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德国艺术家Hanne Darboven的工作室

当你得知平日里的一位朋友有某种特殊收藏癖后,你是否会觉得误入了他的另一个世界;当你看着他聊起收藏品时脸上闪闪发光的表情,你是否会惊叹原来收藏竟能给人带来如此大的快乐。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带你去看看那些艺术家为何会入了收藏的“坑”。

=========

「摄影师也收藏?

摄影大师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认为相机虽会记录,却不会回忆。他却偏要借相机回忆往昔之景。他在《海景系列》作品中重现了千万年前那片温柔宁静的大海,每张照片在宁静之中蕴含着千变万化的势能。他自己也爱回溯时间之河,去搜罗时间遗留下的各种奇珍异宝。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杉本博司《Bass Strait》, 1997年

18世纪解剖学的法文书、二战时期德国做的玻璃假眼、两三千万年前的化石全都被杉本博司一网打尽。他还好奇,若将自己的摄影作品放在史前石器时代的一个石矛旁,会在观者心中引起怎样的激荡?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杉本博司收藏的一箱子玻璃眼球

另一位英国纪实摄影师马丁·帕尔(Martin Parr)可就敬业多了,他最大的收藏爱好就是收集摄影书,藏品摆满了书房。此外,他还将部分收藏借给泰特美术馆配合相应的展览,对摄影的发展和摄影教育的普及做出了很大贡献。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马丁·帕尔根据自己的收藏制作的关于摄影书的书

关注正版“时尚芭莎艺术”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艺术内容,绝不容错过!

「波普艺术家=天生收藏家?

要说血液里天生流淌着收藏癖DNA的艺术家,就非波普艺术家莫属了。这群人生于消费时代,对大众文化十分敏感,使得他们在收藏上个个都是好手。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安迪·沃霍尔《金宝汤罐头》,50.8×40.6cm,1962年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缔造了消费时代的艺术神话,他自身也是消费时代的超级购物狂,大量廉价量产的事物是他的主要收藏品。他在自己五层楼的房子里专门腾出来12间屋子来安放他的这些宝物,从旧家具、书本、珠宝到玩具一应俱全。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安迪·沃霍尔收藏的饼干罐子

2013年,里斯本科伦坡购物中心还专门设立了临时的安迪·沃霍尔博物馆,让人们近距离感受波普大师的魅力。观者在参观完安迪·沃霍尔的“家”后,估计也想把自己的家改造一番。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里斯本科伦坡购物中心打造的安迪·沃霍尔临时博物馆

英国“波普艺术教父”彼得·布莱克(Peter Blake)有一颗“少女心”?他曾为披头士乐队绘制出唱片封面设计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专辑封面。然而,他私下喜爱收藏的物品竟是成堆的玩偶和摆满架子的小象?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彼得·布莱克收藏的玩偶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彼得·布莱克收藏的小象

彼得·布莱克的藏品处处都流露出一个小男孩对美好世界的憧憬。他的这些收藏品也成为其绘画的灵感来源,连环画、徽章、女孩和小象是他画面中的“常客”。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彼得·布莱克《Live Aid and Band Aid Set》,2005年

另一位美国波普艺术大师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的收藏品全是靠捡来的?劳森伯格经常会在纽约的街巷里转悠,到垃圾桶里翻找,看到有用的东西就捡起来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罗伯特·劳森伯格《字母组合》,1955-1959年

「先当收藏癖,再当时尚潮人?

这年头,不积累些“买买买”的时尚经验,收藏满满一屋子服装,恐怕是当不了时尚潮人的。Iris Apfel就将“买买买”的癖好延续到90多岁,她的家中摆满了从各地淘来的首饰珠宝和充满地域风情的服装。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在家中的Iris Apfel

Iris Apfel颇有自己的穿衣风格,她在购物上从不跟风,只收藏最适合自己的东西。特大圆框眼镜加上复古混搭装扮是她的标志性造型,从非洲淘来的土著手镯、在跳蚤市场挑的小首饰,全都能在她的身上和谐共处。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Iris Apfel的收藏品

不同于Iris Apfel爱从全球各地淘小玩意,时装精桑迪·施赖尔(Sandy Schreier)收集的服装可就高级多了。一般的普通时装可入不了她的眼,她专门收集高级定制服装,一收藏就收藏了1.5万件。她也被称为“世界上拥有最多高级定制服装的私人收藏家”。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桑迪·施赖尔

桑迪·施赖尔的大多数高级定制服装来自于他人的捐赠,将别人不要的“垃圾”变成“珍宝”,安放到大都会博物馆供世人瞻仰。这也是其时装收藏最特别的地方。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桑迪·施赖尔收藏的高级时装

把收藏品拿来做展品?」

只把收藏品摆在家中让其落了灰,不如把它们放出来见见阳光。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就大大方方地将自己的藏品公开于众。他自幼被母亲认为是病态的怪孩子,年轻时还在太平间打过工,家里收藏着骷髅头和解剖雕塑,但这一切都不妨碍他成为当代最有名、最成功的艺术家。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达明安·赫斯特家中收藏的骷髅头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达明安·赫斯特作品

拥有如此收藏怪癖之人,所创作出的艺术品想必也是惊世骇俗的。例如他在1991年创作的装置艺术《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就以前卫的观念和争议的美学震撼了艺术圈。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达明安·赫斯特《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1991年

艺术双人组吉尔伯特和乔治(Gilbert&George)与达明安·赫斯特有同样“重口味”的收藏癖,他们偏爱收藏大量人类液体的图片。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艺术双人组吉尔伯特和乔治

起初他们还只是收藏花卉,后来画风突变,开始拍摄血液、大便、尿液和唾液的图片。据说他们共拍过几万份排泄物照片,囊括男女老少、各个民族。他们也毫不羞涩于将照片运用到作品里。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吉尔伯特和乔治作品

日本艺术家村上隆(Murakami Takashi)同样爱将自己的展品公示于众。他于2016年在日本横滨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的收藏展,但并没有在展览上摆出自己的任何一件作品,而是将多年收藏的各种“像垃圾一样”的物件展示给大众。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村上隆

村上隆说收藏展上的展品《战车》标志他开始与安塞姆·基弗作品的长期“热恋”。他初次在纽约高古轩画廊看见这件作品时,就被深深打动,费尽周折才纳入囊下。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村上隆收藏展上安塞姆·基弗的《战车》

人无癖好不成活,收藏能带给人巨大的满足感。这些收藏品有的满足了艺术家们的怀旧情怀,还有的成为了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试想一下,你若能网罗全球各地的心仪小物,将其整整齐齐地归置于架子上,不就相当于办了一场自己的展览吗?

中国古代艺术的巅峰在哪里?

你为何会入了收藏癖的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