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長了胃息肉怎麼辦?7大常見問題一文讀懂

長了胃息肉怎麼辦?7大常見問題一文讀懂

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來源丨胃腸病

胃息肉就是指胃黏膜表面長出的乳頭狀突起,多是由胃黏膜異常增生而來。較小時常無明顯症狀,一般都是在胃鏡檢查、胃腸鋇餐造影或其他原因手術時偶然發現。

那麼胃息肉究竟是怎麼產生的?有沒有可能癌變?需要怎麼治療和預防?

长了胃息肉怎么办?7大常见问题一文读懂

一、為什麼會長胃息肉?

息肉通常分為2種,一種叫腺瘤性息肉,另一種叫增生性息肉。

目前,對胃息肉的病因及發病機制仍不完全清楚,初步研究提示:

1. 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通常是由於胃內感染和損傷引起的適應性反應,如幽門螺桿菌(H. p)感染,在中國感染率達57%~75%,H. p陽性的增生性息肉患者在成功根除H. p感染後,其中約40%的患者息肉完全消退;

2. 而腺瘤性息肉和H. p感染關係不明確,它的發生多與基因突變有關,可能是由於外界或環境因素改變而導致多個基因改變造成的。

3. 家族性息肉有家族史或遺傳可能。

4. 藥物疾病原因:某些藥物長期刺激胃粘膜而發生息肉;也有報道稱質子泵抑制劑長期服用也會刺激產生;此外,胃食管返流症等疾病也會引起息肉發生。

长了胃息肉怎么办?7大常见问题一文读懂

二、胃息肉會癌變嗎?癌變幾率有多大?

胃息肉發生癌變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息肉的大小、類型、形態、數目、部位、上皮間變程度、年齡以及地區和種族等:

① 息肉的大小:

呈正相關,即息肉越大,癌變率越高。直徑小於1.0釐米的有蒂息肉癌變率 小於1%;直徑在1-2釐米者癌變率通常為10%;直徑大於2釐米的癌變率通常為50%。

② 息肉的組織學類型:

腺瘤性息肉癌變率高,其中管狀腺瘤的癌變率為1-5%,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最高約為10-60%,而混合性息肉癌變率則介於兩者之間。

也有人將息肉的表面發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稱之為"原位癌",這時異常細胞僅侷限於上皮的表面而未侵犯到腺體的基底膜。

③ 息肉的形態:

有蒂息肉癌變率較低而無蒂息肉癌變率高。息肉表面光整者癌變率小於5%,呈乳頭狀者約近35%,呈菜花狀或分葉狀者約為50%。無蒂息肉如表面不光整且呈中凹花壇狀易癌變。

④ 息肉的部位:

胃息肉的多發部位是胃竇約佔65%,其次為胃體部約佔20%。此外,一般認為多發性息肉的癌變率高於單發者;年齡越大息肉發生機會越多癌變率越高;腺瘤存在的時間越長,癌變的危險性越大。

⑤ 多發性息肉的惡變率比單個息肉高。

⑥ 增生性息肉一般不會癌變:

增生性息肉也叫炎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屬於胃腺體增生延長,排列比較紊亂,腺體之間有較大的空隙,有的中間夾有未成熟的細胞,絕大多數無不典型增生,癌變率只有0.4%左右。

所以,胃鏡一經發現,應必須取活檢,做活檢的目的就是通過病理證實息肉是腺瘤性息肉還是增生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則上需要切除治療,以絕後患;如果是增生性息肉,依據病因,採取相應措施

三、胃息肉有症狀嗎?

胃息肉患者多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低下,因此出現上腹部輕微疼痛與不適,噁心、厭食、消化不良、體重下降及腹瀉等症狀。息肉表面如有糜爛、潰瘍,可發生間歇性或持續性出血。

本病早期或無併發症時多無症狀。

出現症狀時常表現為上腹隱痛、腹脹、不適,少數可出現噁心、嘔吐。合併糜爛或潰瘍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現為糞潛血試驗陽性或黑便,嘔血少見。位於幽門部的帶蒂息肉,可脫入幽門管或十二指腸,而出現幽門梗阻的表現。息肉生長於賁門附近時可有吞嚥困難。

業內一般的共識是:

  1. 有H. P感染的增生性息肉,需要根除H. P;有研究表明,大約40%的感染者除菌後息肉會縮小或消除。


  2. 腺瘤性息肉原則上需要切除治療(首選內鏡治療)。這種息肉癌變率較高,一經發現,主張及時治療。


  3. 一些增生性息肉,如果較大、糜爛明顯甚至伴出血、病理有異形增生等,也要及時治療。


總之,胃息肉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治療方法,不要過於緊張。還有一些有胃息肉的患者,同時有慢性炎症,這些病人常常息肉摘除了,仍然有臨床症狀,所以還要注意治療炎症。

