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病人多、病情重——廣東醫護人員眼中的武漢漢口醫院

病人多、病情重——廣東醫護人員眼中的武漢漢口醫院

27日凌晨4點的武漢街頭,

廣東醫療隊暨南大學

醫護人員在寒風中下班。

按醫療隊的排班,

這段路由醫療隊的其他成員

陪送他們回住地。

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

26日11點廣東醫療隊

中山二院首批醫護回到住地交班

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

你可見過如此冷清的武漢街頭?

交班回來的醫護人員在手記裡寫道:

“回來的路上,下著綿綿細雨,

我感覺挺冷的。路上行人很少,

偶有一兩輛出租車經過。

我突然想起,

這可是大年初二的武漢街頭啊。”

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

一批醫生換下防護服準備交班

在定點醫院裡面,患病的武漢市民狀態如何?醫護人員如何開展工作?我們拿到了在漢口醫院值守的醫護人員寫的日記,這當中給出了救治病人的一手信息。

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
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25日上午在金銀潭醫院隔離病區查看病人,26日上午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重症隔離區查看病人。他表示,病區裡有專門的手機對外聯繫,手機不帶出病區。

病人信任,物資短缺

廣東醫療隊中山大學

26/1 武漢,陰雨濛濛

我們從9點多出發,開工作前動員交接會,緊接著看病房情況,到15:50分作為第一批援漢醫護人員進入隔離病房。我們的物資是短缺的,甚至我們連防護服的標準鞋套都沒有,護目鏡用的也是病房消毒使用多次的,時間倉促連基本的護士鞋都沒有。快6小時的工作下來,腳都被磨起泡了。

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

病人們對我們廣州來的醫護人員十分熱情與信任。我們支援的醫護人員與病房的病人數相差懸殊,加之對病房環境、物資缺乏熟悉度,且病房無護工、清潔工協助,有的患者按鈴接針水補液可能都要等上10-20分鐘,可是病人和家屬都毫無怨言,特別感謝廣東醫療團隊千里馳援武漢的義舉。一進病房,接二連三的呼叫鈴聲與護士站絡繹不絕的家屬詢問,讓我們迅速進入戰鬥角色。

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給一位阿姨打留置針,本就一針見血的技術專業活兒,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我想讓廣州的護士幫我打針,不疼,就是心疼你們。都是父母的寶貝,怎麼捨得讓你們大老遠的在闔家團圓的時候遠赴疫區來幫助我們。真的特別感動、特別感謝你們啊!阿姨的話,讓我一下溼了眼眶,觸動到了我內心的最深處,卻也微笑著對她說:好好休息,多喝水,提升免疫力,我們一起加油,就可以早點回家了。

從15:50分入病房到21:20分出病房,連續快6小時滴水未沾,為患者做治療、甚至心理護理,樹立康復的信心,一起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交接完班,褪去沉重的防護服後,肚子的咕嚕嚕聲提醒自己,時間時已然晚上11點。按排班由中山三院兩名男同志來陪送我們回住宿地,寒冷的夜竟然也溫暖了起來。

途經一家茶城,蕭瑟的街道,沒有人行的寂靜,不愛喝茶的自己,居然也有點想家了。我們向家人和組織承諾:我們必能克服困難,保護自己,零感染的一個都不少的回家見你們,武漢加油,逸仙加油,青姑娘加油!

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

醫護人員凌晨3點赴一線值班

\\ \\ \\-

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
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

廣東醫療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急診科護師梁成、

血液內科護師梁玉嬋今天凌晨4:00進入病房

病人多、病情重

我們住到了離漢口醫院步行十幾分鍾路程的酒店。這裡離引爆疫情的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直線距離不過三公里。

昨天(26日)下午,南方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曾振華作為第一批值班醫生(共三位)匆匆走進了漢口醫院三號樓第二層的病區,即原漢口醫院呼吸科。完成了近六小時值班任務後,回到酒店的曾振華醫生看起來很疲勞。他笑著提醒我,“穿上紙尿褲,夜裡的班有八小時呢,真的有需要,不過就是走起路來挺沉的”。

今晚(27日),我就要參加第一個醫療值班了。我今天會再繼續演練穿脫防護服。從下班的兄弟姐妹口中得知,病區病人多、病情重,一些防護物資還沒跟上,像防護面屏、眼罩還比較緊缺,但願後面會逐步改善。

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

兩位護士為肖大夫理髮。

剪短點,不然感控不到位。

昨天上午(26日),許多隊員隨值班人員一起出發,實地考察了漢口醫院的環境佈局。院方跟我們介紹了疫情防控收治情況和我們即將接收的病區情況。回來的路上,下著綿綿細雨,我感覺挺冷的。路上行人很少,偶有一兩輛出租車經過。我突然想起,這可是大年初二的武漢街頭啊。“不要怕,不要難過,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不就是這樣一次次戰勝各種困難和敵人,不斷走向強大的嗎?會過去的,加油!”——我不自覺的攥緊拳頭給自己打氣。

對了,這兩天許多武漢市民也通過留言和私信給我們醫療隊致謝、打氣。也有很多南方醫科大學的校友們發來慰問祝福,謝謝你們!願這寒冬能早點過去,願這雲霧能早點散去,陽光暖暖照在我們身上!

