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青春期孩子的特點

青春期孩子的特點

青春期一般從十一二歲開始到十五六歲結束,也就是從小學高年級到高中低年級,因為個體差異,有些孩子的青春期來得早些,有些來得晚些。一般情況下,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要早一兩年。

青春期是孩子身體發育的鼎盛時期及性成熟時期。生理上的成熟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成人感,他們希望獲得成人的某些權力。然而,由於他們的心理水平有限,有許多期望不能實現,從而導致產生挫折感。由於這種身心發展的不平衡,導致青春期的孩子表現出特有的心理特點同時也面臨種種心理危機。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心理發展的矛盾性特點

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裡,生理發展與心理發展的速度是相互協調的,因而個體的身心也處於平衡的狀態。但青春期是人類個體生命全程中一個極為特殊的階段,青春期孩子的生理發育十分迅速,但其心理發展速度則相對緩慢,心理水平上處於從幼稚向成熟的過渡時期。首先他們面臨著生理變化對心理活動的衝擊。主要表現在,由於初中生身體外形的變化,使他們產生了成人感,在心理上他們也希望能儘快進入成人世界,希望儘快擺脫童年期的一切,獲得全新的社會角色,全新的社會評價,重新體會人生的意義。就在這種種新的追求中,他們感覺到困惑。其次是性的成熟,青春期的孩子對異性產生了好奇和興趣,萌發了一些與性相關的新的情緒情感體驗,滋生了對性的渴望,但是又不能公開表現這種願望和情緒,所以會體會到一種強烈的衝擊和壓抑。

首先,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會表現出成人感和幼稚性的矛盾。其成熟性主要來自於他們對成熟的強烈渴望和追求,希望家長和學校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其幼稚性主要表現在其思想方式上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人格特點上缺乏成人那種深刻而穩定的情緒體驗,缺乏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意志力;社會經驗也十分欠缺。在這一階段,他們的反抗性和依賴性並存。青春期的孩子有強烈的獨立意識,他們對一切都不願意順從,不願意聽取父母、老師的意見,在生活中,從穿衣戴帽到對人、對事的看法,常處於一種與成人相牴觸的情緒狀態中。但是在他們的內心並沒有完全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只是依賴的方式較之過去有所變化,童年時,對父母的依賴更多在生活上,青春期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則表現在希望父母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護。存在於青春期孩子身上的反抗性也帶有較複雜的性質。有時他們想通過反抗,向外人表明自己已經具有了獨立的人格,同時也是為了撐起個樣子給自己看,以掩飾自己的軟弱。實際上,在生活中的許多方面,他們還是需要成人的幫助,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時候,需要父母的理解、支持與幫助。

其次,青春期的孩子會表現出閉鎖性與開放性的特點。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漸漸地將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他們的心理生活豐富了,但表露於外的東西卻少了,加之對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滿意,又增加了這種閉鎖的程度。這也是為什麼爸爸媽媽覺得孩子開始疏離自己。當他們有困擾時更傾向於通過好朋友或寫日記傾述,更加看重集體和朋友對自己的評價,而非父母的意見,對好朋友願意敞開心扉。有調查表明當孩子有了煩惱或不開心的事時,60%的學生選擇向好朋友傾訴,寫日記是第二個傾訴對象,只有10%的學生會向父母傾訴。在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又感到非常孤獨和寂寞,希望能有人來關心和理解他們。他們不斷地尋找朋友,一旦找到會推心置腹、毫不保留。這就是在他們閉鎖的同時,又表現出開放性的特點。

再次,青春期的孩子會表現出勇敢和怯懦的特點。在某些情況下,青春期的孩子似乎表現出很強的勇敢精神,但是他們的勇敢帶有莽撞、冒失的成分。這是因為首先他們在思想上很少受條條框框的限制,其次他們認知能力的侷限性使其經常不能立刻辨析出某一危險情景。在另外一些情況下,他們也常常表現得比較怯懦,比如在公共場合常羞羞答答,未說話先臉紅。這種行為上的侷促與他們缺少生活經驗,以及這個年齡特有的心理狀態分不開。

第四、他們會表現出高傲和自卑的特點。由於青春期的孩子尚不能準確地評價自己,他們會憑一時的感覺對自己輕下結論。會因為幾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覺得自己非常優秀,也會因為幾次或一次偶然的失敗認為自己無能透頂而極度自卑。

二、思維品質的矛盾發展

首先表現在思維的創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顯。青春期孩子的創造性和批判性的加強與他們心理上強烈的成人感和高漲的自我意識有關。他們追求與眾不同,希望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擺脫“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以及對教師、父母的依賴。他們不願意輕易接受別人的意見,甚至有時持懷疑和批判的態度。青春期孩子的創造性和批判性的增加也是他們思維走向成熟的標誌。所以,這個時候有些爸爸媽媽感覺到他們的話對孩子不再起作用了,孩子不再聽他們的話了。

