的個人電腦即時通訊服務。這款服務有模仿成分,但它在借鑑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QQ提供嵌入短信平臺的遊戲、電話和其他互聯網服務,騰訊通過在遊戲中銷售“虛擬商品”賺錢,比如增加“能量”讓遊戲更持久。當智能手機的時代到來時,騰訊證明了自己善於與自己競爭的能力:幾個內部團隊之間的競爭開始了,而負責QQ的團隊沒有獲勝。

對於中國以外的人來說,很難理解微信無處不在的強大威力。騰訊巧妙地利用了較老的技術——二維碼,使微信能夠利用智能手機的攝像頭掃描各種信息。二維碼是中國人交換聯繫人或下載優惠券的方式。騰訊在2013年加入微信支付(WeChat Pay)後,二維碼也成為了一種方便的貨幣兌換方式。馬化騰曾說過:“我們已將微信從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方式,轉變人為服務的聯繫方式。”

實際上,微信最近已經超過了10億個賬戶,這一服務正在成為類似於整個經濟的數字操作系統。這絕非是意外。早在2014年,微信就推出了名為“紅包”的數字產品,模仿中國春節送禮這一由來已久的習俗。這一功能迅速走紅,截至去年年底,有8億用戶將微信與自己的銀行賬戶相關聯。馬化騰說:“現在,在中國的任何地方,如停車場、農貿市場,甚至在寺廟裡,街上的乞丐手裡,他們都接受微信掃描支付。”

騰訊和阿里巴巴精明地將技術應用到文化中,凸顯出它們是如何超越模仿者地位的。紐約社會學家特蕾西婭·王(Tricia Wang)專注於研究中國的社交數字行為,她說:“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成功源於他們在文化上的創新能力,他們通過劫持文化到達瞭如今的位置,比如騰訊紅包和阿里巴巴的光棍節戰略。他們用園藝家對植物進行嫁接的方式進行了移植。”

這種靈活性也讓兩家公司走上了互相對立的道路。市場研究機構i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14年支付寶為中國81%的在線支付提供了支持。儘管自那以後,移動支付市場已經增長了16倍,不過支付寶的份額已經縮水至54%,而微信支付則佔到了38%。

騰訊將成為阿里巴巴覬覦“線上到線下”零售市場的下一個大推力,這也並非巧合。與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戰略相比,騰訊稱其努力為“智慧零售”,騰訊的產品集中在微信獨有的兩大功能上:一是“官方賬戶”,它是品牌和其他企業通過微信接觸消費者的模板;二是“迷你應用”,即微信內部的輕量級應用程序,它需要的開發工作比內置應用程序要少,而且不需要用戶下載任何東西。?

阿里巴巴VS騰訊:中國的網絡霸主之戰誰能笑到最後?

圖6:騰訊的微信支付在中國已變得無處不在,這有助於將不起眼的二維碼轉變為消費者購買商品和相互兌換貨幣的便捷方式

“迷你應用”去年才剛剛推出,但已經席捲了中國的電子商務領域。零售業分析師溫斯威格表示:“得益於迷你應用,微信啟動了社交商務的爆炸式增長,這正在改變中國的面貌。”這是美國社交媒體巨頭試圖爆發的領域,但收效甚微。溫斯威格指出,2017年中國零售總額增長達到10.2%,而美國僅為4.2%。微信在一年內新增的迷你應用數量,與蘋果在線商店在前四年新增的應用數量相當。

和阿里巴巴一樣,騰訊也投資於零售商和服務提供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兩家公司分別是阿里巴巴最大的電子商務競爭對手京東(JD.com),以及近期收購併準備上市的美團點評(Meituan Dianping),它是阿里巴巴收購的食物遞送服務餓了麼的競爭對手。騰訊對零售的興趣並非完全是對阿里巴巴的攻擊,而是基於其業務的合理發展。

騰訊戰略主管、“智慧零售”業務負責人林璟驊(Davis Lin)在深圳接受採訪時說:“零售業佔中國GDP的40%至45%,零售與用戶的生活息息相關。”美國的可比數據只有大約26%。這不禁讓人想起騰訊的使命,即通過互聯網服務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微信的許多服務都是免費的,這使得支付成為利用所有這些活動賺錢的關鍵途徑。林璟驊稱:“我們花了大約4年的時間才達到現在的水平,而支付寶用了10多年時間。現在這是一場真正的競爭。”

多年來,阿里巴巴和騰訊始終是競爭對手,只是因為它們都是中國互聯網現象的成功和突出代表。起初他們並沒有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與上世紀90年代末的領先“門戶”相比,馬化騰說:“我們是互聯網行業的小弟弟,我們是二流甚至是三流公司。”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都向對方佔據優勢的領域發動了試探進攻,但收效甚微。

舉例來說,阿里巴巴曾推出遊戲部門和社交網絡,但這兩個部門都沒有火起來。騰訊也曾建立名為拍拍的電子商務網站,但最終將其賣給了京東。然而,微信的迅速崛起讓騰訊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2013年,馬雲公開呼籲員工們團結起來“殺死企鵝”(kill penguin),這無疑是對騰訊那隻不會飛的吉祥物的抨擊。

