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论语.八佾第三》26:诚心为本,正行为用

《论语.八佾第三》26:诚心为本,正行为用

原文: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试译:

先生说:“身居上位没有宽容之心,行使礼仪没有诚敬之意,遇见丧事没有哀戚之情,这样的人还值得我一看吗?”

敬亭山言:

凡为人处事,其外在形容均源于内心。心胸不宽阔,则容易责怪于人;心下不以人为意,自然难有恭敬;心底对丧事无所触痛,哀戚之色也无法形之于外。

为人处事,是为人情,礼的作用正是为了规范人情,使得秩序井然,但论其本质,仍然是源于每个人的内心。内心不仁,即使勉强遵循礼仪规范,行为举止彬彬有礼,在孔子看来,这样的人根本不值一提。

如果说在小国寡民的熟人社会,鸡犬之声相闻,孔子的识人观人之术,以及由仁及礼的治理方式,还有其用武之地,那么在人口高度流动、人际关系复杂的今天,孔子的观念就显得难以实行了。实际上,在孔子尚未出生之前,社会的这种变化就已经开始不可逆地开始了,难怪孔子的治国理念,一直以来,都只能存在于竹帛之上,而不能被施行于人世之间了!

但,真是如此吗?

也许可以说说海底捞。说实话,我没吃过海底捞。因为在它开到南京之前,我就听说了海底捞的两大“特色”:一、味道一般;二、服务超出预期。在我看来,一家餐饮店,最重要是干净卫生,其次是口味好,第三才是价格合理或者说服务好。如果口味问题都不能解决,仅靠超出预期的服务招揽顾客,在我看来,是心不诚的表现,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为礼不敬”。这样的店,我是不大感冒甚至本能上会有些反感的,所以从未想过要去体验。如果再联想到这段时间暴露出来的更基础的卫生问题,这个道理就更不言而喻了。

如果要给海底捞提建议,是不是可以以孔子“为礼以敬”的观念为出发点,分析出要哪些行为表现才是真正的尊重顾客,然后形成店规,予以培训、监管和执行呢?

可见,即便孔子的观点难以直接作为具体措施去执行,但若将其作为制订具体措施所可以借鉴和遵循的原则,仍然有很多是非常有价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