其次是思維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青春期孩子思維的片面性主要表現在其思想的偏激和極端,不能全面辨證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是抓住一點而不計其餘。這種思想的片面性首先表現在他們對人、對事的態度上,狂熱的明星崇拜就出現在這個年齡段;其次思維的片面性還是他們在思考、分析問題時容易鑽牛角尖,經常陷入思想的死潭而不能自拔。這也是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被認為很固執的重要原因。

第三是思維的自我中心再度出現。青春期孩子的自我中心與幼兒的自我中心有本質的區別。幼兒的自我中心是更關注自己而不關注他人,不能區分自己的想法和他人的想法。青春期孩子能區分自己與他人的想法,但卻不能明確區分他們自己關心的焦點與他人關心的焦點的不一樣。比如,青春期的孩子開始十分關心自己的外貌,因為認為別人也同樣關心他們的外貌。青春期孩子的自我中心主要表現在假想的觀眾和獨特自我兩個方面。我們先看假象的觀眾。青春期孩子自我中心式思維的結果之一就是在心理上製造出了假想的觀眾。因此,他們感覺每天就像生活在舞臺上一樣受到別人的欣賞和批評。他們非常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所以要花很多時間和心理來應付這些假想的觀眾。當他們感到自責的時候,便感到別人也在責備自己;也常常將自己的是非觀、審美觀與別人的混淆起來,認為自己認為美的,別人自然喜歡,自己認為正確的,別人也應該接受。所以,青春期孩子常常不理解父母的想法為什麼總是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樣,從而導致了與父母關係的危機。青春期孩子還常常將極度的自我欣賞的心境投射到別人身上,比如女生開始關注自己的形象,他們都希望能給關注自己的人留下極好的印象。

與假想的觀眾相對應的是,青春期孩子將別人如此關注自己的原因解釋為自己的“與眾不同”,即他們具有一個獨特的自我。因此,他們總是將思想集中在自己的感情上,常常誇大自己的情緒感受,認為他們的情緒體驗是獨一無二的。

三、自我意識高漲

青春期是自我意識的第二飛躍期。這個階段他們對自己的思考增多。比如說記日記,青春期孩子的日記更側重於闡發自己的體會和感受,他們也更願意主動記日記,其目的主要是情緒、情感的表達與宣洩。同時他們對自己的日記也絕對保密,不允許別人翻看。這個時候如果爸爸媽媽希望更多的瞭解他而翻看了他的日記,會引起他強烈的不滿。

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識膨脹還表現在他們認為自己正確,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四、反抗心理

青春期孩子的反抗心理主要是由三方面的原因產生的。第一是由於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識的高漲

,當他們的某些想法不能實現時,就會產生一種偏激的想法,認為其行動的障礙來自於成人,便產生了反抗心理。第二是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過強。青春期的孩子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性明顯增強,但抑制機能尚未成熟,兩者處於不協調狀態,使得青春期的孩子對周圍的各種刺激,包括別人對他們的態度等表現得過於敏感,反應過於強烈。第三是因為青春期孩子的獨立意識。青春期的孩子迫切地要求享有獨立的權利,將父母曾給予的生活上的關照及情感上的愛撫視為獲得獨立的障礙,將教師及社會其他成員的指導和教誨也視為獲得獨立的障礙。為了獲得心理上的獨立的感覺,他們對外在力量就有不同程度的排斥。所以,可以說青春期孩子的反抗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否認自己是兒童,而確認自己是成熟的個體。

青春期孩子的反抗心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態度強硬、舉止粗暴。相當一部分青春期孩子以一種風暴式的方式對抗某些外在力量。

第二是漠不關心、冷淡相對。這種情況常出現於性格內向的初中生身上。他們不直接頂撞予以反抗的對象,但卻採取一種漠不關心、冷淡相對的態度,對對方的意見置若罔聞。

第三是反抗的遷移性。比如說當某個人的某個方面引起他的反感時,就傾向於將這種反感及排斥遷移到這一人的方方面面。這種反抗的遷移性與青春期孩子思維的片面性也存在密切相關,會讓他們將一些正確的東西排斥掉。

以上就是青春期孩子的反抗心理。這就充分地解釋了為什麼很多爸爸媽媽都覺得青春期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這是由這個時期孩子的特點所決定的。

人際關係上的特點

第一是進入青春期,朋友在他們心目中的位置日益重要。他們會將感情的重心偏向於親密的朋友。他們會將自己的心事第一個告訴給親密的朋友而不是父母。這個階段孩子的朋友關係對於發展他們的各種心理水平和情緒的穩定性非常重要。有了朋友,他們會表現得更熱情、更積極、更富有信心和勇氣,更好地發展各種社會性能力。在這個階段,爸爸媽媽需要留意孩子和什麼樣的同學是好朋友。