經內鏡切除是胃息肉治療的首選方法,內鏡治療息肉方法簡便,損傷小,費用低,多數為1次性治療,少數需分次切除。通過內鏡定期隨訪,還可發現息肉復發,並給予及時治療以防止癌變。

1、高頻電凝切除法: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頻電流產生的熱效應使組織凝固、壞死而達到切除息肉的目的。

2、微波灼除法:利用微波可使極性分子振動產生熱效應的原理,而使組織凝固氣化進行息肉灼除,且有止血作用,適用於直徑小於2cm的無蒂息肉,對較小息肉可1次性灼除,較大者則需多次治療。該法操作簡單、安全、成本低、易於開展。

3、激光法:將激光器產生的高能量激光,經內鏡活檢孔導入的光導纖維照射病變部位,通過光能轉變的熱能,使其組織蛋白凝固、變性破壞而達到治療目的。多用於寬蒂或無蒂息肉的治療。

較大息肉可分期多次治療。另外亦可用激光治療,其特點為對病灶周圍組織損傷小,穿透深度淺。激光對準病灶後應迅速進行照射,以免胃蠕動損傷周圍組織。

4、尼龍絲及橡皮圈結紮法:通過結紮息肉根部,使其缺血壞死,達到治療目的。

5、氬離子凝固術:氬氣可通過離子化傳導由鎢絲電極產生的高頻電能,使組織發生凝固效應,近年來應用於內鏡治療,收到較好的療效。主要適用於廣基無蒂,直徑小於1.5cm者。

6、冷凍法:將致冷氣體經特製導管通過內鏡活檢孔直接噴灑在息肉表面,或用特製的冷凍杆對病灶進行接觸冷凍,使組織壞死脫落。因此法對單個較大息肉難以1次性治癒,故目前少用。

7、射頻法:射頻為一種200~750kHz的電磁波,進入病變組織後,局部產熱使其水分蒸發、乾燥而壞死達到治療目的。

8、酒精注射法:內鏡下用無水酒精圍繞息肉基底部一圈作點式注射,每點0.5ml,見白色丘狀隆起為度。一般只用於廣基息肉的治療。

近年有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Hp)感染與增生性息肉的發生密切相關,Hp陽性的增生性息肉患者在成功根除Hp感染後,其中約40%病例息肉完全消退。

因此,對於增生性息肉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時應行Hp檢測,若陽性則應行根除Hp治療,然後根據息肉的消退情況再作相應的處理。

手術適應證為:

  • 大於2cm的無蒂或廣基型息肉。


  • 息肉進行性增大者。


  • 病檢為腺瘤性息肉伴異型增生、可疑癌變和癌變者。如未侵潤到粘膜下層,儘量內鏡下治療。


  • 多發的、家族性息肉,因數量眾多,首選內鏡下分次治療。

當前暫無有確切效療法報道,中醫藥可以針對有症狀的患者進行對症治療,以消除症狀,甚或抑制其生長,但不能消除或縮小息肉。基本可以說,凡是稱純中藥清除息肉的宣傳都是耍流氓。

六、如何預防胃息肉?

1、注意飲食:

在飲食上要有規律,不能飽一頓飢一頓,也不能暴飲暴食,最好就是要少食多餐;對於食物不要吃一些生冷酸辣的食物,不要食用過熱、粗糙的食物,不要偏食挑食,要保證身體營養的需求。

2、戒菸限酒不熬夜:

據有關統計顯示嗜菸酒者胃息肉的發病率要高於正常人,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喝濃茶也不要經常喝咖啡等。

3、防感染:

胃息肉發生證實與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有關。及時檢測並根除Hp至關重要。

4、研究表明,大蒜、綠茶、新鮮蔬菜能抑制胃息肉的生長。

5、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可預防腺瘤性息肉癌變的發生,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抑制環氧和酶介導的前列腺素合成與抑制致癌物激活而發揮作用的。

6、定期胃鏡檢查。

七、胃息肉的預後怎麼樣?

1. 胃息肉一般多為良性,無症狀者甚至勿需治療。增生息肉為非腫瘤性息肉,因為不會發生惡性病變,經內科對症處理,效果較好。為安全起見,很多醫生也會建議在方便的時候切除,以絕後患。

2. 腺瘤性息肉癌變率可達30%~58.3%,活組織病理檢查確診即建議切除治療。

3. 即使及時切除了息肉,還會有復發的可能,也要定期胃鏡複查。具體複查頻度,要看病理性質及其他因素,由你的治療醫生做出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