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在低調中修煉自己——人生修為

在低調中修煉自己——人生修為

人生多舛,世事艱難。這就是說,人生少不了逆境,少不了坎坷,少不了挫折。

順境常常是過去艱苦耕耘收穫的結果,逆境也正是日後峰迴路轉、否極泰來的前奏。因此,你要想取得成功,就得突破人生的逆境,忍受人生的挫折,走過人生的坎坷。

北魏節閔帝元恭,是獻文帝拓撲弘的侄子。孝明帝時,元義專權,肆行殺戮,元恭雖然擔任常侍、給事黃門侍郎,總提心有一天大禍臨頭,索性裝病不出來了,那時候,他一直住在龍華寺,和誰也不來往,就這樣裝啞巴裝了將近十二年。孝莊帝永安末年,有人告發他不能說話是假,心懷叵測是真,而且老百姓中間流傳著他住的那個地方有天子之氣,元恭聽了這個消息,急忙逃到上洛躲起來。沒過幾天就被抓住送到了京師。關了好幾天,由於抓不到什麼證據,不得已又放了他。

北魏永安三年十月,爾朱兆立長廣王元曄為帝,殺了孝莊帝。那時,坐鎮洛陽的是爾朱世隆。他覺得元曄世系疏遠,聲望又不怎麼高,便打算另立元恭為帝,但又擔心他真的成了啞巴。於是便派爾朱彥伯前去見元恭,摸清真實情況。事已至此,元恭也知道形勢發生重大變化,見到爾朱彥伯後開口說:"天何言哉!"十二年的啞巴說了話,彥伯大喜。不久,元恭即位當了皇帝。

人生的路有起有落,逆境雖然痛苦壓抑,但對一個有作為、有修養的人士來講,在各種磨礪中可以鍛鍊自己的意志,從而由逆向順。

人生智慧

低調做人無論在官場、商場還是政治軍事鬥爭中都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實則高深的處世謀略。

在低調中修煉自己——人生修為

謙卑處世人常在

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一副得意忘形的面孔,一副頤指氣使的神情,一副專橫跋扈的氣勢……以這種傲慢的姿態處世,遲早會失敗。

社會的門楣有高有低,只有以謙卑的姿態行走其間,才能順利通過所有的門庭。

羊祜出身於官宦世家,是東漢蔡邕的外孫,晉景帝司馬師的獻皇后的同母弟。但他為人清廉謙恭,毫無官宦人家奢侈驕橫的惡習。

他年輕時曾被薦舉為上計吏,州官四次徵辟他為從事、秀才,五府也請他做官,他都謝絕。

有人把他比做孔子最喜歡的學生--謙恭好學的顏回。曹爽專權時,曾任用他和王沈。王沈興高采烈地勸他一起應命就職,羊祜卻淡淡地回答:"委身侍奉別人,談何容易!"後來曹爽被誅,王沈因為是他的屬官而免職。王沈對羊祜說:"我應該常常記住你以前說的話。"羊祜聽了,並不誇耀自己有先見之明,說:"這不是預先能想到的。"

晉武帝司馬炎稱帝后,因為羊祜有輔助之功,被任命為中軍將軍,加官散騎常侍,封為郡公,食邑三千戶。但他堅持辭讓,於是由原爵晉升為侯,其間設置郎中令,備設九官之職。他對於王佑、賈充、裴秀等前朝有名望的大臣,總是十分謙讓,不敢屬其上。

後來因為他都督荊州諸軍事等功勞,加官到車騎將軍,地位與三公相同,但他上表堅決推辭,說:"我入仕才十幾年,就佔據顯要的位置,因此日日夜夜為自己的高位戰戰兢兢,把榮華當作憂患。我身為外戚,事事都碰到好運,應該警誡受到過分的寵愛。但陛下屢屢降下詔書,給我太多的榮耀,使我怎麼能承受?怎麼能心安?現在有不少才德之士,如光祿大夫李熹高風亮節,魯藝潔身寡慾,李胤清廉樸素,都沒有獲得高位,而我無能無德,地位卻超過他們,這怎麼能平息天下人的怨憤呢?因此乞望皇上收回成命!"但是皇帝沒有同意。

晉武帝咸寧三年,皇帝又封羊祜為南城侯,羊祜堅辭不受。羊祜每次晉升,常常辭讓,態度懇切,因此名聲遠播,朝野人士都對他推崇備至,以至認為應居宰相的高位。晉武帝當時正想兼併東吳,要倚仗羊祜承擔平定江南的大任,所以此事被擱置下來。羊祜歷職二朝,掌握機要大權,但他本人對於權勢卻從不鑽營。他籌劃的良計妙策和議論的稿子,過後都焚燬,所以世人不知道其中的內容。凡是他所推薦而晉升的人,他從不張揚,被推薦者也不知道是羊祜薦舉的。有人認為羊祜過於縝密了,他說:"這是什麼話啊!古人的訓誡:入朝與君王促膝談心,出朝則佯稱不知--這我還恐怕做不到呢!不能舉賢任能,有愧於知人之難啊!況且在朝廷簽署任命,官員到私門拜謝,這是我所不取的。"

羊祜平時清廉儉樸,衣被都用素布,得到的俸祿全拿來賙濟族人,或者賞賜給軍士,家無餘財。臨終留下遺言,不讓把南城侯印放進棺柩。他的外甥齊王司馬攸上表陳述羊祜妻不願按侯爵級別殮葬羊祜的想法時,晉武帝便下詔說:"羊祜一向謙讓,志不可奪。身雖死,謙讓的美德卻仍然存在,遺操更加感人。這就是古代的伯夷、叔齊之所以被稱為賢人,季子之所以保全名節的原因啊!現在我允許恢復原來的封爵,用以表彰他的高尚美德。"

羊祜是成功的,上至一國之主,下至黎民百姓,都對他表示敬佩。羊祜的參佐們讚揚他德高而卑謙,位尊而謙恭。

人生智慧

謙卑是一種智慧,是為人處世的黃金法則,懂得謙卑的人,必將得到人們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

大智若愚,實乃養晦之術

從做人的原則來看,大智若愚體現為以靜制動、以暗處明、以柔克剛,是為降格以待的智慧。

愚、拙、屈、訥都給人以消極、低下、委屈、無能的感覺,使人放棄戒懼或者與之競爭的心理。但愚、拙、屈、訥卻是人為營造的迷惑外界的假象,目的是為了要減少外界的壓力,或使對方降低對自己的要求。

在低調中修煉自己——人生修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