第二進入青春期後與異性朋友之間的關係發生變化。進入青春期後,他們開始對彼此發生興趣。在一些男生或女生心中會有一位自己所喜歡的異性朋友。有些孩子會將這種情感表達出來,有些孩子也會不表達,並且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喜歡的對象也會發生變化。這一階段男女生之間的愛慕之情很稚嫩,很少有保持下來並最終發展成愛情和婚姻的。總體來說,目前的家長、學校對青春期孩子相互之間產生的愛戀的情緒更多持開放、包容的態度,也會給予科學的引導。有些家長會擔心孩子因為談戀愛影響學習。其實,青春期的孩子對異性有好感這屬於正常的心理現象,是這個年齡段孩子需要去面對的一個話題。也許這個時候談戀愛會影響學習,也許不會影響。如果在這個階段阻斷了孩子這種心理或行為,可能在阻斷的那個當下已經對學習產生了影響,同時也許還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更大的影響。接納孩子的這種希望異性理解,渴望與異性建立親密關係的需求,同時科學的引導是關鍵。那麼如何引導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告訴孩子這個階段戀愛發展的特點。比較稚嫩、還不成熟,將來分手的可能性非常大,因為有可能現在他們彼此非常喜歡,過一段時間可能就不喜歡了;即使分手了也很正常。這樣就讓孩子不再以刻板的觀點來看待這次戀愛,即使分手了,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心理波瀾。

引導他們看到更大的視野。也許在現在的班級、中學,他覺得對方是最優秀、最好的;當他們考上更好地高中、大學的時候,會有更優秀的男生或女生出現。

注意保護好自己

針對單戀的孩子,是否要追求對方,如何去追求對方,能否追求成功,這也是困擾孩子們的話題。這個時候,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多提問、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要急於發現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當孩子感覺被傾聽、理解的時候,她的那顆心也許就會放下;同時也許會為了追求到對方而在學習上、語言上、行為上,表現出更好地自己。

青春期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進入青春期後,孩子們與父母的關係發生了很多微妙的變化,主要表現在:

第一情感上的脫離。很多爸爸媽媽發現,原來做什麼事都希望爸爸媽媽陪伴的孩子,不再需要爸爸媽媽了,拒絕爸爸媽媽的陪伴,也拒絕陪伴爸爸媽媽。因為在情感上,他們有了其他的依戀對象,他們更喜歡和朋友在一起。

第二行為上的脫離。他們在行為上反對父母對他們的干涉和控制。

第三觀點上的脫離。他們開始對任何事件都自己進行分析和判斷,不願意接受現成的觀念和規範。因此,他們對於以前一貫信奉的父母的許多觀點都要進行重新審視,而審視的結果與父母意見常常不一致。

第四父母榜樣作用削弱。隨著初中生生活範圍的擴大,會有其他成人形象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他們的心目中,這些人物又都是些近乎理想水平的形象,相比之下,父母就黯然失色了;另一方面,隨著青春期孩子思維水平和認識能力提高,會逐漸發現存在於父母身上的、過去未曾覺察的某些缺點,這也會削弱父母的榜樣作用。

我們再看看與教師關係的變化。青春期的孩子不盲目接受任何一位教師。他們開始品評教師,而且每位學生的心目中都有一兩位最欽佩的老師。他們對於所喜歡的老師負責的科目會努力去學習,對這位老師提的各種要求會認真地執行;同時他們也都會有一兩位最不喜歡的老師,在心理上,他們對於不喜歡教師的各種意見都持拒絕態度。所以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做讓他們喜歡的老師很重要。

青春期孩子的特點

六、消極心境

第一個消極心境青春期的孩子煩惱突然增多。一方面他們常感到父母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而且他們的某些願望及要求還常遭受來自父母的阻止和干涉,因此而造成與父母感情的疏遠。另一方面他們也不知道如何保持或確立在同伴中的地位。有些在小學各方面表現都很突出的孩子到了中學階段後,由於種種原因在同伴中的地位相對降低了,這使他們很難受。還有些雖然在小學時不太優秀的孩子,但是到青春期後開始關注自己的同學中的形象、地位,希望他人能夠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喜愛自己。這也會引發他們的煩惱。

第二個消極心境是孤獨。心理學家將青春期稱為“心理斷乳期”,是說從這時起,個體將在心理上脫離父母的保護和對其的依戀,逐漸成為獨立的社會成員。這種心理斷乳給青春期的孩子們帶來很大的不安,儘管他們主觀上有獨立的要求和願望,但實際上很難在短時期內獨立生活。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衝突和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挫折都比較多,對許多問題還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去解決,又不願意依賴父母和有時候似乎也找不到合適的人去傾訴或幫其解決,因此就產生了孤獨心境。

第三壓抑也是在青春期孩子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壓抑是指當需求、願望等不能得到滿足時,產生的一種心理體驗。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春期的孩子產生了很多需求。既包括生理方面的,也包括心理方面的。但有許多需求不能滿足。有的是因為願望本身不切實際,有的是因為社會上的阻力或父母的限制,也有的是由於自身經驗不足而導致。因此,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到打擊,但又有爭搶好勝的衝動,在這種矛盾的情形下,常常處於壓抑的心境。

青春期孩子的特點

以上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和麵臨的心理危機。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心理發展的矛盾性特點、思維品質發展的矛盾性特點、自我意識的高漲、反抗心理、人際交往的特點和消極心境。導致出現上述特點的核心原因是生理上的迅速發展和心理發展的相對滯後這種不平衡的發展特點導致的,讓他們處於半幼稚、半成熟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