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抗戰蘇聯援華航空隊奇襲駐臺日軍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蘇聯空軍緊急抽調大批骨幹人員,組建“援華志願航空隊”赴華參戰。抗日戰場上,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屢建奇功,其中轟炸臺灣松山機場之戰就是一個經典戰例。負責指揮這次轟炸的前蘇聯軍官費得羅?彼得洛維奇?巴雷寧在其回憶錄詳細描述了這場蕩氣迴腸的突襲戰役。

抗戰蘇聯援華航空隊奇襲駐臺日軍

日將新購戰機藏在臺灣

1938年初,為了彌補在中國戰場上的損失,日本政府向德國和意大利採購了一批新型軍機。但由於種種原因,運載這批軍機及其零部件的運輸船無法直接在上海港卸貨。因此,這些軍機大多先被運至臺灣,日軍打算在那裡的松山機場組裝軍機,然後再讓軍機直接飛赴上海的軍用機場參戰。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日軍還在松山機場儲存了大量航空燃料。通過中國情報人員獲知上述信息後,駐紮漢口的蘇聯援華航空隊決定轟炸松山機場。

但是,對松山機場實施轟炸並不容易——松山機場路途遙遠,而蘇聯航空隊所駕駛的轟炸機不足以支持其進行不問斷的往返飛行。此外,一旦燃油耗盡,這些轟炸機不可能在臺灣海峽上空迫降,因為它們不是水上飛機,在海面迫降極易發生機毀人亡的事故。此外,還沒有戰鬥機為轟炸機護航。因此,此次行動必須達成突然性,讓日軍防空力量毫無準備。為此,蘇聯飛行員們準備先直飛臺灣島的北部,對日軍防空部隊形成誤導(讓日軍猜不透轟炸機的真實目標),然後再右轉90度,進而南下突襲松山機場。

抗戰蘇聯援華航空隊奇襲駐臺日軍

日軍戰機來不及應戰

行動時間最終被定在了1938年的2月23日,這天同時也是蘇聯的“紅軍節”。然而在行動當天,卻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緊急情況。

轟炸機編隊首先遇到了天氣問題。當天本來預計是個晴天,結果漢口上空佈滿烏雲。就在烏雲好不容易散去、轟炸機編隊準備起飛之時,機場突然響起了警報聲——地平線上出現了幾個黑點;那是日本人的飛機,他們正向機場直撲過來“日本人是衝著我們來的嗎?是不是有人把我們的計劃洩露給日本人了?我很少失去鎮定,但坦率地說,在那個當口,我的身體在發抖。”巴雷寧在回憶錄中如此寫道:“如果日本人現在實施轟炸的話,整座機場都會被炸上天,因為機場上停滿了加滿燃油且掛滿炸彈的轟炸機。”

抗戰蘇聯援華航空隊奇襲駐臺日軍

然而,就在巴雷寧已經能用肉眼辨認出日本軍機之際,日機卻突然來了個大大的左轉彎,然後很快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裡……日本人為什麼沒有轟炸這座停滿飛機的機場?這至今仍是未解之謎。不過在當時,巴雷寧沒空想那麼多,一場虛驚之後,他下令28架滿載炸彈的蘇制中型轟炸機依次升空。這些轟炸機很快爬升至5500米高度,然後向臺灣飛去。在高空中,蘇聯飛行員們普遍出現了頭暈、心跳過快、昏昏欲睡等缺氧症狀,但也正因為實施了高空飛行,蘇聯轟炸機編隊成功避開了日軍的巡邏機,達成了戰術上的突然性。機群先是按原定計劃抵達臺灣北部,然後急轉彎,朝著南面的松山機場飛去,同時,機群逐漸下降至投彈高度。

當時日軍將松山機場視作“安全的大後方”,因此沒有做任何的防備(這次突襲的確是臺灣自被日本侵佔後,第一次遭到外來空襲),直到蘇聯飛行員開始投彈之後,地上的日本人才反應過來,並匆忙用為數不多的高射炮進行反擊。但日軍的零星反擊根本構不成威脅。在很短時間內,蘇聯飛行員就將攜帶的所有炸彈(一共280枚)全部傾瀉到了目標之上,松山機場頓時燃起了熊熊大火。由於此次襲擊極為突然,當蘇聯飛行員開始返航時,日軍戰鬥機甚至還沒來得及起飛。

抗戰蘇聯援華航空隊奇襲駐臺日軍

宋美齡親赴慶功宴

順利投彈後,蘇聯轟炸機編隊憑藉最後一點油料飛過了臺灣海峽,隨後按計劃降落在福建山區內一座機場補充燃油。

當轟炸機加油時,巴雷寧得知機群中有一架轟炸機的左引擎發生故障,但該機飛行員憑藉高超的技術,僅靠一臺發動機就讓飛機勉強飛過臺灣海峽。機場工作人員隨即對這架轟炸機的左引擎進行搶修,不久後故障得以消除。在這個小插曲之後,機群重新升空。最後,28架出擊的蘇聯轟炸機一架沒少地回到了漢口。

巴雷寧稱:“回到漢口時,天已經黑了。一位中國空軍的代表走近了我。我猜測他很感謝我們能突襲遠在臺灣的日軍基地,因為這樣能重創日軍士氣。”

就這樣,1938年2月23日,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完成了轟炸臺灣的壯舉。據情報人員事後報告,這次突襲摧毀了40架日本軍機(不包括那些未拆箱、未組裝起來的軍機)、松山機場所有機庫以及大量航空儲備燃油。在後來的慶功宴上,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親自到場,並告知蘇聯飛行員,由於這次襲擊,日軍負責松山機場的指揮官和地方長官都被送上了軍事法庭。

這次襲擊引發的另一個插曲是,由於某些原因,當時中、蘇、日三方都對空襲實施者的真實身份進行了保密。因此,當時不明就裡的西方報紙將這次空襲歸功於“一位美國飛行員的巧妙指揮”。而此次轟炸的真正指揮官,也就是巴雷寧本人,則在當年年底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和列寧勳章。

結束援華任務後,巴雷寧返回蘇聯參加了衛國戰爭,歷任蘇聯第13航空集團軍軍長、第6航空集團軍軍長、蘇聯空軍後勤部門領導人等職務,後於1981年逝世於莫斯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