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深度|功利的教育,焦慮的家長,扭曲的性格

這不是雞湯,也不是砒霜,如果你正在上學或者已經為人父母,建議你好好品讀一下,謝謝。

1

教育的本質

身處大學的人,都會有這樣的一種感覺:周圍的人幾乎都曾經動過出國學習的心,越好的大學越是如此。

並且,你的下一屆可能更尤甚。

與其說每一年都是最難就業季,不如說每一年人們都或多或少的想起遠離。

假如你正在上高中,如果你感覺自己在那個年紀相對來說成熟,那你又會產生某種感覺,你會覺得高中那些沒有和你走到一起的同學,與你漸行漸遠。

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有些人沒有機會上大學,或者進入了自己不滿意的學校,也會覺得和曾經自己的理想越走越遠。

深度|功利的教育,焦慮的家長,扭曲的性格

《同桌的你》看過吧?女生做了夢都想去斯坦福,結果卻走上了一條完全相反的道路,最後向生活妥協。

這會讓我們產生一種錯覺,彷彿教育就是天然的沙漏一樣,他會一層層的去篩選。

如果你足夠優秀,就會自動篩選成橄欖型社會的中堅力量。

說的深刻一點,如果你現在上高中,之後沒有走到自己該走的那一步,過早的進入社會,理解了社會,理解了其中的每一個模塊。

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就開始後悔,哎呦那個時候我怎麼這麼傻啊。(這不是假話,很多畢業的人都會有這種體會,我現在覺得以前的我真的是傻到家。)

說到底,教育在我們的人生裡,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前期是對我們人生觀的塑造和性格的養成,後面就是承接了工作和家庭。

如果你真的明白了教育在人生中起到的作用,你就不會認為讀書無用了。

深度|功利的教育,焦慮的家長,扭曲的性格

2

性格修正和養成

一個人最原始的性格,很大程度上都是來自於家庭教育,這對整個人的性格影響是非常大的。

很多人會忽略了這個本質的問題,認為這麼學校教育構成的,但不論你的成績多麼優秀,等真正步入社會的時候,家庭教育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這樣就會導致一個惡性循環:想擺脫自己的不良性格——那就只能脫離家庭——依靠自己好好學學努力奮鬥。

到後來只能用反覆的學習去證明自己,發現問題越來越多,這就是我們說的死讀書...

解決問題其中很簡單:正視自己,明白自己性格的修正和養成,依靠學校的教育是很難的,它只能對性格有略微的調整功能 ,是沒辦法真正的從內心改變一個人的性格模板。那麼你就必須直面家庭。真正的通過外力去解決。

大家所熟知教育的套路:小學——中學——大學,其實高考也才恢復了40年的歷史,差不多就是我們父母那一代小時候到現在的日子而已。

當今社會,早就不是吃大鍋飯的年代了,社會分層越來越嚴重,如果你現在為人父母,也應該體會到了。

很多東西都一樣,教育,同樣也是不公平的 ,對於底層來說,一張試卷就會一錘定音,是邁入中產階級的一道門檻。

深度|功利的教育,焦慮的家長,扭曲的性格

如果你的家庭生活是中產,那這就是一味藥劑,也可以說是備用錦囊。

這其中又會產生很多問題,比如知道大學畢業了都沒有發現心理學的用處以至於連識人能力都沒有,或者說孩子的天賦在這種應試教育下埋沒 ,情商不夠啊等等...

伴隨著這些,會產生很多矛盾。比如說學區房啊,寄希望與孩子的同學與老師,甚至是最後的高考上;這種情況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換個角度想,直接出國讀研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這就是一種教育交錯的矛盾感。

畫龍不畫骨,只有形式是遠遠不夠的,就像兩個同樣的孩子,一個孩子去學高數,然後另一個也跟著去,殊不知每個人的天賦和所承接的位置根本不同。

這時候再去模仿別人去學,不單單是浪費時間,更是對以後人生的一種摧殘!

深度|功利的教育,焦慮的家長,扭曲的性格

3

認清現實併為之奮鬥

也許我說的這些很令人討厭,也很悲觀。

但真的是這樣嗎?我覺得毒雞湯才是真正的悲觀。

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還依然熱愛它。

那麼,什麼是生活的真相?

就是一個人在慢慢成長中打破了幼時的種種理想,認清自己能力終有侷限的現實。

可有的人不是這麼想,或許是因為自己犯二,或者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也有的是對世間的一塊痴迷。

他們在看到了生活的“結界”的時候,仍然不忘初心,熱愛著自己的理想,熱愛著自己身邊的一切。

承認生活的種種不如意,但是一如既往地熱愛著生活,延續著自己的理想,痛苦並快樂著去生活。

只要我還存在呢,只要我還有意願,我就可以去追我的道,去構建我自己的意義。

深度|功利的教育,焦慮的家長,扭曲的性格

在中國有個這樣的例子:

1980 年,一個農民家的孩子踏進了北大的校門,鄰里鄉親都以他為榮。

可他到了北京之後才發現:

跟不上同學的聊天話題;穿衣搭配非常土;

除了插秧是能手,他一樣都拿不出手。

就是這樣一名農家子弟,他創辦了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教育機構,他的名字叫俞敏洪

寒門出貴子,逆境出英才,俞敏洪的人生經歷書寫了讀書改變命運的傳奇。

永遠有這麼一類人,他能夠超越自己的家庭、環境、血緣,掙脫時代的束縛,讓這個世界另眼相看,這一類人被稱為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