馬雲對微信的擔憂是對的。騰訊在2014年初推出了紅包計劃,突然之間,支付寶在移動金融服務領域有了個強勁的競爭對手。這位阿里巴巴執行主席在其社交媒體網站上寫道,騰訊的行為是“精心策劃和執行的珍珠港襲擊”。這導致雙方在支付、零售、雲計算、人工智能、醫療保健等細分市場引發了小規模衝突。馬化騰表示,在10個領域,騰訊都在與阿里巴巴進行激烈競爭。他說:“競爭太多了。我時不時地會說:‘真的嗎,這個領域也是?’有時候我覺得很煩。”

騰訊的首席執行官可能會感到不安,但他在阿里巴巴的同行們似乎感到更不安。阿里巴巴執行副主席蔡崇信(Joe Tsai)對他的競爭力直言不諱,稱騰訊的遊戲讓人上癮。蔡崇信在洛杉磯說:“想想看,他們打造的產品會讓人上癮,對孩子來說不太健康。這和香菸公司有什麼不同?”蔡崇信推測,騰訊轉向零售的戰略是有關聯的。他說:“他們可能意識到,‘等等,我們似乎搞錯了。’”

蔡崇信可能誤解了騰訊的動機,但不管怎樣,他認為阿里巴巴掌握著更有力的力量。他說:“騰訊已經意識到,他們也想成為電子商務領域中的一員。但在過去的19年裡,我們始終在這樣做,而不僅僅是開發某個應用程序或產品給用戶。這與為商家創造生態系統和供應鏈息息相關。”

生態系統是非常最重要的,兩家公司在保護平臺時都有各自的策略。每家公司都積極地投資於應用驅動的新奇服務,比如自行車共享和叫車服務,以便更好地將用戶鎖定在他們的生態系統中。再加上他們各自的支付服務、關鍵功能,以及中國消費者更樂意在購物時放棄現金。例如,如果你想使用阿里巴巴平臺合作伙伴Ofo,用騰訊的微信支付相對不方便;而在與騰訊陣營合作的自行車共享公司摩拜單車(Mobike)時,使用支付寶則是一件麻煩事。

普華永道(PwC)駐香港的諮詢師湯姆·伯爾特爾(Tom Birtwhistle)對兩家公司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他稱這兩家公司已經有效地創建了互聯網版本的“圍牆花園”,消費者無法在這兩種互聯網中暢通無阻。比如,你不可能輕易地從微信轉換到淘寶上。這遠不如硅谷巨頭們彼此之間保持的彬彬有禮。比如,蘋果託管來自Facebook和谷歌的應用。伯爾特爾認為,這些西方公司可能是“一片混亂,但它們已經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整合的在線體驗。”騰訊和阿里巴巴並非如此。

這兩家公司很少有共同投資,不過也有個罕見例證。2013年,他們與保險公司平安(Ping an)共同創辦了家名為“眾安”(ZhongAn)的在線保險公司。事實上,如果歷史重演的話,兩家公司可能有很多緊密合作的機會。一位前騰訊內部人士表示:“在騰訊內部,人們對阿里巴巴的評價很高。他們都在淘寶上買東西。”

此外,騰訊還必須大舉投資,以一種新的方式與阿里巴巴及其菜鳥子公司的物流實力相匹配。這名內部人士透露:“微信被定位為一個重要的切入點,但僅此而已。”與此同時,由於專注於像釘釘這樣的商業應用,阿里巴巴明白它無法挑戰微信在消費者信息領域的主導地位。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承認:“就連我也用微信。”

騰訊與阿里巴巴之爭最為明顯的領域是它們各自的投資策略。這兩家公司都是非常積極的交易撮合者,Bernstein駐香港分析師巴夫託什·瓦傑帕伊(Bhavtosh Vajpayee)統計,過去3年騰訊完成了280筆交易,阿里巴巴為174筆。瓦傑帕伊說:“誰能猜到阿里巴巴和騰訊已經投資了什麼?”他將瘋狂併購的公司命名為“購物狂”,他想知道它們是否“有自己的行為記錄”,因為涉及到的交易數字獅子啊太多了,許多投資和股權數字可能會在某個地方丟失。

兩家公司的投資風格截然不同。阿里巴巴傾向於持有大量股份或控股,這在蔡崇信所稱的公司“經營理念”中有所反映。在東南亞,情況就是如此。該公司控制了電子商務網站Lazada,並任命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長期高管彭蕾(Lucy Peng)擔任首席執行官。相比之下,騰訊更傾向於持有多筆小額股份,比如持有美國遊戲巨頭動視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5%的股份。

即使當騰訊真的實現控股時,通常也不會干涉管理體系。例如,在洛杉磯的Riot Games,騰訊獲得了該公司頗受歡迎的《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授權,並繼續與該公司的風險資本家統統進行投資。雖然後來它以絕對優勢買下了這家公司,但並沒有擾亂公司的運作。Riot Games的聯合創始人馬克·梅里爾(Marc Merrill)表示:“他們意識到,如果我們向某些高級副總裁彙報這類事情,就會破壞很多價值。”

阿里巴巴VS騰訊:中國的網絡霸主之戰誰能笑到最後?

