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一夜沒睡,第二天簡直是廢了!大腦說:呵呵,活該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什麼時候該睡覺,什麼時候該起床的問題,我們的身體總是保持誠實。回憶一下熬夜看球或是通宵複習後的早晨,你那種迷迷糊糊腦子不好使的感受,便是不按照身體指令好好休息的代價。

可是我們為什麼要睡覺?有的人認為是為了保存能量和隱蔽;也有的人認為睡覺起著幫助身體恢復的功能;有理論主張睡眠是為了給新的學習記憶騰出空間,也有理論主張睡眠是為了給腦細胞一個機會排掉積攢了一天的“垃圾”。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但事實上科學界眾說紛紜,至今也沒能給出一個確切通用的解釋。

一夜没睡,第二天简直是废了!大脑说:呵呵,活该

圖 | Unsplash

不過,大量的科學研究也確定了一件事:我們的睡眠受到生物鐘和睡眠內穩態這兩大機制的調節,生物鐘幫助你白天覺醒黑夜入睡,而內穩態則負責維持睡眠和覺醒的平衡——你處在覺醒狀態的時間越長,你想要睡覺的需求也會越大。可想而知,長時間的睡眠剝奪並不是什麼好事。只是,具體有多壞?比利時列日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皮埃爾·馬凱(Pierre Maquet)和同事就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為了搞清楚人們在該睡的時候沒有睡覺時,他們大腦到底做了些啥,33名志願者為科學“犧牲”了自己的睡眠。

一夜没睡,第二天简直是废了!大脑说:呵呵,活该

神經生物學家皮埃爾·馬凱(Pierre Maquet) | fmre-gske.be

馬凱和他的團隊招募了17名男性志願者和16名女性志願者,他們的年齡在21歲上下。這些志願者們自願接受“慘無人道”的待遇——在參與實驗的過程中,他們有連續42個小時是不允許睡覺的!而為了確認究竟哪部分大腦在睡眠剝奪的過程中發揮了作用,他們需要接受12次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在每次fMRI掃描的過程中,他們還必須接受PVT測試(精神警覺性測試)以確定他們當時的反應能力。

所幸,在完成這項“42小時不給睡覺”大挑戰後,他們將能舒舒服服地睡個好覺。好夢之後,他們還將回來接受第13次fMRI,用來與睡眠剝奪時的數據進行對比。在實驗的全程,研究人員還測量了參與者的褪黑素水平,褪黑素濃度的變化反映了他們的生物鐘週期。

一夜没睡,第二天简直是废了!大脑说:呵呵,活该

參與者們在睡眠剝奪實驗前會在實驗室睡兩個晚上,分別用於適應實驗室環境和睡眠基線測量,之後他們需要在5勒克斯照度21攝氏度的房間中待上42個小時(42h-CR)——不許睡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經歷12次fMRI掃描。而隨後,他們能安心休息12個小時,再進行第13次fMRI掃描。| 參考文獻[1]

對比不同時期的數據,研究人員驚訝的發現,睡眠缺失對大腦不同區域的影響並不是一致的。大腦對生物鐘的反應大概可以分為兩種:“嚴格聽話型”和“不管不問型”。大腦皮層下的區域,包括中腦和丘腦等結構就屬於前者——它們是生物鐘的忠實哨兵,無論睡沒睡好,活躍程度都還能與生物鐘節律保持一致。而大腦皮層的大部分區域,比如前額皮質等等,它們就不大買生物鐘指令的帳——只要睡眠需求大了,它們就會自動進入不活躍狀態。馬凱認為,這就是為什麼在熬夜之後,即便是在本該精神的大白天,我們卻依然會“迷迷糊糊”的原因。——當你大腦的許多區域已經完全不理會時間的提示而自顧自得睡覺了,你怎麼能要求它像平時一樣反應機敏呢?

一夜没睡,第二天简直是废了!大脑说:呵呵,活该

人腦的主要結構:額葉(粉紅色)、頂葉(綠色)和枕葉(藍色) | hzh.wikipedia.org

長時間的睡眠剝奪導致的腦部變化也反映在參與者的行為上。隨著清醒時間的延長,他們變得越來越焦慮不安,無精打采。PVT反應測試的結果也顯示,睡眠剝奪使他們的反應時間變得更長,而受生物鐘的影響,他們在凌晨的表現尤其差。也就是說,這些參與者的認知能力和情緒都遭到了睡眠不足的損害。而在充分的睡眠之後,fMRI測試和其他各項調查都顯示,參與者的各項指標回到了正常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這項研究中,這些測試並不是針對長期效應設置的,所以

並不意味著醒兩天睡一天就足夠將熬夜的負面效應都“補”回來

一夜没睡,第二天简直是废了!大脑说:呵呵,活该

33個被試樣本量小了點,但是3000人的睡眠剝奪實驗……有點困難。| lovindublin.com

在一夜未眠後的早上9點保持清醒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這是每一個有過刷夜經歷的人都清楚的道理。而馬凱的研究則揭示了這一道理背後的原因。生物鐘和睡眠內穩態對不同的腦部區域有著不同的“控制力”

,這也許能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瞭解睡眠對大腦各處的不同意義。而對於我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馬凱和他的團隊告訴我們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我們早已聽過無數遍:沒事還是少熬點夜吧。

參考文獻:

[1] Muto, Vincenzo, et al. "Local modulation of human brain responses by circadian rhythmicity and sleep debt." Science 353.6300 (2016): 687-690

一個AI

說它幹啥,就跟有人會聽似的......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果殼

ID:Guokr42

靠譜科普

就看果殼

你經常熬夜嗎?熬夜後身體發生了哪些變化?

AI和同事們等你來玩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