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區塊鏈資產證券化進展調研: 多家金融機構“探路” 監管標準不一

繼在貿易融資、供應鏈金融領域獲得廣泛應用後,區塊鏈技術的觸角正迅速伸向資產證券化領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瞭解到,摩根大通、高盛等華爾街大型投行都在探索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各類資產證券化發行融資。

“它還有個挺好聽的名字,叫資產通證化。”Again Capital Management合夥人John Kilduff向記者透露,相比傳統的資產證券化操作模式,資產通證化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兩大層面,一是解決資產證券化領域業務鏈條偏長,管理成本高,底層資產不透明等痛點;二是實現資產所有權“份額化”與智能合約執行(包括自動支付產品利率、扣稅等),擴大募資範疇的同時降低資產交易價值鏈上的摩擦與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數字貨幣發行遭遇“從嚴監管”,歐美金融監管部門對資產通證化反而持扶持態度。比如納斯達克一直在籌劃設立專門開展證券通證化交易結算的平臺,扶持更多資產通證化項目上市交易。

相比而言,國內資產通證化進程則緩慢不少。

多位涉足資產通證化研究投資的國內私募基金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當前境內幾乎沒有發行資產通證化產品的空間或土壤,一些膽大的境內機構只能將資產通證化產品,以VIE架構拿到境外交易市場上市交易。

“這背後,是兩大關鍵因素影響著監管部門對資產通證化的態度,一是很多資產通證化項目在商業模式與實際操作環節未必成熟,貿然放行可能引發新的金融風險;二是監管的穿透性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在資產通證化項目所有交易信息無法讓監管部門感到全透明並可控的情況下,監管部門自然對此持謹慎態度。”一位國內私募基金負責人向記者直言。

然而,市場不乏試水者。

中國資產證券化論壇主席孟曉蘇向記者透露,目前他們正將位於柬埔寨金邊的中房國際大廈率先啟動境外資產通證化——將100多萬平方米的地表建築通過資產通證化進行募資並實現資產交易,為將來在境內推進商業地產通證化運作積累經驗。

境內外監管制度完善程度不一

在John Kilduff看來,歐美國家資產通證化進程之所以取得迅猛發展,主要得益於相應監管規則日益完善。

比如美國證券法規定,所有融資類金融活動都屬於SEC管轄範疇。因此,資產通證化被列入第二類融資狀況,即不在SEC註冊,但在監管範疇內開展融資。對此美國SEC明確要求,資產通證化必須滿足四大監管要求,一是投資對象必須是合格投資者,二是所有投資者需先完成KYC&AML審查(投資人盡職調查與反洗錢調查),三是所有資產通證化項目需給予完整清晰合規的信息披露,四是所有資產通證化項目都必須明確投資者的資產鎖定期限。

為了讓資產通證化契合美國資本市場實際運行狀況,SEC也對資產通證化做了一些政策豁免,比如針對私募與海外投資者的募資,資產通證化項目可以無需在SEC註冊,因為這兩類融資行為本身不大在SEC註冊。

“儘管給予一些政策豁免,但就交易所、發行平臺、投行服務、合規諮詢等各個環節,美國對資產通證化的監管已相當嫻熟。”John Kilduff向記者指出。

相比而言,中國監管部門對資產通證化的監管佈局相對“滯後”。

“目前,多數地方政府與金融監管部門將資產通證化等同於ICO(數字貨幣發行募資),因此相應的政策法規均不支持資產通證化發行。”上述國內私募基金負責人透露。

多位金融機構資產證券化業務主管向記者透露,其間有金融機構建議地方政府可以先拿出地方高速公路、人才公寓、長租房等資產開展資產通證化試點,即借鑑REITS做法發行相關資產通證化產品進行募資(以每年公路收費與租金收入償還通證本息),從而降低地方政府負債率。

在實際操作環節,他們發現這些建議要落地可謂舉步維艱:一是部分地方政府部門認為REITS尚未獲準發行,開展基建項目資產通證化為時太早;二是部分地方政府將高速公路收費納入政府基金,而不是單列出來作為高速公路收費收入,導致資產通證化的本金利息償還資金來源“不明確”,且與當前政策存在衝突,導致整個業務流程難以維繫。

因此個別金融機構曾嘗試將基建項目通證化,以VIE架構拿到境外上市交易,但地方政府認為這涉及資金跨境流動,信息披露程度內外不一等問題,迅速叫停這些大膽嘗試。

“如今,境內資產通證化項目主要是正在孵化的各類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幾乎都在境外上市交易,但這類項目業務模式不夠成熟且投資風險偏高,反而加重相關部門對資產通證化投資風險擴大的顧慮,令資產通證化在境內發展更加步履蹣跚。”上述國內私募基金負責人指出。

“吃螃蟹者”的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從來不缺乏敢於吃螃蟹的人。

孟曉蘇已將位於柬埔寨金邊的中房國際大廈率先啟動境外資產通證化,目前已取得不錯的募資成果。

“更重要的是,我們想以此積累資產通證化的運營經驗,包括引入交易所對資產通證化項目交易加大份額管理,交易結算監督,智能合約執行監管等,為資產通證化進入中國做準備。”他向記者表示。

此前,眾安科技聯合工信部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眾安保險、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發佈《基於區塊鏈資產協議的保險通證白皮書》,在開放資產協議基礎上推出保險通證,實現保險資產的通證化。

一位眾安科技人士向記者透露,當保險產品完成通證化後,相應的保險條款將變得更加透明,此外各家保險產品具備一致要求規範和標準API,因此用戶可以統一管理自己在所有保險公司的保險資產。保險公司也可在再保、共保、渠道對賬等場景下大幅降低對接的成本和數據審核成本。

“在整個保險資產通證化過程裡,如何將相關保險業務條款、交易過程對監管機構實現完全透明並可控,是它能否順利落地普及推廣的最大挑戰。”他向記者指出。因此有些保險機構考慮引入超級鑰匙的概念,即當監管機構通過監管節點加入資產通證化運行網絡後,可以實現對所有聯盟成員企業實時、協同的業務監管,隨時調整並叫停一系列非合規業務。

在孟曉蘇看來,資產通證化並非“去中心化”,而是減少中間環節繁多所帶來的交易成本增加與低下管理效率。

多位研究資產通證化的創業者向記者坦言,要讓監管部門、市場參與者對此有深入瞭解,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此前他們向境內金融機構推薦資產通證化技術時,就發現不少銀行對此同樣存在諸多顧慮,包括他們認為“去中心化”意味著企業客戶存在信息洩露風險,因此對資產通證化同樣持謹慎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