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國醫大師唐祖宣:中醫高等教育的七個問題

摘錄//孟長海

此文是國醫大師唐祖宣老中醫2012年在全國人大的提案《建議教育部改革中醫教育體制培養中醫藥實用人才》中摘編,七個問題切中肯綮,深刻的反映了中醫教育存在的問題。現摘編刊出,題目由編者擬。原文如下:

我們認為,中醫藥之所以出現眼前的諸多問題,排除諸多客觀因素外,其根本原因是教育體制問題。由於現代中醫教育直接借用了西醫院校的學科教育模式,脫離了中醫的學術特點,培養出了一批中不中、西不西的中醫藥人才。

目前的中醫藥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國醫大師唐祖宣:中醫高等教育的七個問題

第一,缺乏傳統文化背景教育,使中醫學的基石不穩。中醫學的思維方式和理論體系與中國文化一脈相承,若不明中醫文化,不懂中國道學,也就不會深刻理解《黃帝內經》這樣的中醫經典著作,更談不上繼承中醫文化。由於高考進入中醫學校的學子們,在中學時代只學習的數理化,文史哲等基礎課程,面對中醫學所依賴的中國傳統哲學體系、思辯方法和大量的古代經典醫籍,普遍感到茫然和困惑,期望這些學子利用三至五年的專業學習,想造就出一名合格的中醫是完全不可能的。

第二,降低經典價位,是中醫藥人才培養論語空談。中醫經典原本是我們的先人幾千年臨床經驗的結晶,是從客觀的、整體的、恆動的觀點去觀察和調整人體生命活動的經典科學。我們常說既不泥古,又不離宗,這個宗是什麼?這個宗就是中醫藥核心理論,是中醫藥學的自身發展,這些理論和規律,在中醫藥經典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對於中醫經典理應系統的學習、研究和臨床實踐,但在高等中醫藥院校教學中,卻普遍採用新編教材,將《黃帝內經》改變為中醫基礎理論,將《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改編為中醫臨床基礎,將經典著作條分縷析,改頭換面等。不僅如此,還把經典著作只作為中醫專業的課程,其他專業多數不開經典課,而只當作選修課,因此對於經典的學習領悟都很缺乏。這樣的教學方法,不說三年五年,就是十年八年也培養不出一個像樣的中醫來。

國醫大師唐祖宣:中醫高等教育的七個問題

第三,醫藥分家,各自成體系。由於中醫藥院校將中醫、中藥分成兩個並行的專業,學中醫的學生除了學習中藥學外,對於中藥原植物的形態,中藥材的鑑定和炮製幾乎不學。學中藥的學生則偏重於按西醫藥學的研究方法研究中藥,注重中藥所謂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和現代醫藥的製備方法、經驗處方的劑型改造,使傳統中藥符合現代的特色。但殊不知,這樣的中藥已失去了傳統中醫特色和精華。致使中醫師不認識中藥,中藥是不明白藥理。

第四,中西醫兼修,基礎與臨床分離。除中醫課程外,安排從基礎到臨床一系列的西醫課程。一些學校開始選用西醫教材,甚至英文原版教材。臨床實習中,也以西醫診斷技術為訓練的重點內容,而中醫的基礎理論與臨床實習則處於脫節的狀態,學習理論課時不接觸臨床,臨床實習後又不再溫習中醫理論,二者不能有機的結合。

第五,大規模的殿堂式教育。不論大學、中專、還是成人教育都是大批量的招收學生,集中授課。教師上課則來,下課即走。中醫教學尤其講究的是“師帶徒”,即從師學習,只有儘量多的同老師一起臨床、一起布方,聽老師言傳身教,才能領悟中醫的內涵,學到中醫的真本領。而現在除了極少數學生跟隨老師出門診,很少能跟老師深入學習和交流。

第六,對學生要求降低,考試考核形式化。現在的中醫教育很少要求學生大量背誦藥性賦、湯頭歌訣及經典著作原文,教材內容分重點、非重點,一般考試只要求掌握重點內容,考試範圍小,不足以衡量學生所學,只有真正有志於學習中醫的學生才會完全靠自覺增加學習內容並嚴格要求。

國醫大師唐祖宣:中醫高等教育的七個問題

第七,學生公共考試負擔重,畢業就業難解決。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學生除了要學好中醫、西醫的專業課程外,還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學習英語或其他外語,應付大學英語四級、六級考試和相關外語等級考試。這是取得合格本科、研究生畢業證的前提。但中醫院校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一個普遍現象,而且中醫專業的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在各類專業中處於較低水平,給在讀學生產生極大壓力。許多學生及家長不得提前託關係找工作,而耽誤了正常的學習和臨床實習。

我們建議應尊重傳統中醫藥教育應根據中醫藥特點回歸適應重要規律的教育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