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揭祕,郭德綱是這樣起家的

揭秘,郭德綱是這樣起家的

一九九五年,二十二歲的郭德綱從天津啟程,去了北京,這是他第三次進京。

學藝十幾年,他喜歡曲藝,放不下這些玩意兒,雖然已經敗了兩次,沒留住,但他還是決定再衝一把。這次衝京,他目的很明確,就是求收留。他咬碎牙,狠了心,願意噁心自己,像那些他看不上的人一樣,「穿一個小西裝,抹個紅嘴巴兒,演一場一百塊錢,一個月兩千塊錢」,他想明白了,幹什麼,也得先活著。他願意和主流相聲界同流合汙,但是,他連一個汙的機會,都沒有得到。

多年後聊起這段兒,郭德綱依然耿耿於懷:「我三次進北京,懇求你們收留我,生生是你們把我逼出來的,但凡有一個有文化的人,讓他來,留在手底下當個馬仔,我就認投了。我願意給你當狗,你不要,你怕我咬你,非把我轟出去,結果,我成了龍。」

揭秘,郭德綱是這樣起家的

無著無落的郭德綱在北京晃了一年多,身前沒正事,遍嘗人間苦。一九九六的一天,他在南城晃,路過一個小茶館,裡邊幾個十五六歲的小孩在說傳統相聲,一下就撓到了郭德綱的心窩。他鑽進茶館,聽著聽著,就加入了他們,開始一起說了。

誰能想到,他們說的傳統相聲,底下的觀眾居然很受用,非常喜歡。郭德綱的加入,讓小茶館的票房一天比一天好,很快就開始爆滿,從屋裡坐到屋外,觀眾排到門外,隔著窗戶聽相聲。

在那個小茶館,郭德綱醒了:「相聲原來沒死啊,不至於像人們說的那樣傳統相聲不能說了,沒有人聽了,與時代脫節了。誰說的這些話?這是觀眾們說的麼?不是。這是有些個相聲演員自個兒說的!人家觀眾沒說這話啊。」

郭德綱挑起了對說相聲這件事的希望,他想明白了,相聲,還是要到劇場裡說。

當時的郭德綱,能量有限,微乎其微,是個事就罩不住。茶館要搬家,他們也就只能跟著搬,搬過去演著演著,茶館直接關門了,他們也就只能跟著歇了。

當時的劇場還處於計劃經濟狀態,和當時的主流相聲一樣,安穩度日,與世無爭,不玩競爭,也無爭可競。場地就在那兒,你要租就租,掏錢就行,劇場只管翹腳收賬。

郭德綱他們陸陸續續換了好幾個劇場。相聲行有個詞兒叫「靠地」,靠人,靠活兒,把這個地方靠出來,立柱了,扎穩根。郭德綱他們在一個地方賣上三個月力氣,結下了滿座觀眾緣,結果劇場突然就跳起一刀,說場地要幹別的了,租不了了。好容易攢下的觀眾,一夜失聯,就地離散。

揭秘,郭德綱是這樣起家的

就這樣走走停停,郭德綱堅持了十年,2006年春節,一大批媒體突然湧來,圍著郭德綱採,密集曝光帶來了全面引爆,郭德綱迎來了他等了很久的出頭之日。

回憶爆紅前的十年,郭德綱感慨很深:「我這十年來也沒遇到什麼好人。種種困難,我們都經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