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如果沒有儀式感,生活將是多麼無趣!

如果沒有儀式感,生活將是多麼無趣!

1

從前一直將儀式感與形式主義劃等號,覺得繁文縟節能有什麼意義,還美其名曰實用主義。

甚至於當年對自己的婚禮也沒有太多設想,扯了證很隨意就“糊弄”過去了,以至後來每次去參加朋友的婚禮,愛人都會跟我“抱怨”幾句,而我也只能安慰她:

“那些走過場的事,別在乎。”

真的不在乎嗎?

今天和結婚多年的愛人一起看了表弟的婚禮,兩個老夫老妻居然感動到稀里嘩啦。其實,一個有儀式感的婚禮是可以銘記一輩子的。

新娘身著潔白的婚紗,手捧著鮮花,美麗得像童話。父親牽著女兒的手走過紅毯,身著禮服的新郎站在不遠處,期待著未來的父親將新娘交給自己。雙方在所有親朋好友的見證下,許下對彼此一生的諾言,兩人交換象徵著生命與愛的戒指,在觥籌交錯裡切下幸福的蛋糕。

如果沒有儀式感,生活將是多麼無趣!

這樣看似“表演”的婚禮,其實每一個細節都是心意,每一個眼神都是定格,每一句話語都是真心,兩個人在臺上彼此託付,一切都在淚與笑中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生活可以隨緣,婚禮不能隨意。

2

黃磊曾經在一個節目裡說:

“我也經常幻想女兒出嫁的畫面。但是如果有一天,那個男的跟我女兒說,沒有婚禮。我就會跟我女兒說,不要嫁給他,連那樣的一個儀式感都沒有,我覺得是不對的。”

黃磊當年和孫莉結婚時,算是完全的裸婚,簡單隨意得讓人不敢相信。據夫妻倆後來回憶,那就是一個很普通的早上,一起床,黃磊對孫莉說了句:“咱們結婚吧!”

然後,兩人洗漱完畢,直奔民政局。沒辦婚禮,沒買戒指,沒有誓言,結婚照還是在家裡隨手拉塊紅布拍的,別說儀式感了,連最基本的儀式都沒有。

或許正是因為多年前缺了那麼一個儀式感,2015年,為紀念兩人相識20週年,黃磊和孫莉在兩個女兒的見證下補辦了一場隆重的婚禮。

如果沒有儀式感,生活將是多麼無趣!

“舉辦婚禮是用儀式來見證我們一生的愛情,用儀式的方式,給對方、給自己、給他人一種見證”,他說。

愛情需要儀式來見證,而婚姻,則需要儀式來維繫。

3

愛人總喜歡跟我講黃磊和孫莉的故事,因為我倆和他倆有一點挺像,就是結婚的時候沒有一點儀式感。

我和愛人相識於大三,畢業後她在北京繼續讀書,我到南方工作,雙方約定畢業的時候就結婚。那些年,除了厚厚的幾塌火車票,啥也沒留下。

她畢業沒多久,我就回到了北京,兩個人扯了證,算是結了婚。和現在很多男孩女孩結婚前要有房有車不一樣的是,那時候的我們,除了未來,一無所有。

但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小兩口後來也有了自己的家,也過上了柴米油鹽的平凡日子,但總感覺之前還是缺少點東西。

雖然兩人在各自的家鄉都宴請了親朋好友,雖然後來在北京補辦了一場讓朋友們難忘的特色婚禮,但是缺少那個“走過場”的儀式感,多少還是有些遺憾。

有儀式感的婚禮,是女孩子一輩子都會認真記得的。

如果你還沒有結婚,請記住過來人的這句忠告:一定要給你愛的女孩子辦一場有儀式感的婚禮,無論奢華還是簡約。

4

儀式感也並不是婚禮這種重要時刻的專屬,儀式感可以出現在生活中點點滴滴。

今天帶孩子去照相,去之前我還納悶,在手機拍照如此方便的今天,為何還要費那個神去照相館。去了之後才發現,現在的照相館簡直不要太火爆,不提前一個月預約根本排不上號。我想,拍完了照片,沖洗出來做成相冊,這也是一種儀式感吧。

那到底什麼是儀式感?

有人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也有人說,儀式感是對生活的重視,把一件單調普通的事變得不一樣。

有人喜歡仰望夜晚的星空,有人喜歡欣賞海上日出,有人喜歡和朋友一起燒烤,有人喜歡自己在家烤蛋撻,有人喜歡躺在草地上看書,有人喜歡坐在星巴克碼字……

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遵從內心的選擇,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各式各樣的儀式感。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大多數的生活本身就沒有太多故事,每天在同一時刻、被同樣的鈴聲叫醒,沿著一條固定的路線上班,下班從同樣的路回去,到家往熟悉的沙發上一躺,日復一日,沒有故事,今天過得像昨天,今年過得像去年。

人生太長又太短,我們需要儲存一些感受,讓自己覺得沒有虛度光陰。

如果不來一點儀式感,會感覺日子過得非常快,而日後再往回看時,發現什麼也沒有留下。

如果你覺得身邊的一切都索然無味,也許是時候需要一些儀式感了。

儀式感會帶來自我暗示,暗示我們去認真對待身邊的事物;

儀式感不是讓我們去讚美歲月靜好,而是讓我們在生活中不走過場;

儀式感和金錢無關,和權力無關,和地位無關,它關乎一個人內心深處的生活態度。

那麼,沒有儀式感的生活,只會剩下兩個字:

無趣。

別做一個無趣的人。

-THE END-

少雞湯 少勵志

二少讀書

每天精進一點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