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道家的清静无为,是否是无所作为,此中有大智慧

道家的清静无为,是否是无所作为,此中有大智慧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各种学说思想流派层出不穷。

在古代的思想文化体系中,那个年代可以说是极度灿烂繁荣。

诸子百家其实源于易经,易经可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其含盖万有,包罗万象,阐述了宇宙万物的变化之道,极富哲理性。

而诸子百家中,对于宇宙万物本源的论述,以道家思想最为透彻。

道家思想,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泰古二皇时代。

两千五百年多年前,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出了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理论。

后来庄子继承与发展,主张清静无为,崇尚自然之道,为道家思想的核心。

那清静无为是什么呢?

道家的清静无为,是否是无所作为,此中有大智慧

后世有很多不明者,认为道家的清静无为,道法自然,等同于态度消极,其实此为谬论。

即使是现代的很多人,也会认为出家的人,就是逃避世事。

其实,学道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出家的人,况且道家与道教是有分别的。

这里不说道教,只说道家思想。真正的清静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放任不理。

而是循道而作,法天地而为,无为是自然而为,不染物性,不为物累,并非听任自然,更非听天由命。

还有人认为,道家求于无用,居于下垢,其实不然。

道家常以守弱、居下、无用,以示道之体现,其实其中之意,并非真的求于无用,居于下垢。

道德经中所说的上善若水,其实说的很清楚。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此以言明道家思想的根本。

只是有很多人认知体系不同,甚至毫无了解,所以言出谬论了。

再者,其实道家之学,也是诸家之纲领,只是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而已。

道家的清静无为,是否是无所作为,此中有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