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溺愛讓孩子陷入“棘輪效應”,家長應該怎樣正確地愛孩子?

前兩天去小姨家,發現她的寶貝女兒如今變得非常的不可理喻,完全說不進話,小孩子在家簡直就是呼風喚雨。這才發現,小姨對孩子的溺愛,已經讓他們做父母的對孩子沒有辦法再管教了。

因為小姨是晚婚,到了三十歲才有了個女兒,對待這個孩子真的是百般呵護,寵愛有加,有時候都讓人無法理解的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

孩子今天說媽媽想去彈鋼琴,明天說想學跳舞,後天想要畫畫。小姨就滿足她各種突發的興趣,每個班都來報一個,簡直是有求必應了。

因為父母總是在滿足她的需求,稍有一個不滿足,或者她稍微感覺到不滿意,就開始亂髮脾氣。

溺愛讓孩子陷入“棘輪效應”,家長應該怎樣正確地愛孩子?

這樣的溺愛,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我們最應該先意識到這樣溺愛帶來的後果,才能夠開始做出改變。

1.孩子的心理承壓能力變差

由於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寵溺,讓他們不在接受外來的困難和挫折,就像溫室裡的花朵,根本不知道外面世界的殘酷和險惡,各種暴風驟雨似乎到了父母這裡就被屏蔽在外,根本就不曾見過。

但是一旦長大,步入社會,父母不再能夠做保護傘時,才發現原來世界並非真善美,這種情況時,他們就無法抗住這樣的壓力,嚴重的情況心理會崩潰,一蹶不振。

溺愛讓孩子陷入“棘輪效應”,家長應該怎樣正確地愛孩子?

2.導致孩子自私自利

因為從小父母就順應她的各種需求,任何情況下都會把她放在第一位,就會讓她覺得,自己的需求總是最重要的,自己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主動給父母夾菜,父母回應說乖,寶貝吃,媽媽不吃。這樣長期以往,孩子就會認為,反正你們也不吃,那這就都是我的。

如果家長不重視這樣的問題,那孩子以後就會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認為大家都不需要,自己就是那個最重要的,變得越來越自私。

3.導致孩子的智力得不到鍛鍊

其實孩子在跟父母提出各種要求時,也是通過對自己的語言組織,動腦筋之後才提出的。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就是父母能夠順著孩子的思維,跟孩子溝通交流,讓他鍛鍊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

更好的辦法就是去問問孩子提出這個需求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會產生這樣需求的想法,有時候孩子的需求也並非單純的想要、想買,也能夠挖掘出很多不一樣的想法。

但是如果孩子一提出要求,父母就急忙答應了他的要求,這時只能夠給孩子一個最簡單直接的反饋,而沒有接下來再讓孩子進行思考的機會,孩子自然也就得不到智力鍛鍊。

給孩子簡單的設置一些障礙,實際上是在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

溺愛讓孩子陷入“棘輪效應”,家長應該怎樣正確地愛孩子?

4.導致孩子產生偏執性格

寵溺、寵愛,父母一味的呵護,在精神上也會給孩子一種錯誤的信息。家長最常表現的寵愛方式就是呵護,無條件呵護。

孩子走路碰了頭,就說是石頭的問題。跟小朋友玩耍,孩子一哭,就認為是小朋友欺負了他。總讓他覺得別人都不對,這樣也是最錯誤的溺愛。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步入社會以後,他的認知出現了偏差,總是認為自己就是對的那方,對他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孩子這種情況會陷入“棘輪效應”

棘輪效應說的是一種消費水平,但是同樣適用於孩子的這種心理。也就是當我們給孩子總是在妥協的狀態,那孩子的心理標尺就是父母一定會滿足自己的需求,給的期望值也就非常的高,定的標準也就很高。

一旦低於這個標準,或者拒絕了他的請求,沒有達到他的預期,他就會非常憤怒。因為沒有遇到過這種被拒絕的情況,所以孩子的本能就是靠發洩情緒來讓家長知道自己被拒絕了,讓他不愉快了。

也許家長會覺得沒有那麼嚴重,自己的孩子那麼小,誰家不寵愛孩子呢?況且孩子也沒有提出什麼不合理的要求,為什麼不能滿足她呢?

可是家長卻不去想,一味的順應她的需求和想法,等到她步入社會的時候,社會給予不了她所要的需求時,那將對她是非常致命的打擊,這才是寵溺、溺愛帶來的後果。

溺愛讓孩子陷入“棘輪效應”,家長應該怎樣正確地愛孩子?

家長該怎樣學會愛孩子而不是溺愛?

1. 要學會對孩子說“不”

有的家長會認為只要一拒絕孩子,孩子就會傷心,會哭鬧,捨不得讓自己的孩子傷心,就只能夠妥協。也有的家長忙於工作,懶得應付孩子,孩子只要撒個嬌,就趕緊按照孩子的意願,儘快滿足她的需求,好讓她不再打擾自己。

這實際上就是父母懶得去開導孩子,懶得去教育孩子,認為只要你要什麼,就趕緊滿足了就好,不要哭鬧,不要撒嬌,不要打擾。

但是卻不知道,自己這樣的懶惰,就是放棄了一次跟孩子好好溝通,好好教育他的機會。也表現為對孩子根本就沒有用心,只是敷衍了事,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孩子的爺爺奶奶這裡,父母一般不會完全順從孩子的要求。

2. 拒絕孩子之後,就要開始跟他講條件

當然不是孩子所提出的要求家長都不滿足她,拒絕她就完事兒了。而是要通過這樣的方式,跟她建立良好的溝通,講條件。

要讓孩子明白,自己所需求的那些東西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可以來換取的,而不是孩子張張嘴,就能夠得到的。這樣能夠讓孩子有一個進步的心理,也會讓她更珍惜自己得到的東西。

同時,在講條件的過程中,也要讓她寫一個申請,讓她說明自己想要的物品是什麼,為什麼想要,得到這個物品對她有什麼樣的作用和好處。

溺愛讓孩子陷入“棘輪效應”,家長應該怎樣正確地愛孩子?

3. 要給孩子樹立威信

現在很多家長都習慣了用平等的方式跟孩子溝通,一起步就是跟孩子做朋友,但是很多家長都忽略掉了家長和孩子之間,首先要先建立起父母的威嚴,才能夠跟孩子做朋友,而不是讓孩子沒大沒小,認為只是朋友關係,平等關係,而忽略掉還是父子關係的存在。

如果孩子一味的標榜我們是朋友,那很有可能父母的意見他是不會聽的,認為父母沒有資格去指導他,會讓孩子認為那是“指指點點”。

長大之後,如果闖禍了,那父母也只能給孩子擦屁股,怪只怪自己當初沒有教育好了。

4. 一定要對孩子有耐心

不能因為自己忙於工作,忙於生活,忽略掉了孩子的成長,認為只要滿足了他的需求就好,不去跟孩子進行溝通。

往往這樣下去,當你意識到需要用心關懷他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了,所以,不妨耐心點,沉下心來,跟著孩子共同學習,成長。

其實孩子在幼年時期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關鍵要靠父母的引導,甚至以身作則的影響,所以,在幼年時期一定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行。

溺愛讓孩子陷入“棘輪效應”,家長應該怎樣正確地愛孩子?

一味的慣著、溺愛著,並不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這也不是正常的愛,而是一種畸形的關愛。

正確的關愛,就是用心將孩子培養形成一個健康的人格,讓他在遭遇挫折困難的時候,都不畏懼,明白社會的本質,但又不畏懼迎接面對社會的勇氣,這才是一個優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