圖7:馬雲(左)和馬化騰在2013年的眾安保險公司發佈會上亮相。眾安是阿里巴巴和騰訊投資的在線保險公司。如今,這些公司避免支持相同的項目,而且往往投資於同一行業的競爭對手?

不干涉並不意味著騰訊總是表現得很好。模仿在騰訊的文化中已經根深蒂固,騰訊並不迴避同時為合作伙伴的產品授權並創造類似產品的戰略。舊金山初創企業Smule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傑夫·史密斯(Jeff Smith)說“騰訊既是投資者,也是競爭對手。他們對創辦成功科技公司的現實政策看法也反映了我們自己的看法。”這位企業家稱騰訊是個“偉大的合作伙伴”,比如騰訊的內容分銷網絡接入Smule就可以與谷歌和亞馬遜競爭。反過來,騰訊通過密切關注智能技術和人才,甚至不介意直接擁有自己的公司,從其廣泛的投資中獲益。

投資風格也會讓這些公司在中國以外的地區尋找增長點。這兩家公司在中國的收入在其總收入中佔比很高,但他們都將目光投向了東南亞。騰訊擁有新加坡上市遊戲公司SEA的40%股份,有報道稱其在考慮其他大規模投資。鑑於已經制定的龐大戰略目標,阿里巴巴希望為20億客戶服務,並將把東南亞作為其第一個主要的擴張區域。蔡崇信表示:“這些經濟體與中國的成長方式非常相似,包括年輕的人口、高水平的手機普及率以及欠發達的零售業。這些特徵與我們在中國看到的非常相似,且沒有傳統行業的現有包袱。”

這兩家中國巨頭何時直接進入更發達的美國市場,這是硅谷同行們始終在討論的問題。短期內可能不會,這一結論可能會讓美國高管感到些許安慰,但他們對自己幾乎完全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感到痛心。儘管中國科技巨頭對美國公司進行了許多投資,但每筆交易都因國家安全理由而被視為敏感的交易。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阻止了螞蟻金服收購美國匯款公司MoneyGram的計劃,該機構還否決了騰訊對荷蘭數字地圖公司Here Technologies的投資。

中國互聯網巨頭的一個特點是,他們會策劃很長時間,同時行動非常迅速。對於領導他們的人來說,這種策略是非常累人的。馬雲給人一種緊迫感和長遠規劃的雙重感覺,他的辦公大樓隱藏在阿里巴巴園區的一個角落裡,與員工所在的大樓隔著一座小橋。他按照蘇州古典園林的風格設計了自己的院落,蘇州是杭州附近的著名景點。但馬雲在公司的藏身之處所展現出的不拘一格的形象,反映了他對世界的感性。室內牆壁上,有不同文化的代表。

在五月下旬的一個悶熱日子裡,這位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選擇在他的日本客廳裡會面,那裡有榻榻米、低矮的椅子,還有音箱中播放的中國傳統器樂演奏。在他到來之前,兩碗櫻桃和兩杯熱茶被放下。馬雲非常關注未來。曾有一位中國企業大亨告訴他,自己感覺很累,並問馬雲如何調節自己。馬雲說:“我努力工作是因為我為離開公司的那一天做好了準備,我可以享受平靜的生活。我不需要回來做點什麼,比如修廚房。與此同時,驅使我和諸多同事的動力是:我們總是想為社會做些好事。”

在這次會面結束時,馬雲坐上一輛車去阿里巴巴禮堂迎接數百名新員工。他警告他們,在阿里巴巴的日子並不一定輕鬆。他說:“你們甚至要花一年的時間才能弄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在入職滿3年之前,你並不是真正的‘阿里人’。”他告訴新人們,阿里巴巴是理想主義的、務實的、樂觀的,但並非適合每個人。他面無表情地對著房間裡鬨堂大笑的人說:“你們還有時間離開!”?

多年的創業之戰也讓馬化騰感慨良多。在廣州舉行的《財富》大會上,他承認社會對騰訊遊戲等產品的過度依賴,以此回應了人們對這些產品上癮和無處不在的批評。他說:“當我的手機靜音,坐在這裡也會讓我有點兒焦慮。”他承認,最近視力變得更糟了,他把這歸咎於盯著手機看太多的時間,而不是中年人衰老所致。

馬化騰還說:“我希望下一代即時通訊平臺不會成為你眼中的負擔。如果腦波可以把信息傳遞到我的意識中,那就太完美了。”給他點兒時間,這種奇蹟真有可能發生。等得更久些,阿里巴巴可能也會推出腦波平臺,併為其推出新的可愛吉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