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六尺巷”的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以心寬、性善,不斤斤計較、不結怨、不生恨、不尋仇的修養,昇華了自己的人格。

“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佐證。

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叫張英的安徽桐城人,在朝廷當官,官至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權勢顯赫。

有一天,遠在桐城的家人給張英寫信,要他出面擺平一件“宅地糾紛”案。

事情的起因,是吳姓鄰居因為蓋房子,想佔用兩家府邸之間,一塊原本作為交通使用的地,張家人不同意,但官司訴至縣衙門,也沒有結果,無奈之下,張家人希望張英出面干涉。

張英在瞭解事情始末之後,提筆給家人回信道:“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讀罷,明白張英在勸他們“少計較,多謙讓”,主動讓出了三尺空地。而吳家見狀,大受感動,也出動讓出三尺。

就這樣,張家與吳家之間,形成了被人傳頌至今的“六尺巷子”。

“六尺巷”的故事。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張英這樣寬宏謙讓,總有一些人,他們睚眥必報、斤斤計較、以暴制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