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朱文杰:青铜器之乡在陕西——从《西周青铜器》邮票说起

青铜时代,是人类历史文明经过石器、彩陶时代的又一个重要的时代。而青铜艺术也是中国灿烂文化艺术攀登上的又一个高峰。 1982年12月25日,为了展示中国古代铜器艺术的辉煌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西周青铜器》特种邮票,全套8枚。其中5枚就出土于陕西。

作为周秦的发源地,陕西西周青铜器无可争议的出土第一大户,自汉代西汉宣帝神爵四年以来,不断地出土,陕西出土的青铜器占全国出土青铜器总量的近70%,其数量之多,器型之大,造型之美,铬文之珍贵,实为罕见。两千多年,竟然毫无资源枯竭的迹像。其中更是极品迭出,从晚清出土的四大国宝重器,到这套《西周青铜器》特种邮票展示的五件青铜器国宝经典,还有上了邮资封的逨盘,陕西自然成了举世注目的青铜器之乡。其具体的位置,首先是位于宝鸡的周原,西周王朝发祥肇始之地,宗庙所在地。其次是长安的丰镐二京,西周王朝的京畿之地。

朱文杰:青铜器之乡在陕西——从《西周青铜器》邮票说起

第一枚是《西周青铜器》邮票(8-1),图案选用了1963年在陕西宝鸡贾村镇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何尊”。

“何尊”为国宝重器,是被国家文物局认定的不得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为周成王五年名何者的贵族所制,所以名为“何尊”。 尊,是古代尊贵的酒器,于是就有了“九五之尊”、“至尊至贵”的吉祥光环。是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铭的铜器。何尊内胆底部刻有一篇122字的铭文,青铜铭文,就是用青铜铸造出的宝贵历史,印证史籍或弥补史籍的不足。其中“宅兹中国”,更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价值非同一般。 铭文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继承武王的遗训,开始营建被称为“成周”的洛邑,这一重要史实,对研究西周初年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何尊”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口圆体方 ,通体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装饰,颈部饰有蚕纹图案,口沿下饰有蕉叶纹。整个尊体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则为卷角饕餮纹,圈足处也饰有饕餮纹,工艺精湛,纹饰瑰丽,器形雄奇特异又不失典雅庄重,浑厚古朴中可见森然臻妙。不愧为一件“独尊中国”的珍品文物。

朱文杰:青铜器之乡在陕西——从《西周青铜器》邮票说起

第二枚是《西周青铜器》邮票(8-3),图案选用了1976年在陕西临潼零口镇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利簋”。

“利簋”也属于国宝重器,《国家人文历史》把利簋评为九大镇国之宝。此簋的主人是利,所以被称为利簋。利簋簋底虽只有铭文32字,但一字千金,铭文中的:“武王征商,唯甲子朝”,记述了武王灭商的日期。使古代史上著名的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战”有了一个绝对年代,也印证了《尚书·牧誓》中“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的记录,与《周书》、《淮南子·兵略训》等古代文献所记相合,填补了这段历史年表上的空白,成为这一段史实的唯一文物遗存。称之为稀世绝品,价值连城都似有不足。为商周断代提供了不可代替的实物标本。所以也有人称其为“武王征商簋”,因而也被人誉之为西周第一青铜器。

“利簋”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簋腹和方座饰有饕餮纹、夔纹,圈足饰有夔纹、云雷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

簋是一种古代食器,用来盛装煮熟的稻、粱等食物,犹如现代的饭盆、饭碗。在祭祀或宴享时,它又是一种重要的礼器,和鼎配套使用,供奉在神坛上祭祀祖先和天地。按周代礼制中用鼎制度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九鼎八簋”组合的最高礼仪。它是目前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造型端庄稳重。为了显示簋主人的贵族权势,两面和方座的四面各铸一突睛暴牙的饕餮纹,狞厉可怖,森然逼人。

朱文杰:青铜器之乡在陕西——从《西周青铜器》邮票说起

第三枚是《西周青铜器》邮票(8-4),图案选用了1979年在陕西省淳化一座西周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牛首夔龙纹鼎”。因出土于淳化又称“淳化大鼎”。是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中最大、最重、最精美的的圆鼎。高122厘米,重226公斤。从1979年出土以来打破了由盂克二鼎(大盂鼎、大克鼎)保持了一百多年的重量和大小的圆鼎记录。只是该鼎无一字铭文,在以铭文论价值的青铜器中甚为可惜,但身居“重量冠军”而名世,也堪称绝顶。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牛首夔龙纹鼎” 腹部有三个兽头,与鼎的三足对应,鼎口下一周纹饰是由两条夔龙一纹相向相成的饕餮纹。器形宏伟,饰物饰纹浮雕化,为鼎器少见。此鼎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腹壁上铸有三个半圆形大耳,这种形制的铜鼎为特例,至今仅见此一器。鼎身上的主体图案,正是牛头蜴身龙纹。这只牛头的两侧,却分别长出大晰蜴龙的身躯,有一肢体,分出四趾,浑身长满鳞片,尾巴卷曲向上。也许是为了更明白无误地证明,这是一只牛头蜴龙,在这一龙头下面,还铸造了一个完全写实、明确无误的牛头。鼎的上口,还分别雕有四条鳄型原龙。其造型高大魁伟,纹饰庄严神奇。

