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大多数“家训”都是逛人的假文章

大多数“家训”都是逛人的假文章

大多数“家训”都是逛人的假文章

传统文化被推热,作为传统文化的“家训”也自然热了许多。某几个电视台还围绕所谓的“家训”弄了几档子栏目,似乎也比较热。

前些年,“贵族”一词竟然也流行了一阵子,后来,“家风”也热了起来。“贵族”一词能热,说明暴富起来的人,感觉缺少底气,文化的底气,所以,总想有意无意地靠点儿文化传统的边,发现自己的财富和气质完全与那些不沾边,结果靠不住,也就算了。近来,“家风”、“家训”这些词热起来,也是有一股子风的。要说,没有百代,至少也得有十代八代的传承,才可能形成所谓的稳定的家风,大多数谈家风,也就一阵子风,都不知道四代五代以前的祖先牌位在哪儿,谈什么家风!

今天专门说说“家训”吧。

读了不下百篇“家训”,感觉到,所谓的“家训”基本都是假文章,万不可当真。

大多数“家训”都是逛人的假文章

“家训”出于道学家理念,在道统家推崇下,家训只可能是功名利禄之诱导,投机取巧之策术,不可能教后代立身行己之真理。

韩愈,唐宋文学之先祖,不可谓不是有道之师也。他的训子诗《符读书城南》,在当今也几近家喻户晓,为人乐道。可是,满篇功名利禄,不可取,实在也是很不堪。“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全是读书取功名的思路,根本谈不上人生大意。脱不了封建官吏思想。当代世界,读书的作用,除了得一二件生存的技能,更多的是思考的能力。

大多数“家训”都是逛人的假文章

“家训”出于好为后世师的封建迂腐思维。儒家的老祖先就是靠教书起家的,因之,儒家的性格特点,就是好为人师。而“家训”,不光要为当代师,还要成为后世之师。这未免有点滑稽。

至少大家都听说过“代沟”这个词吧。父辈比晚辈一般来说,要大上三二十岁,这就形成了难以跨越的代沟。不同年代,世界观不同,是很正常的。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承认与父母辈有很深的代沟。代沟是很难逾越的,有代沟,当面对其讲道理也不见得通,更何况是用一页纸训示了。过庭之训都贯彻不下去,还要留一故纸堆以苛求训示若干代,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说,家训最多也就是自己一生或半世的生活体会,权当为子孙留点纪念物。

大多数“家训”都是逛人的假文章

人是不可能完全正确评价自己,大多数“家训”实质都隐含着对自己的评论及标榜。

自己评价自己,是靠不住的,万万不可取。看看许多“家训”,起首先自谦一番,“无一事可与后人言”,然而,后来就是一番大道理,还要强调是不可破的道理。寓意自己业已体会了人生真谛,子孙若不如我一样做,一定家业不旺,一事无成。然,后世之世已经变得非前世可以想象了,自己再多的预见性劝诫,也未免能中的。留有家训者,苦心可鉴,实则是没有约束作用的。最最可憎者,还要规范后代要效忠谁,沿着某个道走下去,那得是多专制的前辈啊。其不知,后世的思维绝不是前辈可以限定的了。

大多数“家训”都是逛人的假文章

留下来的“家训”,也确实有可继承的。如果只有训,没有“产”,那么,家训早就消亡了。如果有“产”,那么家训就成了遗产,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的。这里所说的精神,也无非名望。所以说,家训,也就是继承者的身份证复印件而已。

因此说,能流传下来的家训,意义并不在对自己本家后人的训导,其实大多数是想训导世界,可取的,也许只有文辞罢了。

对一个人影响最大的,老师不如父母,尧舜之道不如身边朋友。对一个人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活,而马棒、南墙,是比任何家训都有用的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