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一塊橡皮,就能看出孩子上課不認真?老師放話:準確率很高

很多家長都想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上課認不認真。有些家長會選擇直接問孩子,也有的家長會向老師打聽……那你有沒有聽說過這個方法:


在教育一線工作多年的老師得出的重要定律,可以幫助你清楚明白瞭解孩子(有一定自制力的高年段孩子除外)的上課情況,準確率或可高達百分之九十九。


操作步驟如下:

一塊橡皮,就能看出孩子上課不認真?老師放話:準確率很高

打開鉛筆盒,取出橡皮。

圖一:不開小差,認真聽講,好好寫字。

圖二:偶爾無聊,開開小差。

圖三:經常走神,容易分心。

圖四:整節課都沒好好聽。

如圖五所示,打開鉛筆盒,連橡皮都找不到的,呵呵~

一塊橡皮,就能看出孩子上課不認真?老師放話:準確率很高

此圖一出,老師和家長紛紛感嘆:太準了!下面我們就對這五幅圖逐一分析:

1

不開小差,認真聽講,好好寫字

一塊橡皮,就能看出孩子上課不認真?老師放話:準確率很高

這塊橡皮,形狀規整,表面平滑,沒有任何被掰斷、摳挖、塗抹的痕跡,一看就是由小主人細心呵護使用。


除了平時做作業,上課時想必都乖乖躺在鉛筆盒裡,安靜地看著小主人認真聽課。

2

偶爾無聊,開開小差

一塊橡皮,就能看出孩子上課不認真?老師放話:準確率很高


相比其他,圖二也算是一塊“漂亮”的橡皮,小主人還有點“強迫症”,平時上課偶爾開小差搓橡皮玩,把邊緣搓得圓圓潤潤以後,再心滿意足地繼續聽課。

3

經常走神,容易分心


一塊橡皮,就能看出孩子上課不認真?老師放話:準確率很高


這位學生很喜歡拿橡皮開小差,手裡握著橡皮就忍不住開始“蹂躪”,結果一不小心攔腰截斷,好好一塊橡皮被掰成好幾份,上課質量也大打折扣。


4

整節課都沒好好聽

一塊橡皮,就能看出孩子上課不認真?老師放話:準確率很高

模擬圖四的情況時,筆者都忍不住心疼手裡的新橡皮,又是“殘缺”又是“毀容”。


小主人整節課也沒做別的事,光是在玩橡皮:先用筆把橡皮點成“麻子臉”,搓幾下摳幾下,用力過度不小心掰斷,全班最慘的橡皮就是它了……


5


一塊橡皮,就能看出孩子上課不認真?老師放話:準確率很高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通常會怒吼一句:又把橡皮弄丟了?!你怎麼不把自己弄丟,啊?!


以上就是刷爆朋友圈的“橡皮定律”。


作為鉛筆盒裡的必備文具,橡皮兼具實用性、柔韌性與美觀度,是學生上課開小差“必備良品”。


一塊橡皮,就能看出孩子上課不認真?老師放話:準確率很高


6


用橡皮定律來判斷學生上課開小差的情況,到底有沒有道理呢?我們來聽聽一線老師的點評。


一線老師點評:除了橡皮,作業本和課本,也能看出上課狀態


看到這張截圖後,家長留言說,回去檢查了一下孩子文具盒裡的橡皮,發現挺準的。

龐老師:


"低學段的孩子上課注意力比較難以集中,不光是玩橡皮,只要是擺在桌面上的,他們都可以玩起來。尺子、鉛筆都是開小差常玩的東西。只是橡皮磨損比較明顯,容易看得出來。”“除了橡皮,家長還可以看看孩子的作業本和課本,是否有塗鴉,也能快速判斷孩子上課是否專心。”


一塊橡皮,就能看出孩子上課不認真?老師放話:準確率很高

一塊橡皮,就能看出孩子上課不認真?老師放話:準確率很高


陳老師也認為,用橡皮判斷開小差是一個比較形象的說法,因為孩子上課時開小差,主要就是在玩桌上的文具。


“最多的就是鉛筆、尺子、橡皮,有些男孩子會用它們做成飛機、蹺蹺板,女孩就喜歡玩橡皮屑。”


針對上課玩文具,陳老師在班裡立了一個規矩:上課時如果不用寫作業,就把文具都收進抽屜,手放到桌上。

“桌面上沒有東西能玩了,學生就不容易分心,上課開小差的現象減少了很多。”


也有老師認為這個說法過於絕對,戚老師認為:


“這其實有一定道理,但還是調侃性為主,用橡皮受損程度來確定孩子開小差程度,這是不絕對的。家長快速瞭解孩子在校情況的方法有很多,但
最直接的就是跟老師溝通,打電話、當面聊都可以。”

7


如何才能讓孩子上課不開小差、不走神呢?孩子在課堂裡坐著,家長也看不見,只能靠老師?可是,一個班四五十個學生,老師也不是三頭六臂,每分鐘都能看到你家孩子有沒有走神啊?只能靠娃自覺了?

