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湖北最美县城之一,位于宜昌,风景如画

湖北最美县城之一,位于宜昌,风景如画

​学过古文都知道,我们都曾背过《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反应了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远大抱负,屈原除了是个诗人,他还是个很优秀的政治家。真的很好奇,什么样的地方会出这样全能多才的人呢,正好端午小长假,我就收拾了下行囊,去了屈原的故乡——湖北秭归县。

从宜昌往西北方向行驶一百多公里左右就是人杰地灵的秭归了。我们这次去秭归不仅了解了屈原故乡端午习俗,还知道秭归县原来还有那么多好玩的景点值得去旅行的,小编带大家好好介绍吧。

浪漫又迷人的月亮花谷景区

湖北最美县城之一,位于宜昌,风景如画

宜昌秭归县最浪漫的景区莫过于月亮花谷景区了,这里不仅环境秀美,适合拍美照,放眼望去,巍峨的大山下有一大片平原地区,万花盛开,风景秀美,绿草成荫,山峰秀丽。月亮花骨景区很大,看到可爱精致的红墙蓝瓦的民宿,忍不住想多停留几天,住在这里一定很惬意吧

湖北最美县城之一,位于宜昌,风景如画

《离骚》中经常会有类似“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之类包含植物的诗句,诗句中江离、辟芷、秋兰都是香草的名字。在月亮花谷就可以看到种类繁多的香草以及其他植物,简直是“花的海洋”。这里游乐项目也很丰富,景区做了很多童趣的元素,,遍地的卡通墙画十分有趣,看见白色的花柱上画着可爱的比卡丘,也看见稻草人扎成的光头强和熊大熊二。是一家人举家出游的好去处。浪漫花海,坐在那拍拍照都是极美的。

湖北最美县城之一,位于宜昌,风景如画

而到了晚上,灯光秀一开,完全把人带入到了童话世界,不管是彩灯做成的心型长廊,还是勾勒的求婚图案,都让人心生浪漫的细胞。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都是最美的时节。

诗情画意的屈原故里

湖北最美县城之一,位于宜昌,风景如画

湖北最美县城之一,位于宜昌,风景如画

端午节要学习《离骚》和纪念屈原的话,屈原故里景区是必去的地方。毗邻三峡大坝直线距离600米的地方,就是屈原故里了。夏天的屈原故里景区,诗情画意、古色古香,种满气质高洁的竹子,500亩的地方是整个楚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极为厚重。天空晴朗,蓝天白云下的房子像一幅画一样。阳光照在房子上,门口的红色对联熠熠生辉,走进室内,书桌上放着文房四宝,依稀能感受到屈原再这片土地创作的样子。

湖北最美县城之一,位于宜昌,风景如画

湖北最美县城之一,位于宜昌,风景如画

让人视野开阔的是观景台,石雕的是竹卷的《离骚》,远方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近处绿树成荫,让人心中的郁闷雾霾一扫而空。秀丽风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又想起那句: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书时常用屈原这句名言勉励自己!来到秭归县的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了解到这里的人都在积极传承屈原文化。夏天的屈原故里,十分的静美,竹林下的老屋古色古香,仿佛诉说着久远的屈原故事!

链子崖景区有“天下第一缝”奇景

湖北最美县城之一,位于宜昌,风景如画

在屈原故里的观景台上看到的三峡大坝山水风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想要一览壮阔宽广的三峡风光就需要登高处,于是我我来到了链子崖景区。这个景区真的跟名字一样,山峰挺拔,悬崖峭壁,艰难险阻。但是为了看到美景,我和小伙伴也是拼了。

湖北最美县城之一,位于宜昌,风景如画

长江西陵峡南岸,屹立于兵书宝剑峡和牛肝马肺峡之间,悬崖峭壁上,裂开的山峰,中间相隔的最多六七米,相隔的两座山峰之间用铁链连着。就像紧紧的拉住两座断开的山峰一样。现在看来根本不可能不借助外力登上去,听说古人打造了铁链,然后这几百多米的绝壁上,徒步前行,那是需要多么难得的勇气和力气呀。

湖北最美县城之一,位于宜昌,风景如画

登上了链子崖山顶,真是应了那句话“无限风光在险峰”,崇山峻岭间,湖水像面镜子,平地上的几户人家像几颗星星点缀着这片大地。总之,我非常喜欢这里,原生态的自然风景,让人心情舒畅,一下忘记所有烦恼。

有着“中华第一漂”美誉的九畹溪漂流

湖北最美县城之一,位于宜昌,风景如画

湖北最美县城之一,位于宜昌,风景如画

喜欢玩水的话,一定要秭归体验一下有着“中华第一漂”美称的九畹溪漂流。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若是来一场漂流真是是透心凉,心飞扬!九畹溪漂流和其他漂流不一样,不仅可以感受刺激好玩的乐趣,一路上还能观赏美丽的九畹溪风景,清泉飞瀑、碧波荡漾,全程漂完大概两个小时,另外漂流的时候一定做好安全措施,注意防晒哦!

湖北最美县城之一,位于宜昌,风景如画

端午在我国是一个重大的农历节日,我们有很多的习俗,吃粽子,煮鸭蛋,放艾蒿,赛龙舟基本上都是用来纪念我们伟大的诗人屈原。时间越来越长,历史在一步一步的前进,很多过节的仪式感已经被现在匆忙的脚步忽视,而这次去了秭归,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当地的浓烈的风土人情,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秭归,值得你来再次来到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