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常州一女子吃飯太快撐破食道 延誤就醫失血過多

很多人吃飯總是喜歡狼吞虎嚥,就算不趕時間也是三下兩下就吃完。這種飲食方法不但不利於健康,有時甚至會發生意外。最近,常州市第四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就收治了一位因為吃飯速度過快,導致食管裂傷的患者。

前幾天,家住新北區的李女士實在忍受不住自己咽部及胸骨後的疼痛,到市第四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就診。通過交流醫生得知,李女士在4天前食用千層餅和海鮮餛飩時,吃得非常快,吃完沒多久就感覺不舒服,晚上還嘔吐出了咖啡色液體。

市第四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沈俊告訴記者:“患者大概在家裡自己吃消炎藥吃了3天左右,才到我們醫院裡來,當時的話她還有嘔血,黑變的情況,當時門診做了一個胃鏡,顯示從23公分到30公分,就是7釐米長的食管,整個粘膜全部撕裂,包括很大面積的出血。”

常州一女子吃饭太快撑破食道 延误就医失血过多

由於食道大面積撕裂受損,導致李女士血常規中的血紅蛋白僅有每升52克,屬重度貧血,如不做治療,很有可能危及生命。醫生立即對李女士進行了禁食、抑酸、止血等治療,一週後病情才逐漸好轉。醫生介紹,食管是咽和胃之間的消化管,有三個狹窄處,一般情況下成人自吞嚥食物開始,到食管蠕動到達食管末端需要9秒鐘,如果吃得太快或一次性吞嚥食物過多,容易導致食道粘膜甚至肌肉層損傷。

沈俊說:“我們碰到的情況有幾種,進食比如魚,會有魚刺,吃骨頭,雞骨頭這些問題,都是沒有細嚼慢嚥以後,引起的一個誤服,如果充分咀嚼的話,那些食物都應該能分辨出來,第二,可能春季像竹筍這些粗纖維食物比較多,吞食過快肯定會對食管造成物理的一個損傷。”

據數據統計,市四院一年做胃腸鏡檢查的患者約有一萬例,其中每100個患者當中,就有1到2個類似李女士這樣因吃得太快導致消化道損傷的患者;而且這其中,中老年人的佔比較多。

沈俊說:“老年人,像那種乾性的食物他吃的太快,可能會出現一個梗阻,因為老年人的食管它比較僵硬,蠕動能力可能比正常人差一點,它有時候可能會堵在那裡,堵在那裡就要通過胃鏡把那些異物取出,特別是那種食管癌或者是以前做過治療的病人,可能這方面的危害會更大一點。”

醫生建議,市民在進食的過程中應該細嚼慢嚥,這不止是為了享受美食,還有很多其他好處,如控制體重,清潔口腔等等,更主要的是,細嚼慢嚥可以促進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防止消化道的“堵塞”產生的不良影響,從而更好的保護食管和腸胃。

醫生同時提醒市民,在進食後如果出現咽喉梗阻感,或者胸骨後疼痛等其他不良症狀,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切不可擅自吃藥,延誤病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