一塊橡皮,就能看出孩子上課不認真?老師放話:準確率很高


其實,幫助孩子提高上課的專注力這件事,家長並不是束手無策,還是有很多可以做的。


今天就推薦資深一線教師給出了專治上課走神的幾個妙招,家長可以馬上用起來,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課前做預習

提醒孩子做好課前預習。


事實上,一些有經驗的老師會把預習新課作為一項必做的作業佈置在家校聯繫本上。而這個預習不僅僅是告訴孩子預習兩個字就完事了,還會給出具體的預習任務讓孩子完成。


比如,孩子的語文老師,有著十幾年教學經驗。每個學期上新課前,會讓孩子用一張小紙條抄下預習新課的步驟:


☑ 朗讀課文,熟悉課文;

☑ 圈出課文裡的生字;

☑ 使用新華字典查本課需要會寫的生字並標出部首、筆畫、首字母等等


這樣的預習習慣,從一年級就開始培養,等到中高年級已經習慣成自然了。


預習新課為什麼能提高孩子的上課專注力呢?


老師告訴我們,孩子適度提前瞭解老師第二天講課的內容、重難點,聽課時會根據老師講課的進度,調整聽課心理狀態,重點問題集中精力,次要問題適度放鬆;


孩子帶著問題聽講,也可有意識地尋找問題,發現異點,激發聽課興趣;另外孩子會更容易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

上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舉手回答問題這個簡單的動作,有些低年級的學生家長偶爾還會跟孩子強調一下,可是越是到了高年級,課程難度越大,越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時候,卻越忽略了這一點。


一線老師發現,上課積極舉手的孩子,很少有開小差的情況。


上課積極舉手參與課堂互動,說明孩子至少明白了老師提出的問題,經過了一番快速思考,並且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答案。

越是積極舉手參與課堂互動的學生,越是能夠緊跟老師講課的節奏,越能夠獲得老師的關注,孩子的聽課質量也就越高,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一塊橡皮,就能看出孩子上課不認真?老師放話:準確率很高



而能夠積極舉手參與課堂互動,不管有沒有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在等待被叫的過程中,學生的情緒就會自然而然地緊張起來,神經系統會更興奮,能夠大大緩解聽課帶來的“聽覺疲勞”。


如果被叫起來回答問題,不論答對與否,學生都能夠至少大半節課不走神。


所以,作為家長,平常應當多鼓勵孩子上課積極舉手。若能堅持做到這點,孩子不僅上課專注力提高,表達能力也會變得更好,整個人也會更加自信。

上課做筆記

孩子通過寫字的手部動作,可以調節神經,緩解聽覺疲勞,讓孩子的思維更長時間地保持在“聽課”這個任務上。


同時,因為上課時間緊,孩子不可能記錄下老師講的全部內容,他必須對內容有選擇地記錄,那麼就要在大腦裡對聽到的信息,進行加工和分析,挑選疑點難點,判斷是否必要記錄下來等等。

這一系列的心理活動,都有助於防止孩子上課走神。

多運動

最後一點是每個家長都可以做到的,也是學校老師不可替代的,那就是帶孩子多運動!多運動!


很多孩子上課走神,專注力不夠,其實是運動量不夠。課外的精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釋放,只好在課堂裡釋放。


韓國知名學習心理治療師樸民根曾經提過,孩子坐在原地不動,流向大腦的血流量減少,神經傳達物質的分泌液停滯,會使注意力降低,反之,運動會使孩子的注意力提高。

一塊橡皮,就能看出孩子上課不認真?老師放話:準確率很高


運動是孩子創造快樂的最直接和最簡單的源泉。因為孩子運動中,身體會分泌多巴胺,多巴胺被人稱為“快樂激素”,讓孩子心情放鬆、愉悅,減少焦慮和壓力。


所以,孩子通過運動能讓神經傳達物質的分泌液活躍,從而提高專注力,

同時運動能給孩子帶來快樂情緒,快樂情緒繼而又能活躍網狀激活系統,最終有利於專注力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