确实这种夔龙纹饰,有着原始龙的特征,牛首、蜴身、鳄型的综合体,《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夔,神魅也,如龙一足。” 但笔者还感到这种图案的安排,是否还有把牛头,当作向上面的代表着神和天、氏族图腾的蜴身鳄型夔龙进献的祭品呢?你仔细看看,此图案纹饰正中对着的兽面,口下浮饰一牛首。兽面咧嘴奋爪,似作啖牛之势。当然了,把龙的形象雕铸在祭祀和宴飨的青铜礼器上,也有把自己标榜成龙的后裔的意思,即所谓“既见君子,为龙为光”(《诗经·小雅》),以龙族而自居,显示地位的尊贵,光宗耀祖。

鼎为最高统治者所据有。由炊器的功能转变成行使统治权力、祭祀天神、先祖的礼器和祭器。是神权、王权的代表物。中国上古时代有黃帝铸鼎荆山(今西安阎良区),还有禹铸九鼎之说,即用鼎象征天下九州。另外,把争夺最高权力叫“问鼎”;把夺得了最高统治权叫“定鼎”;把辅佐君王治理国事的宰相叫“辅鼎”;三国时称魏蜀吴为“三足鼎立”,把重大政治改革叫“鼎革”或“革古鼎新”等等。

朱文杰:青铜器之乡在陕西——从《西周青铜器》邮票说起

第四件是《西周青铜器》邮票(8-5),图案选用了1976年在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折觥”。

“折觥”属于国宝重器,是西周昭王时铸造的盛酒器,因器物主人名折而得名。此觥通高28.7厘米,腹深12.5厘米,口宽11.8厘米,口横7厘米,重9100克。为长方形腹,有盖。盖前端做成酷似一只夸张的野羊形的兽头,曲角,巨鼻,獠牙外露,但却显得很温顺;整个器物造型精美,神秘中带点滑稽,纹饰设计独特,由羊、鱼、象、蛇、鸮、燕子、蝉等几十种动物组合而成,中为鸷鸟,下为象鼻,两侧饰回首夔纹,口部和长方形圈足饰夔纹,盖的颈部以下有饕餮纹面。四层花纹重叠显得富丽堂皇,制作之精巧骇俗惊世,充满夸张的变形之奇思妙想,弥漫着一种狞厉冷峻又和顺祥瑞之美,寓意深邃,充溢着东方智慧的结晶,并可以称之为东方印象派艺术经典的萌芽。

这应该是笔者发现的西周青铜器中万里挑一的,最漂亮精美的艺术珍品,并特别喜爱。有幸的是笔者曾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怀抱这件纹饰最华丽的青铜器国宝留过影。当时是和陕西电视台去周原博物馆拍介绍西周青铜器的电视片,我是策划,因为玻璃展柜内光线不行,需把“折觥”搬到外边拍摄,当我抱出时,导演及时抢拍留影。这可以算是我第一次与国宝级文物如此亲近啦!

觥是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的一种造型较为奇异的酒器。觥出土较少,陕西仅三件,除牛觥为商代外,折觥和日己觥都是西周中期器。“折觥”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器与盖铭文相同,各40字。折觥造型稳重,铸造精美,纹样繁复,装饰富丽,且方形兕觥又较少见。专家认为此器应属西周昭王时代,是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作为酒器的折觥,成语中有“觥筹交错”指的就是它。

朱文杰:青铜器之乡在陕西——从《西周青铜器》邮票说起

第五枚是《西周青铜器》邮票(8-8),图案选用了1963年在陕西省扶风县齐家村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日已方彞”。

“日已方彞” 酒器。通高38.5厘米,口长17厘米,宽20厘米,长方体,四壁较直,四角有扉棱,异常之精美生动,器上有四坡形的盖,形似屋顶。盖顶饰变形兽体,盖缘和圈足上饰小鸟,器的四面以兽面纹和鸟纹为装饰。这种方彝在器形上和西周早期流行的方彝有所不同,其年代可能略晚。

“日已方彞”装饰华美富丽,粗犷豪放,匠心独运,有巧夺天工之造化神力,古朴神秘,雄伟端庄,以饕餮纹为主题纹饰,具有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它的器盖和内底各有内容相同的18字铭文,大意是天氏为亡父日己铸造祭器,庇护子孙万代。

“日已方彞”出土时与日己方尊和日己觥三件成套,给人深刻之印象,皆为的酒具。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日己”是做器者父亲的名字。所以三件青铜酒器前边皆以此冠名。

《西周青铜器》特种邮票之发行,方寸之间展现出一座闪烁着青铜之光,沟通天地的艺术殿堂。让世人进一步认识了一组精彩纷呈,多为国之瑰宝的青铜器,认识了青铜器之乡的周原和周之都城长安之丰镐两京。而这个誉满华夏的青铜器之乡,直到现今还不断有惊世精品出土,让你应接不暇,让你的震惊连续叠加。例如2003年初眉县杨家村出土的一座青铜器宝藏。27件国宝件件有铭文,总计达4048字。轰动世界,创造了文物出土的8个第一。还有2012年5月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先后发现西周贵族墓葬,出土商末周初青铜器200余件,这是30多年来中国商周墓葬考古的一次非常罕见的重大发现。

确实,如此神奇而神异的青铜器之乡,太让人不可思议啦!你不知道等待你的下一回,又该是什么特大的惊天新闻。

2013、7、14---16于长安龙首苑

朱文杰:青铜器之乡在陕西——从《西周青铜器》邮票说起

朱文杰:1948年生于西安,现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文史馆馆员。系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出版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 《长安回望》《吉祥陕西》(上、下卷),《邮票上的美丽陕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