多一個人值班,

就能幫多一個人

廣東醫療隊暨南大學附屬

1月26日

1月26日晚8點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療隊有4名醫生進入病房開始輪值工作!首批進入病房的是ICU汪志剛副主任醫生、感染科李敏然副主任醫生呼吸內科陳麗主治醫生。年過半百、作為二線的呼吸科吳義副主任醫生義無反顧的主動加入到一線值班中,只為更多的幫到患者。他說:現在疫情嚴峻,多一個人值班就多一份力量,就能幫多一個人。

晚上7點我們提前到達醫院,穿好隔離服,按照規範要求做好二級預防,為進入病區做好防護。8點進入病區後立即投入緊張的工作中。整個病區有近80名患者,其中有不少危重患者。每當患者有不舒服,“醫生XX床血氧低了”、“醫生XX體溫39攝氏度”…吳義副主任醫生和汪志剛副主任醫師總是衝在最前面去看望患者、詢問病情,並給予相應的處理。同時還不時叮囑大家要注意個人防護安全。

凌晨3點半,與下班醫療組交班後,吳義副主任醫師、汪志剛副主任醫師、和陳麗主治醫師才拖著疲憊的身軀離開醫院。

結束了一段時間工作的醫護人員

是什麼樣的狀態?

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

由於長時間戴著口罩,

有的醫護人員出現了壓瘡和壓痕。

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

早上八點下班,開始排隊脫防護服。真正換洗結束就快12點了,正好早飯午飯一起吃。基本上四個小時下來,大家臉上。耳朵上的嘞痕都很深,都表示耳朵特別痛。

除了防護服、口罩等必備裝備,

醫護人員還有一項秘密武器:

成人紙尿片。

這是廣東醫療隊的後勤保障成員在武漢採購的。

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

廣東醫療隊南方醫院老年科護師鄒豔平講述:人生中,第一次穿上了成人紙尿褲!三點組隊出發,十一點下夜班回到酒店,洗漱完畢已經是中午十二時。十一個小時後,我終於喝上了今天的第一口水!

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

兩位醫護人員下班回到住地,同事們用自備的含氯毛巾,對他們的鞋底進行基礎消毒,還備了酒精與免洗消毒液,給他們擦拭外衣和進行雙手的消毒殺菌。在室外寒風下噴洗酒精與消毒液,隊員們瑟瑟發抖,但依然堅持擦拭乾淨身上每一個部位,力求不將汙染源帶回住宿地,力求將交叉感染的風險降到最低!

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

今天推送的最後,

請讀者們記住這個

手提膠袋進站的最美背影!

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

在氣溫只有3攝氏度的武漢,從小生活在廣東的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ICU主管護師陳林葉還並不十分適應當地的氣候。加上水土不服和高強度的連續工作,陳林葉在進武漢的第二天晚上開始胃痛拉肚子。她打開戰友臨時幫她購買的嶄新的行李箱,拿出戰友幫忙買的暖寶寶,頓時覺得身體和心裡都舒服了很多。趁著短暫休息空隙,她打開微信,看到弟弟發的微信朋友圈“送我姐這個白衣天使赴武漢一線支援,真的真的真的真的一定要平安回家啊”,陳林葉忍不住掉下眼淚。

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

除夕那天陳林葉向醫院報名赴武漢支援,其實家裡人只有爸爸同意。好不容易休假回家團圓,哪有說走就走,而且還是去疫區!?陳林葉的媽媽哭著不願意她去,藏起了她的行李箱。弟弟妹妹一開始由於擔心不同意她出發,後面無奈尊重陳林葉的選擇。她家在揭陽惠來縣,當時縣城沒大巴回廣州,只能高鐵前往,5點多,她坐上了弟弟的車前往高鐵站。9點多到廣州,直奔機場與隊伍匯合。由於在家裡沒有拿到行李箱,匆忙下,她拿了一個紅色的塑料袋,隨手裝了洗漱用品和一件大外套便出門,一路上請一同去武漢的戰友幫忙購買行李箱和厚衣服。

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

“老媽哭著不給我行李箱,可是我是護士,我應該要去!”義無反顧來了武漢,陳林葉一直忙著安頓隊伍、參加培訓等等。“我媽媽已經理解我了,發了很多微信過來,讓我好好照顧自己,我是醫二代,我爸是揭陽縣城的醫生,他在縣城也在忙著防治疫情工作,我不能選擇在家當逃兵!”昨天開始,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的團隊陸續上一線病房了,今晚輪到陳林葉,她抓緊時做好培訓,向戰友請教一線病房情況,為了今晚拿出最好的看護,為了守護這座城,守護千萬個家。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藥學部蔡永強藥師的手繪作品

武漢加油!

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

記者:方妍

排版:方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