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導致腦梗塞和腦出血的罪魁禍首原來是它——頸動脈斑塊

導致腦梗塞和腦出血的罪魁禍首原來是它——頸動脈斑塊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腦卒中是世界範圍內僅次於冠心病與癌症的第三位死亡原因。在我國,中風是目前致殘率第一、致死率第二的疾病。中風分為腦梗塞和腦出血兩種,其中腦梗塞佔60%—80%。


導致腦梗塞和腦出血的罪魁禍首原來是它——頸動脈斑塊


如果追本溯源的話,就可以發現導致疾病發作的罪魁禍首往往就是“頸內動脈斑塊”,那麼究竟什麼是頸動脈斑塊,頸動脈出現斑塊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哪些影響,以及我們該如何處理?


小小斑塊不可輕視


斑塊就是血管裡的“垃圾”,頸動脈斑塊是全身動脈硬化在頸動脈的局部表現。是由於多種危險因素(包括年齡、遺傳因素、肥胖、吸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導致的頸動脈血管壁損傷、血流中有形成分聚集所形成的團塊狀結構。


導致腦梗塞和腦出血的罪魁禍首原來是它——頸動脈斑塊


斑塊類似於自來水管中積存的水垢,時間久了會導致水管堵塞。當它逐漸增大可阻塞血管腔造成管腔的狹窄,嚴重時甚至造成管腔的閉塞或斑塊破裂急性血栓形成,阻斷血流,導致相應區域的供血不足。這種情況發生在冠狀動脈,就可能引起冠心病,發生在頸動脈或腦動脈就可能引起腦供血不足,嚴重時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或腦梗塞危及生命。

目前多項研究表明,頸動脈斑塊可以預測70%~80%的心腦血管疾病。由於要查清楚冠狀動脈或腦動脈有無斑塊需要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等特殊檢查,很多人無法接受,而頸動脈彩超既方便又便宜,因此也成了評估有無血管斑塊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導致腦梗塞和腦出血的罪魁禍首原來是它——頸動脈斑塊


哪些人容易長頸動脈斑塊


數據顯示,中年以上男性、絕經後的女性、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患者以及吸菸、肥胖、及家族病史的患者是易發人群。


導致腦梗塞和腦出血的罪魁禍首原來是它——頸動脈斑塊


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人們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原先好發於50歲左右人群的動脈斑塊發病時間屢見提前。由於現在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的改變,缺少運動、壓力過大、脾氣暴躁人群中,動脈斑塊的發生率也明顯升高,這與這與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吸菸等多種因素有關。


頸動脈出現斑塊不要慌


對於有斑塊的患者來說,控制危險因素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戒菸,適當鍛鍊,這都有助於延緩斑塊的發展,減少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當然,僅僅靠這些還不夠,閆主任強調,有斑塊的患者建議定期進行血脂檢查,20歲以上的年輕人建議一年做一次血脂檢測,而上述危險人群,建議半年或更短時間檢測一次血脂。

導致腦梗塞和腦出血的罪魁禍首原來是它——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斑塊患者自我保健有三大“寶典”:

一是定期進行血脂檢查,知曉自己的“壞膽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數值;

二是積極使用他汀類降脂藥;

三是合理飲食。

頸動脈斑塊的治療以穩定斑塊或逆轉斑塊為主,目的在於改善腦供血,糾正或緩解腦缺血的症狀,預防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當斑塊比較小,頸動脈輕度狹窄或未引起狹窄時可採用藥物治療,首選藥物為阿司匹林,另外可口服他汀類藥物。以達到穩定斑塊、調節血脂,限制斑塊增長,預防斑塊周圍血栓形成。

如何預防頸動脈斑塊

對於頸動脈斑塊的預防,總結出十二個字:“管住嘴、邁開腿、不吸菸、心情好”,但這12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容易。

首先要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戒菸和控制飲酒,飲食上多食蔬菜、水果、穀物和豆類食品,儘可能減少含脂肪多的食品如雞蛋、肥肉等的攝入,每天食鹽量應少於6克,尤其對高血壓患者目前主張每天食鹽量應少於5克。


導致腦梗塞和腦出血的罪魁禍首原來是它——頸動脈斑塊


同時要保證每天一段時間的有氧運動,如走路、慢跑、長距離慢速游泳、騎自行車、跳舞等,可以有效地鍛鍊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臟供氧,降低動脈張力,降低總膽固醇水平。

導致腦梗塞和腦出血的罪魁禍首原來是它——頸動脈斑塊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應酬多、交通工具發達、運動少,“三高”便不期而至,這是頸動脈斑塊最常見原因,健康的飲食、適當鍛鍊、良好生活習慣,再加上積極樂觀的心情,不但頸動脈斑塊不易長,其它很多疾病也會遠離你。

配圖: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