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吃有價值的苦,享有質量的福

吃有價值的苦,享有質量的福

不是所有的苦都要吃,既然人生可以選擇,就去選擇那些能帶給我們成長、有價值的苦吧。

人吃的苦不同,享到的福也就不同。你今天享的福,就是曾經吃過的苦。

不是所有的苦都要吃,既然人生可以選擇,就去選擇那些能帶給我們成長,只要去吃有價值的苦,才能享有質量的福!

吃有價值的苦,享有質量的福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寫了三種人生境界: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是:眾裡尋他千百度。幕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吃有價值的苦,享有質量的福

作家餘華,有一部著名小說《活著》。

在小說的開頭,餘華寫了一個故事。

犁田的老牛不願意耕田,赤裸著上身的老人,對老牛似乎不滿,在一旁開導它:

“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緣,做雞報曉,做女人織布,哪頭牛不耕田?這可是自古的道理,走呀,走呀。”

老人的一生,受盡了苦難……

從小,我們就被長輩教育,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人生就是用來吃苦的,你能吃的了多大的苦,就能享多大的福。

可是人到中年,看著身邊那些受盡磨難的老者,才明白了,他們所謂的苦盡甘來,不過是一生的逆來順受。

吃有價值的苦,享有質量的福

人生不是用來吃苦的,而是用苦難來成就自己。痛苦在於面對和反思。常言道,吃苦成人。

苦難不僅能毀掉一個人,同樣也可以成就一個人。

無數的人生苦難事例,證明人生不在於吃多少苦,而在於你在苦中明白了什麼。

吃有價值的苦,享有質量的福

正如柴靜說,痛苦是財富,這話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反思才是。

你只有意識到吃苦是為了不吃苦,才不會一直吃苦。

人生很多問題,在於面對,而不是逃避;在於反思,而不是一味的接受。

吃有價值的苦,享有質量的福

痛苦亦是如此

吃苦是為了價值回報

而不是眼前的苟且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提問: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嗎?

一個工廠小老闆抱怨,自己的公司是4000元一個月,星巴克的公司是3000一個月,很多年輕人,寧願去星巴克,也不去他的公司。

公司裡,有很多的年輕人,做不了幾個月就不幹了。能坐下來的,都是一些年紀大的人。

身邊總是會聽到這樣的話,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髒活累活沒人幹,一代不如一代。

有個網友回答道,你們是為了吃苦而吃苦,我們不是,我們是為了吃苦能學到東西,不吃這樣的苦。

其實,在星巴克上班並不比工廠上班輕鬆。

除了工作環境好點,每天的事情也很多,忙的時候,就是在店裡轉來轉去;

不忙的時候,還要準備各種材料和飲品。

服務行業,都是很瑣碎的事情,而且客人也是什麼素質都有,稍有不慎,就會引起他們的不滿。

吃有價值的苦,享有質量的福

更重要的是,沒有節假日,休息也只有在平時不太忙的時候。

不是年輕人不能吃苦了,是年輕人變得聰明瞭,他們知道了什麼苦要吃,什麼苦不要吃。

吃苦不是僅僅為了拿工資,吃苦是為了學本事,是為了以後不吃這樣的苦。

世界上的苦分為兩種:一種是有價值的,一種是沒有價值的。

有價值的苦,是自找的。就像海鹽走出來的作家餘華,就是忍受不了牙醫的苦,而選擇了文學。

另外一種是沒有價值的苦,就是大多數人為了生活而吃的苦。

吃有價值的苦,享有質量的福

常聽人說,人生就是混日子。

在混日子裡吃的苦,是人人都看的見的苦。

用苦來換錢,註定了你的苦只能讓你生存下去。因為苦過了,錢花了,還得再吃苦,再掙錢。

這就像西西弗斯的石頭,永遠也推不上去,永遠在吃苦受累。

最後,像福貴一樣,守著一頭老牛,在夕陽的餘溫下,體味苦難盡頭的一絲甘甜。

吃什麼苦,享什麼樣的福。

一個人的成功,不在於你吃多少苦、遭多少罪,不在於你的苦,別人看不看得見;

而是在於,你吃什麼樣的苦,你是主動承受,還是被動接受。

吃有價值的苦,享有質量的福

王國維的人生三種境界,都苦,但是每個境界的苦是不一樣的:

第一境界的苦,是普通人的苦,是為了活著不得不吃的苦;

第二境界的苦,是成長的苦,是為了自己的目標主動去吃的苦;

第三境界的苦,是收穫的苦,是在苦苦追尋,歷經磨爛之後,成就自己的苦。

資料來源: 全民悅讀官微 原標題:《我們只吃有價值的苦,沒有價值的苦就是剝削》(節選)丨穀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