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峨眉山祝家大院:藏在小山村的百年“豪宅”!


视频制作:王欣悦、耿思怡(实习生)

峨眉普兴乡位于峨眉山市与夹江县交界处,地处丘陵山区,一直以来当地人靠着盛产的优质茶叶、果蔬过着悠然的田园生活。直到2007年这个恬然宁静的乡镇才因为绚烂的千亩桃花被人们所知悉。

然而普兴乡境内却还有另一鲜为人知的去处,这便是始建于清朝末年的祝家大院。2012年,这座四川坊间历史文明缩影的川西木质四合院,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至今日,它在那里已经历经了100多年的风雨,见证了一个家族从发迹、鼎盛直至衰落的人间往事。

峨眉山祝家大院:藏在小山村的百年“豪宅”!

3000平米大宅隐迹于山林

百年风雨侵蚀不腐

从普兴乡政府再驱车十余分钟,便来到了祝家大院所在的光明村,这座盛产“脆红李”的小山村乍眼一看格外地不起眼,让人很难想象这便是当年大户祝家的落脚之处,并在这里耗四代人心力营建起了一座面积近3000平米的大宅。

祝家大院位于全村的制高处,坐南向北,进村一眼便能观其所在,从大路沿着青石条铺成的石阶向上,就来到了大院正门,大院建于小山顶部,先造平台而后筑屋,整个平台皆用青石板所铺建。

峨眉山祝家大院:藏在小山村的百年“豪宅”!

大院为纯木质结构四进吊脚楼四合院,呈一字型布局,现仅存一进半,进入正门上方为一鼓乐楼台,正堂开三道大门,正中大门以平板样式上挂有铜质吊门环,两边各一道门稍小。完整的四合院由正房,前房,左右厢房组成,单檐,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梁架,通高7米。

在这百年时光中,不仅大院毁去大半,人丁也不复往昔兴旺,只有一位姓祝的老大爷驻守其内。

峨眉山祝家大院:藏在小山村的百年“豪宅”!

回忆起大院当年的光景,祝大爷说,从前所有的门上方都有木雕花格,下方则雕有山水花鸟、人物战场木刻;外房每道窗户都以雕刻花格为饰,极尽匠人巧心,而现在这些装饰都已经不知何时被拆走更换为普通木条。

如今,在大院内木柱石墩上还留存着各类雕刻精细的花纹,且大院的所有木梁都是整根弯曲弧度一致的上乘木料做成,百年风雨侵蚀而不腐,可想见当年造屋时用料的考究精致,而屋内的旧有家什历经多年后也仅剩四个木制大柜和两条长凳,但稍留心便能发现这些老物件细微处的浮雕凿刻都可谓件件精工。

峨眉山祝家大院:藏在小山村的百年“豪宅”!

祝家是官商一体大家族

大院修筑历经四代

现在,这座曾经鼎盛一时的大院早已不复当年光景,与之同时被冲淡的还有人们对曾经的记忆。祝大爷的父辈曾跟他提起过,其家族不可考证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时期,祝家原籍乐山棉竹镇附近,因夹江县境内的一次地震导致祝家大院所在的光明村周边人口骤减,祝家才被迁徙至此。

而目前可以考证的历史可追溯到大院始建者祝学坤,他在其父造纸、耕地的家业上扩大规模后,建成了祝家大院的第一个四合院和一个小四合院;其后第二代、第三代祝家子弟均继承父业,先后建成了第二、三个四合院,直至民国时期祝寿南、祝明镜两兄弟方将祝家推向了鼎盛,最终建成了这个四进吊脚楼四合院。

峨眉山祝家大院:藏在小山村的百年“豪宅”!

其中哥哥祝寿南曾任民国时期夹江县永兴乡乡长、民团团总,与当时的国民党四川省府、乐山州府官员有着密切来往。

据当地老人赵大爷回忆,他十多岁时曾在祝家帮工,当时祝寿南利用自己的职权之便,经常运送自家生产的土纸到重庆、上海等地销售,获得了大量的收入。

峨眉山祝家大院:藏在小山村的百年“豪宅”!

而其弟祝明镜则习得了父辈的造纸技术,把自家的造纸产业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形成流程式生产。此外祝家的山地竹林每年也可带来4000多两的租银,据村内的一些老人曾听父辈说起,祝家每年收租银时因为银两太多只能有撮箕搬运。

除了造纸和竹林,现今的普兴乡及周边多个乡镇半数以上土地均为祝家所有,这上千亩水田也是祝家收入的重要来源,据估算,祝家每年光水田便能收得租粮超过5000担。

峨眉山祝家大院:藏在小山村的百年“豪宅”!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唯有木梁上留存至今的“匠心”依旧诉说着它当年的风光。昔人已去,留下的是这座乐山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最完好的吊脚楼四合院,经过专家勘察,整栋建筑在几何、力学、美学等方面的原理应用均可称独具匠心,能世代传承保存至今可谓稀有。

目前,祝家大院已成为乐山地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不仅是坊间历史文明的整体缩影,同时也值得人们漫步其间以追溯历史的渊源。

峨眉山祝家大院:藏在小山村的百年“豪宅”!

本文综合各类文史资料编辑,如有不详尽之处,敬请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